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98一一99品
¥
16
3.6折
¥
45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罗大华、马皑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7-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98--99品,书脊下端有瑕疵(见图),故95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罗大华、马皑 著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12
-
版次
1
-
ISBN
9787300165349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78页
-
字数
65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 【内容简介】
-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犯罪心理学》在认识论上倡导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坚持物质决定意识、人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反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方法论上注重以心理学为主导,兼容社会学、法学的理论方法,体现犯罪心理学的整合性特点;在实践论上侧重理论与实战的结合,不仅强调科学研究的信效度,也兼顾犯罪心理学的特点,重视经验性描述在实践中的价值,致力于以心理学为视角解决司法、执法中的公平、公正和效率问题。
- 【作者简介】
-
罗大华(1936-),福建省武平人,196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特聘博士生导师、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分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中国犯罪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中国监狱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心理咨询师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多年从事犯罪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罪犯改造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要著作(含合著)有:《犯罪心理学》、《司法心理学》、《刑事司法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犯罪与司法心理学》、《罪犯改造心理学》、《证人证言心理》、《法制心理学词典》、《中国法制心理科学研究十年》、《20世纪90年代中国法制心理科学研究》、《罗大华70华诞文集》、《中国法制心理科学文萃》等。
马皑(1960-),北京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法律心理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分会前任会长。主要论著有:《犯罪心理学》、《犯罪行为的归因分析》、《论犯罪选择》、《论群体犯罪心理》、《对犯罪人社会化水平的思考》、《卖淫活动的共生模式》、《对吸毒者的心理分析》、《“法轮功”练习者受精神控制的心理分析》、《对弱势群体中犯罪现象的思考》、《弱势群体与心态失衡》、《犯罪人特征研究》、《中国人心态扫描》及《再论犯罪选择》等。
- 【目录】
-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犯罪心理学概述
一、犯罪心理学的概念
二、与犯罪心理学相关的概念辨析
三、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四、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目的
五、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第二节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犯罪心理学的方法论概述
二、犯罪心理学的哲学方法论
三、犯罪心理学的一般科学方法论
四、犯罪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五、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类型及其选择
第三节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步骤
一、选择研究课题
二、根据理论设定具体的研究假设
三、研究设计
四、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第四节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古代犯罪心理学思想发展历程
二、我国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三、西方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四、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第五节本书的体系构思
第二章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
第一节犯罪与犯罪人
一、犯罪的概念
二、实质意义与形式意义上的犯罪
三、犯罪人
四、犯罪与犯罪人的关系
第二节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
一、犯罪心理
二、犯罪行为
三、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整体性关系
第三节研究犯罪人的多维视角
一、人的物质属性
二、人的生物属性
三、人的思想属性
四、人的社会属性
第四节对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反思
一、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二元内涵
二、生物性不等于犯罪性
三、对犯罪人的认识必须强调多维视角
第三章犯罪心理结构
第一节犯罪心理结构概述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
二、犯罪心理结构与个性心理结构
三、研究犯罪心理结构的意义
第二节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
一、动力结构的组成要素
二、特征结构的组成要素
三、调节结构的组成要素
四、犯罪人的心理状态
五、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
第三节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及形态变化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态变化
第四节犯罪心理结构的作用与特性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作用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特性
第五节犯罪心理结构的实证和测量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可测性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测量
第六节有关犯罪心理结构的学术争论
一、争论的焦点
二、对争论的思考
第四章犯罪心理结构成因
第一节我国学者个体犯罪原因论
一、台湾地区学者的观点
二、大陆学者的观点
第二节国外个体犯罪原因论
一、心理本能说的原因论
二、精神病理学的原因论
三、生物学的原因论
……
第五章犯罪心理机制
第六章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
第七章盗窃、抢劫与诈骗犯罪心理
第八章贪污与受贿犯罪心理
第九章性犯罪心理
第十章信仰型犯罪心理
第十一章情绪型犯罪心理
第十二章不同行为方式犯罪心理
第十三章未成年人犯罪与女性犯罪心理
第十四章不同犯罪经历犯罪心理
第十五章群体犯罪心理
第十六章过失犯罪心理
第十七章变态犯罪心理
第十八章犯罪心理预测与预防
第十九章犯罪心理学应用技术
第二十章犯罪心理矫治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98--99品,书脊下端有瑕疵(见图),故95品。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