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 梁敦彦(字崧生) 致袁世凯密电稿一份六面(有关英德与清政府关于津镇铁路借款事宜) 梁敦彦推荐詹天佑修建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的铁路,力促清华大学的创办。欧美同学会创始人之一、首任会长。
¥
3500
八品
仅1件
作者梁敦彦
年代清晚期 (1851-1911)
页数6页
尺寸25 × 14.4 cm
上书时间2024-11-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清末梁敦彦(字崧生) 致袁世凯密电稿一份六面(有关英德与清政府关于津镇铁路借款事宜)。
梁敦彦(1857年-1924年),字崧生,男,广东广州府顺德县人。1872年作为第一批留美幼童被清政府派往美国留学。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获名誉博士学位。1904年任汉阳、天津海关道。
1907年起,任清外务部右侍郎、会办大臣兼尚书等职。是顺德最后一位尚书。1914年任北京政府交通部总长。梁敦彦推荐詹天佑修建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的铁路,还力促清华大学的创办。欧美同学会创始人之一。1913年欧美同学会成立时首任会长。
时代背景:
1899年5月,英德两国联手取得了该铁路的修筑权,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草合同,约定中国向德华银行和汇丰银行借款740万镑修路。铁路分为南北两段,由英德负责修建并经营管理。对此,中国留日学生在1905年6月提出废除草合同,主张自筹资金建设。直隶、山东、江苏三省的京官随后也纷纷上书,强调津镇铁路的战略重要性,呼吁废除借款草约,以防止铁路主权落入外人之手。
面对民众的强烈反对,1907年3月,清政府命令袁世凯和张之洞处理此事。袁世凯等人虽强调草约的重要性,但考虑到民情,他们采取了安抚策略。英德银行对三省绅民的废约要求心存忧虑,袁世凯借此与他们展开谈判。经过五个月的协商,于1908年1月签订了正合同,尽管英德在某些方面做出了让步,如借款条件和管理权上,但铁路的实际运营仍受制于他们。
尽管正合同已签订,但山东人民的斗争迫使英德在权益上有所妥协。袁世凯等人曾许诺十年后还贷后,允许绅商收回部分股权,试图将路权转化为官商合办。然而,清政府的政策使得官绅们对赎回路权持谨慎态度,尽管有招股章程,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