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观设计法律制度体系化研究
  • 外观设计法律制度体系化研究
  • 外观设计法律制度体系化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外观设计法律制度体系化研究

130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芮松艳 著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4

上书时间2024-03-08

花不语书屋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芮松艳 著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11
  • 版次 1
  • ISBN 9787513051026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68页
  • 字数 29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国优秀博士论文
【内容简介】

《外观设计法律制度体系化研究》内容简介:本书对于外观设计法律制度进行了系统化梳理,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对外观设计法律制度的本质属性进行了分析,后续六个章节对于外观设计制度中各个主要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论述,包括外观设计的本质属性、产品要素的作用、非功能性规则的适用、新颖性制度、创造性制度以及侵权制度的制度意义及适用规则等。本书在针对每个具体问题的分析中,均结合了大量实际案例,并给出了操作性规则,对于实践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芮松艳

 


 

芮松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法官。2015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知识产权法方向)。承担多件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工作,在《知识产权》《中国司法》《中国版权》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撰写的《网络著作权司法保护的调研报告》获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调研课题一等奖。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问题的根源

 

第一章外观设计法律制度的本质属性

 

第一节外观设计的概念

 

第二节外观设计法律制度的知识产权法属性

 

一、知识产权法属性决定外观设计制度的保护对象

 

二、知识产权法属性对外观设计法律制度的影响

 

三、外观设计制度与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制度、著作权制度

 

第三节外观设计法律制度的财产法属性

 

一、财产法属性决定外观设计法律制度的制度目的

 

二、作为财产法,外观设计法律制度的直接目的及其对具体规则的影响

 

三、作为财产法,外观设计法律制度的终极目的及其对具体规则的影响

 

四、外观设计的制度目的与外观设计保护程度的关系

 

小结

 

第二章外观设计的基本属性

 

第一节确定性

 

一、外形确定,而非思想确定

 

二、图片确定,而非文字确定

 

三、相对确定,而非绝对确定

 

四、申请状态下确定,而非使用状态下确定

 

五、单独构件的确定,而非最终组合状态的确定

 

第二节可视性

 

一、可视性与美感

 

二、可视性的认定手段

 

三、可视性的认定阶段

 

第三节产品的功能性与设计的非功能性

 

一、产品的功能性

 

二、设计的非功能性

 

三、功能性与非功能性的协调

 

第四节可复制性

 

小结

 

第三章产品

 

第一节产品的含义及类别

 

一、工业制品与手工制品

 

二、二维产品与三维产品

 

三、组装产品与产品部件

 

四、产品部件与产品的部分

 

五、传统产品与新类型产品

 

第二节产品的确定及意义

 

一、产品的确定

 

二、产品确定的意义

 

小结

 

第四章非功能性

 

第一节非功能性的含义

 

一、技术功能性,而非美学功能性

 

二、法律功能性,而非事实功能性

 

三、具体设计特征的非功能性,而非整体设计的非功能性

 

第二节非功能性规则的理解与适用

 

一、非功能性规则的制度意义

 

二、非功能性规则的法律效果

 

三、功能性设计特征的认定原则

 

小结

 

第五章新颖性

 

第一节新颖性的制度意义

 

一、避免重复授权

 

二、避免占有公有领域

 

三、与侵权标准的一致性

 

第二节判断主体

 

一、现有做法

 

二、理想做法

 

第三节相同或相近种类产品的认定

 

一、现有做法

 

二、理想做法

 

第四节设计实质相同的认定

 

一、现有做法

 

二、理想做法

 

三、具体判断方法——两步法

 

第五节两步法的具体适用

 

一、案例分析

 

二、案例总结

 

三、举证的重要性

 

小结

 

第六章创造性

 

第一节创造性的制度意义

 

第二节判断主体

 

一、现有做法

 

二、理想做法

 

第三节对比设计的确定

 

第四节创造性的认定规则

 

一、现有做法

 

二、理想做法

 

第五节单一比对方式

 

一、区别特征在于产品要素的情形——转用情形

 

二、区别特征在于设计要素的情形

 

三、单一比对方式下的创造性判断与新颖性判断的

 

比较

 

四、单一比对方式下三步检验法的具体适用

 

第六节结合比对方式

 

一、判断方法——三步检验法

 

二、结合比对方式下三步检验法的具体适用

 

小结

 

第七章侵权规则

 

第一节侵权规则的制度意义

 

一、激励作用

 

二、利益平衡

 

第二节权利范围的确定

 

第三节侵权规则的具体适用

 

一、判断主体

 

二、产品要素的考虑

 

三、 设计要素的考虑

 

四、侵权判定的具体步骤

 

五、案例分析

 

第四节现有设计抗辩

 

一、制度意义

 

二、现有设计范围的确定

 

三、比对顺序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