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 2.3折 22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凌云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2011-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1—4

上书时间2024-05-22

大青豆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凌云 著
  •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时间 2011-06
  • 版次 1
  • ISBN 9787547303535
  • 定价 2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67页
  • 字数 15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与1999年3月由武汉出版社出版的拙著《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与当代社会主义》有直接的联系。

  本书拓展并深化了前著对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探讨这一理论从“巴黎手稿”到“人类学笔记”的发展,并对这一理论的哲学、经济学、人类学三层次的探索作初步整合。
   本书拓展并深化了前著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的研究,由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研究中的否定论的评析、对关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文化学提问的回应,进一步探讨马克思创立这一理论的条件、依据及其与世界历史理论的关系,进一步阐明这一理论的系统性厦其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书拓展并深化了前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而创立社会主义和级阶段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发展。
   本书较前著进一步提升、拓展的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而探讨了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东方社会理论的哲学基础——历史唯物主义,阐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历史唯物主义的本义、层次和基本理论内容。
【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内容和理论定位

 二、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应是哲学层次的发现

 三、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实践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幸主义

 四、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社会科学哲学层次的发现

  ——历史唯物主义的层次区分

 五、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

   ——从“巴黎手稿”到“人类学笔记”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社会形态演进规律的哲学论证

 二、由哲学转向科学:《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所有制社会形态理论

 三、《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社会形态理论:交换社会形态的“三形态论”和所有制社会形态的东西方双线发展论

 四、《(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55对“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的概括及其意义

 五、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研究对社会形态理论的综合

第三章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如何理解马克思晚年的理论贡献

  一、研究马克思晚年的理论贡献的方法论

  二、给查苏利奇的信和信稿:马克思晚年理论研究的凝聚点

  三、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马克思晚年的理论新贡献

第四章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续)

  ——兼评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研究中的否定论

  一、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主体是否俄国社会

  二、俄国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研究是否具有典型意义

  二、马克思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是否成熟

  四、马克思是否具备创立东方社会道路理论的基本条件

  五、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否系统

  六、码克思的畴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否为后来的革命实践所证实

  七、现实社会主义是否与马克思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各”思想无关

  八、马克思设想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道路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第五章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再续)

  ——回应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文化学提问

 一、马克思前期东方社会理论与后期东方社会理论是否存在单线论与双线论的对立

 二、关于“历史发展是单线论还是双线论”的四个附论

 三、历史进程的决定性因素和衡量历史进步的尺度

 四、马克思晚年的理论贡献的意义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