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向校书考论,人民出版社
  • 刘向校书考论,人民出版社
  • 刘向校书考论,人民出版社
  • 刘向校书考论,人民出版社
  • 刘向校书考论,人民出版社
  • 刘向校书考论,人民出版社
  • 刘向校书考论,人民出版社
  • 刘向校书考论,人民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刘向校书考论,人民出版社

正版页码齐全无涂改

20 3.6折 55 九五品

仅1件

江西赣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邓骏捷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31215

上书时间2023-12-16

恒齐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邓骏捷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8
  • 版次 1
  • ISBN 9787010111131
  • 定价 5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15页
  • 字数 430千字
【内容简介】
《刘向校书考论》取得巨大成就,且产生深远影响,学者向来推崇备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尚嫌不足的是,由于传统观念,也限于特定的时代条件,已有的成果往往集中在具体典籍考证的范围,较少结合西汉图书整理的传统对校书工作进行整体通盘的思考。由于文献不足,各种史料又时相抵牾,所以刘氏校书过程中的若干史实至今仍然蒙昧不清,导致诸多见解不免粗疏、因循,甚至误读或过度阐释。另一方面,过往学者忽视校书活动中隐含的政治因素,以及对于向、歆父子意欲一统百家学术的理念缺乏贴合历史情境的深入考虑,遂使某些重要问题及其意义隐而不彰。有鉴于此,《刘向校书考论》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之上,力图有所拓展,将刘向校书活动置于战国以来图书流传和学术发展的具体背景,以及西汉后期特定的政治环境下进行考察。首先,详细考析刘向的学术修养、政治思想和各种著述,以及校书活动的具体背景和政治动机,为下一步的论述提供可靠的文献和理论基础。其次,全面清查校书活动所经历的复杂曲折过程、校书工作中的操作流程和具体方法,尽量还原刘向校书的真实面貌。继而,深入讨论校书工作对于建构古文献学的意义、校书成果对于古代图书流传的作用,以阐明刘向校书在古文献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目录】
第一章刘向的政治人生与学术实践
第一节刘向的家族政治活动与个人政治表现
一、楚元王家族的盛衰起落
二、刘向俯仰浮沉的一生
第二节刘向与楚元王家族的学术文化传统
一、崇尚经学的历史传统
二、学术追求的多元取向
三、以学辅主的政治色彩
第三节刘向的忧患意识与学术实践
一、宗室观念对刘向的影响
二、刘向侈言灾异的实质
三、刘向的“以著述当谏书”
第二章刘向著作考述
第一节经部之属
一、《汉书·艺文志》所载《五行传记》等三种
二、后人辑存经说两种(附:《刘向谶》)
三、后人误题经注、经说四种
第二节史部之属
一、《列女传》等传世史籍四种
二、《别录》
三、续《史记》等二种(附:后人误题一种)
第三节子部之属
一、《汉书·艺文志》所载《新序》等四种(附:《百家》)
二、《五纪论》、《五纪说》
第四节集部之属
一、刘向集
二、赋、文、诗
第三章刘向领校群书综论(上)
第一节背景与动机
一、先秦时期文献的产生与积累
二、秦至汉末典籍的聚散与增加
三、汉朝的求书、藏书与校书传统
四、汉成帝的个人因素与政治考虑
第二节过程、阶段与地点
一、三次奉诏校书的过程
二、《七略》上奏的时间
三、王莽时期的校书活动
四、两个校书阶段的性质对比
五、天禄、石渠、温室
第四章刘向领校群书综论(下)
第一节规模与分工
一、空前规模的文献考查与古籍整理
二、合理统筹与细密分工
第二节流程与方法
一、图书搜集与来源分辨
二、以中书为底本参校众书
三、定著篇章与书分内外
四、校雠文字与确定书名
五、撰作书录与缮写上奏
第五章刘向校书与古代图书的编纂流传
第一节刘向校本的整理模式
一、校定传本
二、新编别本
三、勒成新书
第二节刘向校书与古书形态及流传方式的变化
一、古书形态及流传特点的成因
二、刘向校本与古书定本的流传
第六章刘向校书对古文献学的建构与影响
第一节古文献学框架的初步建立
一、版本学与校勘学
二、目录学与辨伪学
第二节类分图书与学术总结
一、《七略》的部次群书
二、《七略》六经次第新议
三、刘向校书与先秦西汉学术的总结
第三节刘向校书对古文献学发展的深远影响
一、校书活动的创举意义与示范作用
二、目录学发展的启示作用与先导意义
附录刘向研究论著目录
一、刘向著作
二、研究著作
三、研究论文
四、专书章节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