正版现货当日发货精包装内页完好干净无写划
¥ 321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王家骅 著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0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电视上
上书时间2024-12-20
本书分“日本古代的儒学”“儒学与日本的现代化”“前近代日本社会及其变化”“儒学与近代思想”“中日儒学比较”“中日思想文化研究观察与思考”六个专题。
王家骅(1941-2000),著名日本思想文化史学者、儒学研究家。196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曾任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日本史研究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日本史学会思想史、文化史专业委员会会长,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日本)外国人研究员。著有《日中儒学の比較》(日本六興出版,1988年)、《儒家思想与日本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儒家思想与日本的现代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日本の近代化と儒学》(日本農山漁村文化協会,1998年)、《中日儒学:传统与现代》(人民出版社,2014年)等。
上 篇 中日儒学之比较
绪 言
序 章
第一节 “儒学”抑或“儒教”
第二节 中国儒学发展的诸阶段
第一章 儒学传入日本
第一节 传入日本时间
第二节 与佛教传入之差异
第二章 日本早期的儒学
第一节 圣德太子《宪法十七条》
第二节 大化改新、律令制和儒学思想
第三节 《记》《纪》的儒学思想
第四节 大学寮的儒学教育
第五节 “早期儒学”特征
第三章 镰仓、室町时代的日本儒学
第一节 宋学的日本传入
第二节 向地方传播
第四章 日本的朱子学
第一节 日本儒学的独立
第二节 日本朱子学的分化
第三节 中、日、朝朱子学的差异
第五章 日本阳明学
第一节 中国阳明学
第二节 中日阳明学之不同点
第六章 日本的古学
第一节 古学三巨头
第二节 与清代考证学的比较
第七章 江户后期的日本儒学
第一节 日本儒学的衰退和变质
第二节 儒学者西洋文明观的转变
第八章 水户学和明治维新
第一节 朱舜水和前期水户学
第二节 后期水户学的历史意义
第九章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儒学
第一节 儒学思想的复活、变态和《教育敕语》
第二节 日本军国主义和对儒学的恶用
第三节 日本的现代生活和儒学
终章 日本儒学的特色——中日儒学的比较
后记 118
插图出处一览
下 篇 日本现代化与儒学
序 章 本书的课题与方法
第一章 半欧洲、半亚洲模式的幕藩制社会
第一节 幕藩体制下土地所有制的特征
第二节 小农经济的特征
第三节 都市商品经济的特征
第四节 集权势力和分权势力的均衡
第五节 多元的文化构造
第二章 日本的朱子学及其现代意义
第一节 日本朱子学的特征
第二节 日本朱子学的现代意义
第三章 日本的阳明学及其现代意义
第一节 日本阳明学的特征
第二节 日本阳明学的现代意义
第四章 日本的古学派及其现代意义
第一节 日本古学派的特征
第二节 日本古学派的现代意义
第五章 安藤昌益的思想和现代
第一节 安藤昌益的儒学批判
第二节 安藤昌益思想中的儒学影响
第三节 安藤昌益思想的现代意义
第六章 明治启蒙思想与作为媒介的儒学
第一节 福泽谕吉的“天”与“实学”
第二节 西周的“物理”与“心理”
第三节 西村茂树的折衷主义“日本道德论”
第四节 中村正直的“敬天爱人说”与“古今东西一致道德说”
第七章 自由民权思想与作为桥梁的儒学
第一节 中江兆民的“理义”与“自由”
第二节 植木枝盛的“民为国本”与“尊人说”
第八章 初期社会主义与作为动力的儒学
第一节 幸德秋水的“志士仁人”意识
第二节 堺利彦的“行道”理想
第九章 儒学与日本近代的经济与政治
第一节 涩泽荣一的“论语算盘说”与日本的资本主义精神
第二节近代天皇制国家与儒学的政治化、社会化
第十章 近代日本与儒学
第一节 日本的社会构造与儒学
第二节 日本人的国民性与儒学
终 章 日本现代化的二重性与日本儒学的二重性
第一节 日本现代化的二重性
第二节 日本儒学的二重性
后 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