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金融大未来
  • 中国金融大未来
  • 中国金融大未来
  • 中国金融大未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金融大未来

1 七五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巴曙松 著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4

上书时间2024-05-21

默丽轩书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七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巴曙松 著
  •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5
  • 版次 1
  • ISBN 9787507531381
  • 定价 4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4页
  • 字数 27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湛庐文化
【内容简介】
  从中环到北京,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以先后在香港和内地金融机构工作的经历,以亲历金?危机的独特视角,以多年金融实践的经验,审视并展望了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的未来。
  城市化的推进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转型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外需的迅速下滑,对中国经济转向内需主导的增长方式形成了强大的倒逼压力。
  中国实体经济对于金融服务的巨大需求是中国金融业成长的巨大动力,但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模式还有待改进。
  这次国际金融是股指期货产品的极端压力测试,现货市场的发展、市场结构的变化、金融创新的需求,增加了股指期货等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
  在全球化新格局下,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中国扩大内需的长期动力是什么?如何应对经济复苏中的市场风险与通胀压力?创业板能否最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发展股指期货有何内在逻辑。
【作者简介】
  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担任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
  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国银行(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等职务。
  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担任兼职教授。
  主要著作有《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路径研究》、《美国货币史》(译著)等。
【目录】
第一部分全球不平衡下的危机与变革
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演变路径是什么?
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是什么?
在全球化格局下,中国金融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反思与启示?
第1章从“金融恐怖平衡”到“再平衡”
第2章打造完善有效的国际金融体系
第3章谁会真正处在“货币金字塔”的顶端
第4章美国保险监管体系改革的新一轮角力
第5章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国式反思
第6章资产管理行业的调整之路

第二部分全球再平衡中的中国机遇
中国会不会是本次金融危机最大的赢家?
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何在?
依靠基础设施投资扩大内需的政策面临怎样的困境与挑战?
第7章重提中国经济脱钩论
第8章中国需要重新布局扩大内需政策
第9章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
第10章防止经济二次探底
第11章经受住危机考验的中国金融改革
第12章人民币国际化应该设定清晰时间表

第三部分后危机时代的中国金融转型
创业板能否真的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人民币升值压力背后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信贷扩张能否使中国经济进入“金融加速器”的上升通道?
第13章中国金融转型的进程
第14章人民币汇率争论让内部改革迫在眉睫
第15章金融危机带给中国金融业的新思考
第16章信贷扩张能否成为中国经济复苏的金融加速器
第17章把握创业板市场的挑战与脉动
第18章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之途

第四部分中国金融大未来
后危机时代中国发展股指期货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如何应对经济复苏中的市场风险与通胀压力?
中国金融市场的未来在哪里?
第19章中国宏观经济的未来走向
第20章经济复苏中的市场风险与通胀压力
第21章经济复苏与政策退出的互动博弈
第22章中国发展股指期货的内在逻辑
第23章中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适时退出的时机
第24章后危机时代《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中国的挑战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