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记的方法(让你的笔记记得好、找得到、用得上!薛兆丰、和菜头、罗振宇等一致推荐)
  • 笔记的方法(让你的笔记记得好、找得到、用得上!薛兆丰、和菜头、罗振宇等一致推荐)
  • 笔记的方法(让你的笔记记得好、找得到、用得上!薛兆丰、和菜头、罗振宇等一致推荐)
  • 笔记的方法(让你的笔记记得好、找得到、用得上!薛兆丰、和菜头、罗振宇等一致推荐)
  • 笔记的方法(让你的笔记记得好、找得到、用得上!薛兆丰、和菜头、罗振宇等一致推荐)
  • 笔记的方法(让你的笔记记得好、找得到、用得上!薛兆丰、和菜头、罗振宇等一致推荐)
  • 笔记的方法(让你的笔记记得好、找得到、用得上!薛兆丰、和菜头、罗振宇等一致推荐)
  • 笔记的方法(让你的笔记记得好、找得到、用得上!薛兆丰、和菜头、罗振宇等一致推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笔记的方法(让你的笔记记得好、找得到、用得上!薛兆丰、和菜头、罗振宇等一致推荐)

品相如图每天发货

23 3.3折 69 九品

仅1件

安徽亳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白光 著;得到图书 出品;刘少楠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0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A376

上书时间2024-06-16

四季春夏秋冬书屋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白光 著;得到图书 出品;刘少楠
  •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10
  • 版次 1
  • ISBN 9787513353168
  • 定价 69.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2页
  • 字数 208.000千字
【内容简介】
如果你感觉自己明明很努力,却进步有限,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知识、新概念,不知道到底该学什么,
  收藏了许多文章,记了很多笔记,却想不起、也用不上,
  读过一些“知识管理”“第二大脑”的文章,却不知道怎么做,
  这本书就是为你而写。
  这是一本有关“如何有效记笔记”的实用工具书,
  内含“四大系统模块 三大核心方法 两大底层心法”,
  以及11条具体建议和40多个真实的笔记案例。
  无论你是教师、律师、医生、HR、公务员,
  还是互联网运营、产品经理、自媒体人、创业者、作家、编辑、记者……
  每一位知识工作者,都可以借助这本书,找到“有效努力”的好方法,
  让你的笔记记得好、找得到、用得上;让未来的自己,用上今天的笔记。
  与此同时,这本书亦有其局限性:
  1.聚焦于个人如何通过记笔记做好知识管理,而非解决组织或团队的知识管理问题。
  2.聚焦于让普通人“方便上手和坚持”,而非服务于已经有成熟体系的知识达人或研究人员。
  3.没有炫酷的技巧,只有朴素的方法;没有一步登天的神秘捷径,只有平滑向上的成长曲线。
  如你所见,
  这本书的作者是flomo(浮墨笔记)的两位创始人,少楠与白光(Light),
  但是请放心,它不是flomo的产品说明书,
  而是可以通用于各种常见笔记工具的实战方法,让你拿来就能用。
  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座小小的灯塔,帮你照亮一些航道,
  让你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不用再按过往船只的方向航行,
  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祝愿你可以通过记笔记这样的小努力,奔赴更好的自己。
【作者简介】
刘少楠与刘白光(Light),

互联网领域连续创业者。

 

2010年,一起打造二手书漂流网站“摆摆书架”。

 

2021年,再次携手创业,

不融资、不给资本市场讲故事,

坚持为用户解决朴素而具体的问题。

 

目前,他们的公司有两款笔记工具——

flomo浮墨(卡片笔记)、幕布(大纲笔记),

以及一款付费专栏工具“小报童”。

 

其中,flomo已经拥有数百万用户。

在服务flomo用户的过程中,

他们看到许多与记笔记有关的真实问题,

于是结合卡片笔记思路,

发展了一套更现代、更高效的实战笔记法。

《笔记的方法》这本书即脱胎于此。

 
【目录】
推荐序 我读这本书的15个收获

推荐序 好笔记是智慧的土壤

自  序 记笔记,是为了增援未来的自己

第一部分 应用篇:如何用笔记,增援未来的自己

第二部分 记录篇:如何记笔记,做好知识预处理

用自己的话记笔记

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话记笔记

建议一:开始吧,记录你自己的想法

建议二:记录有启发的内容

建议三:记录反直觉的信息

建议四:记录让自己情绪波动的事情

建议五:记录自己的实战经验

建议六:精炼核心内容

用标签为笔记分类

为什么要用标签为笔记分类

案例一:以精进领域为导向的I.A.P.R法

案例二:以辅助决策为导向的分类方法

好用的分类方法有什么特征

建议一:结合需求,先借鉴再改造

建议二:标签越来越乱?两步维护知识网络

通过回顾持续刺激

为什么要通过回顾持续刺激

怎样实现更好的回顾

第三部分 收集篇:如何做筛选,获取高质量信息

审视自己和信息之间的关系

三项原则,掌握获取信息的主动权

建议一:做减法,削减你的信息源

建议二:做加法,增加书本之外的优质信息源

建议三:做乘法,用多重视角看待信息

第四部分 心法篇:以我为主,持续不断

以我为主

知识那么多,究竟该积累什么

以我为主,审视知识

构建你的提问机器

持续不断

持续不断的价值

如何打造持续不断的系统

附  录 工具篇

后  记 这本书的出版是一场“慢直播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