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给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
  • 供给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供给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

2 八五品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佐军 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4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B208

上书时间2024-05-21

墨香麦粒书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佐军 著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4
  • 版次 1
  • ISBN 9787111534532
  • 定价 49.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纯质纸
  • 页数 260页
  • 字数 21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探讨供给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的思路和对策。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并非单项改革,而是一个改革体系。供给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需要将理论、实践和政策相结合。本书针对当前中国经济现实问题,将供给侧改革与全面改革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明确供给侧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题中之义,是全面改革中的“精准改革”。供给侧改革涉及供给主体、生产要素、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及其影响因素、存量调整和培育增量等,明确供给侧改革的本质是发挥企业的作用、发挥市场的作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追求长期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李佐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人本发展理论创立者,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同时兼任多个学术团体职务,被多个地方政府聘为顾问。博士研究生期间师从我国经济学家吴敬琏研究员,硕士研究生期间师从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教授。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
一、理解供给侧改革的几个要点
(一)供给侧改革的含义 /
(二)供给侧改革的实质 /
(三)供给侧改革的特点 /
(四)供给侧改革的内容 /
(五)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 /
二、避免对供给侧改革的误解 /
三、供给侧改革包含结构性改革 /
四、供给侧改革要利用供给侧力量 /
(一)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企业的活力 /
(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人力资本)、劳动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三)资本积累和资本运用效率 /
(四)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 /
(五)工业化、城市化、区域经济一体化 /
(六)制度变革和制度创新 /
五、供给侧改革有经济学方法论基础 /
六、供给侧分析框架与需求侧分析框架形成鲜明对比 /
(一)需求侧分析框架 /
(二)供给侧分析框架 /
小结 /
第二章 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
一、供给侧改革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 /
(一)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益递减 /
(二)需求管理政策的副作用和后遗症越来越大 /
二、供给侧改革是推进结构调整的基本手段 /
(一)中国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 /
(二)结构调整不可避免的阵痛表现 /
(三)推进结构调整、应对结构调整阵痛要靠供给侧改革 /
三、供给侧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题中之义 /
(一)推进供给侧改革与推进全面改革是吻合的 /
(二)解决各种问题的出路唯有改革 /
(三)正视推进全面改革的新挑战 /
四、供给侧改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一)推进供给侧改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二)提高各主体的供给能力是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的前提 /
(三)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供给能力决定一国的竞争力 /
五、供给侧改革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
(一)供给理论与经济学历史一样久远 /
(二)供给学派因使用了供给这个词而成为最鲜明的供给侧经济学理论 /
六、供给侧改革有丰富的国内外实践经验 /
(一)美国、英国的供给侧改革和供给管理实践经验 /
(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多数改革都是从供给侧进行的 /
(三)中国当前推进供给侧改革的特殊背景 /
小结 /
第三章 反思需求管理政策 /
一、“三驾马车”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
(一)“三驾马车”是什么 /
(二)“三驾马车”不是什么 /
(三)过分依赖“三驾马车”有许多副作用和后遗症 /
二、“三驾马车”需求管理理论的缺陷 /
(一)“三驾马车”需求管理理论的问题 /
(二)用“五个相结合”弥补需求管理理论的缺陷 /
(三)需求管理理论和政策被过度重用的原因 /
三、需求管理政策带来了“投资依赖症” /
(一)过分倚重投资拉动经济会带来“投资依赖症” /
(二)中国已出现明显的“投资依赖症” /
(三)从根源入手摆脱“投资依赖症” /
四、需求管理政策带来了“低效增长症” /
(一)不可忽视的“低效增长症” /
(二)“低效增长症”的主要表现 /
(三)痛下决心加快治理“低效增长症” /
五、需求管理政策加剧了资源环境压力 /
(一)资源环境形势日趋严峻 /
(二)造成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 /
(三)资源环境恶化带来的挑战 /
六、需求管理政策带来了经济泡沫 /
(一)投资拉动带来了经济泡沫的累积 /
(二)正视经济泡沫累积带来的风险 /
小结 /
第四章 从供给侧寻找新动力 /
一、经济发展动力是一个体系 /
(一)一般性动力 /
(二)特殊性动力 /
二、供给侧“三大发动机”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
(一)用“三大发动机”取代“三驾马车” /
(二)“三大发动机”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
(三)制度变革是根源性发动机 /
(四)从两个层面实现增长动力转型 /
(五)转型要依靠“三大发动机” /
三、制度变革释放改革红利 /
(一)改革是最重要的动力 /
(二)改革释放红利的机制 /
(三)改革通过多种途径释放红利 /
四、结构优化可以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 /
(一)“结构优化生产力”是经济增长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结构优化释放生产力的机制 /
(三)中国还有巨大的“结构优化生产力” /
五、要素升级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
(一)要素升级不同于要素投入 /
(二)要素升级既重要又紧迫 /
(三)要素升级面临的障碍 /
(四)推进要素升级要采取综合对策 /
六、通过创新驱动寻找新动力 /
(一)创新驱动刻不容缓 /
(二)创新驱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 /
(三)创新驱动要靠改革 /
(四)创新驱动关键靠人 /
(五)创新驱动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
七、解放思想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
(一)思想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根源性因素 /
(二)思想通过各主体影响经济发展的机制 /
(三)开启“第三次思想解放” /
小结 /
第五章 推进供给侧改革 /
一、供给侧改革三十六策 /
(一)六大主体对策 /
(二)六大要素投入对策 /
(三)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策之一——四大制度变革对策 /
(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策之二——四大结构优化对策 /
(五)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策之三——四大要素升级对策 /
(六)六大存量调整对策 /
(七)六大增量培育对策 /
二、在全面改革基础上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
(一)推进全面改革 /
(二)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正确方向 /
(三)2016年的重点改革领域 /
三、推进改革本身的创新 /
(一)改革要有新观念 /
(二)改革要有新理论 /
(三)改革要有新策略 /
(四)改革要有新突破口 /
(五)改革要有新招数 /
四、推进全面创新 /
(一)为何要推进全面创新 /
(二)如何推进全面创新 /
小结 /
第六章 做好供给管理 /
一、调整存量:“去产能”是重中之重 /
(一)中央经济工作明确了“三去一降一补”的重点任务 /
(二)“三去”是一场存量革命 /
(三)“三去一降一补”可扩展为“六去” /
(四)去产能是重中之重 /
(五)“去超建”同样刻不容缓 /
二、培育增量:重点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
(一)培育增量的重点内容 /
(二)产业转型升级是供给管理的重点 /
(三)从“供给侧”寻找发展动力:以汽车业为例 /
(四)做好煤炭主产区的转型升级工作 /
(五)推进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 /
三、降成本:应对“高成本时代”带来的挑战 /
(一)“高成本时代”悄然来临 /
(二)企业“高成本”之困 /
(三)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 /
四、补短板:重点补好生态和农村贫困短板 /
(一)补好生态短板 /
(二)补好农村贫困短板 /
五、配套政策:十方面工作重点转变和五大政策支柱 /
(一)十方面工作重点转变 /
(二)五大政策支柱 /
六、地方对策:地方政府如何做好供给管理 /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