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个体理论-(语言哲学的分析)
¥
20
1.8折
¥
109
九品
仅1件
作者张守奎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5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20-3
上书时间2024-11-0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守奎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5
-
版次
1
-
ISBN
9787522717104
-
定价
109.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4页
-
字数
332千字
- 【内容简介】
-
个体及个体化是近现代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马克思在反思和批判资本现代性的语境下,把个体自由与人类解放结合起来,并在继承近代社会政治哲学重视个体本位的基础上,通过强调社会关系和实践活动的基础性,把哲学史上对个体及其自由的理解转化为“社会关系中的个体”之自主活动和自我实现问题。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理论的价值承诺,也是贯穿其思想始终的主旨。
本书旨在结合西方哲学史语境,从语言哲学的主谓关系视角考察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个体理论,探讨一个具体的、丰满的个体如何才能“出场”的问题,目的在于揭示真实的个体如何出场的逻辑机制。
- 【作者简介】
-
张守奎,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台湾天主教辅仁大学访问学者。2014年6月入选“深圳市高层次后备级人才”。2006-2008年曾任教于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社科项目5项,参与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2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动态》、《学术研究》及《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国内重要期刊和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光明网、社科网、中央编译局网站和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和基础理论。
- 【目录】
-
导论
一 主要术语及研究方法
二 问题及其缘起
三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四 各章结构安排及主要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个体理论的理论溯源
章个体何以不具有本体地位——柏拉图的“型相论”对感性个体的遮蔽
引言
节 知识与定义
一 是与知识
二 谓述与定义
第二节 型相与谓述
一 型相论的语义学背景
二 型相的实质
三 谓述与分有
四 型相之为“这一个”
小结
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的个体论对“终极主体”的凸显
引言
节 是与实体
一 由“是”到实体
二 实体的区分
第二节 “S是”与“S是P”的差异
一 “S是”与“S是P”
二 对“S是”与“S是P”的进一步思考
第三节 “是什么”(ti esti)与“这一个”(tode ti)
一 “tode ti”:个体抑或对个体的表述?
二 实体“倒转”了?
第四节 亚里士多德的个体理论之影响
小结
历史唯物主义个体理论的理论展开
第三章 马克思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主谓词颠倒”的批判
引言
节 黑格尔的“主谓词颠倒”
一 黑格尔的主谓词关系理论
二 费尔巴哈对黑格尔主谓颠倒的批评
第二节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主谓再颠倒限度的揭示
一 费尔巴哈的主谓颠倒理论
二 费尔巴哈“主谓颠倒”理论的实质
第三节 几点结论和启示
小结
第四章 马克思对施蒂纳“者”之悖论的批判
引言
节 独显主词个体之“我”
一 主词-主体之彰显
二 谓词是否展开?
三 如何理解“主词-主体”?
第二节 “者”的吊诡性
一 “者”之特性及面临的困难
二 “者”的实质:另一种抽象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