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研究

14.27 3.0折 4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伟 著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9-20

明智之选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赵伟 著
  •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6
  • 版次 1
  • ISBN 9787504993588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35页
  • 字数 215千字
【内容简介】
赵伟著的《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政府进行科技投入的理论基点。科技创新具有高风险性和高外溢性,由此带来了科技创新领域的市场机制失灵,科技创新中需要政府投入的理由在于:一方面带动全社会科技投入,以弥补私人资本投入的不足;另一方面需要营造创新环境,降低科技创新的风险。
2.政府科技投入的结构及特征。政府科技投入规模增幅明显,在地域问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政府R&D经费投入强度差异更大;中国科技投入中企业资金的投入规模增速高于政府资金,企业逐步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政府资金作用逐步由性变为引导性;地方财政是政府科技投入的主力;政府科技资金主要投向研发机构和高校,政府直接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力度较小;从经费来源看,中国R&D经费中政府资金的比重低于美国、德国、法国等欧美发达国家,与此同时,在研发活动执行方面,政府部门执行的比重又高于欧美发达国家;作为科技创新中间产出的论文和发明增速较快,而作为终端产出的新产品在企业主营业务中的占比未有提升,企业研发强度偏低。
3.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内涵和结构。科技创新中政府能力和水平的体现需要建立在效率的基础上。本文对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研究从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两个层面人手,其中技术效率是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外在表现,也是效率测度的内容,可观察也可计量;配置效率是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内在核心,由科技体制机制决定,不易观察和测量。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都体现政府科技投入与产出关系,技术效率是科技创新生产函数中显性产出与投入的比值,配置效率则分析政府科技投入的行为和机制。
4.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政府科技投入效率不高,地区间差异较大。一是政府科技投入效率在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但2009年以来地区间效率差异在缩小;二是政府科技投入效率呈阶梯式分布,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三是从科技创新环节的角度,大部分地区中间产出效率高于终端产出效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有待提高;四是2009年以来政府科技投入效率受到资源配置机制的阻碍,因此需要改革科技体制,提高效率。
5.从行为角度进行效率提升的优化路径。基于对政府科技投入现状、投入机制的分析以及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测度,从政府和科技创新主体行为的角度提出优化路径。(1)科技创新行为主体的特点。面向需求和动力,发挥各行为主体的优势,以提升政府科技投入效率。(2)政府边界。科技创新中政府的定位首先是创新环境的营造者,其次是科技创新需求者和科技创新资金的供给方。(3)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降低风险一分担风险一转化外溢性一引导行为”的模式下,一方面处理风险问题,另一方面应对外溢性的影响。
【作者简介】
赵伟,男,1985年生,2015年毕业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16年10月至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在站博士后。先后参与多个省部级课题,并于2017年获得财政部全国很好财政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公共产品供给中的政府效率
1.2.2 政府科技投人的作用
1.2.3 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测度
1.2.4 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影响因素
1.3 研究框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1.3.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1.4.1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1.4.2 本文研究不足之处
2 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理论分析
2.1 本文理论基础
2.1.1 政府支出理论
2.1.2 科技投人及科技资源配置理论
2.2 科技创新的基本属性
2.2.1 科技创新成果具有高外溢性
2.2.2 科技创新过程具有高风险性
2.3 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概念
2.3.1 政府科技投入的内涵
2.3.2 效率的内涵及其构成
2.3.3 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内涵
2.4 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研究方法
2.4.1 效率研究的层次
2.4.2 效率测度的方法
2.4.3 效率测度的模型选择
2.5 本章小结
3 中国科技体制演变历程和政府投入现状分析
3.1 科技体制的演变历程
3.1.1 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
3.1.2 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型期(1978―1992年)
3.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期(1992―2006年)
3.1.4 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期(2006年至今)
3.1.5 科技体制演变带来的启示
3.2 政府科技投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3.2.1 政府科技投入规模分析
3.2.2 政府科技投人结构分析
3.3 科技创新产出情况
3.3.1 科技创新产出体系介绍
3.3.2 科技创新中间产出
3.3.3 科技创新终端产出
3.3.4 科技创新成果交易
3.4 数据来源和统计口径说明
3.4.1 财政科技支出
3.4.2 R&D经费内部支出中政府资金
3.4.3 政府科技投入
3.5 本章小结
4 政府科技投入效率测度整体思路
4.1 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基本结构
4.1.1 政府科技投入的技术效率是外在表现
4.1.2 政府科技投入的配置效率是内在核心
4.1.3 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的关系
4.2 静态和动态的政府科技投入效率
4.2.1 静态与动态效率测度的原理
4.2.2 效率测度中的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
4.2.3 效率动态变化的成因
4.3 科技创新过程中的政府科技投入效率
4.3.1 科技创新的过程与环节
4.3.2 科技创新过程中的效率体现
4.4 本章小结
5 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测度与结果分析
5.1 指标选择与数据处理
5.1.1 效率测度指标选择
5.1.2 影响因素指标选择
5.1.3 数据处理与资本存量测算
5.2 评价模型构建
5.2.1 静态效率测度
5.2.2 动态变化测度
5.2.3 影响因素分析
5.2.4 政府科技投入效率测度指标说明
5.3 政府科技投入效率测度结果
5.3.1 效率测度结果描述
5.3.2 效率测度结果的结构分解
5.3.3 影响效率的因素检验
5.4 本章小结
6 影响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因素
6.1 政府科技投入效率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6.1.1 影响效率的综合因素说明
6.1.2 体制因素是影响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关键
6.2 科技体制存在的问题
6.2.1 科技投人的资源配置
6.2.2 政府科技投人体系
6.2.3 科技体制中的现有问题
6.3 现有科技体制影响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原因
6.3.1 政府行为干扰市场作用的发挥
6.3.2 现有政府间关系扭曲政府行为
6.3.3 科技创新主体的激励导向有偏差
6.4 本章小结
7 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提升路径
7.1 效率提升路径的整体设计
7.1.1 明确政府科技投人的目标
7.1.2 把握政府科技投人的方向
7.2 发挥创新体系中各主体的作用
7.2.1 基于优势和动力,定位高校、研发机构和企业
7.2.2 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7.2.3 发挥中介机构的服务功能
7.3 明确政府边界,改进投入方式
7.3.1 把握政府科技投人的流动路径
7.3.2 明确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边界
7.3.3 梳理和优化政府科技投人方式
7.4 明晰政府间关系,划分央地责任
7.4.1 科技创新领域中的政府间关系
7.4.2 划分中央与地方在科技投人中的责任
7.5 本章小结
8 创新科技体制、提升投入效率的相关建议
8.1 理顺行政组织框架,深化体制改革
8.1.1 依托咨询委员会强化需求识别
8.1.2 划定政府边界,根据权责对等原则规范部门事权
8.1.3 面向创新需求遵循创新规律,加速科研机构改革
8.2 完善科技创新支持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8.2.1 强化宏观引导,剥离微观管理
8.2.2 减少直接管理,强化监督管理
8.2.3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推进资源共享
8.3 推进科技领域法制建设,营造法制环境
8.3.1 完善科技法律体系,加强制度保障
8.3.2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激发创新活力
8.4 优化财政投入,实现效率和规模双提升
8.4.1 遵循科技创新规律,改革科技预算
8.4.2 创新投人方式,提高政府资金效能
8.4.3 通过基金会形式推动部门改革,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8.4.4 在完善体制和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投入
9 主要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