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林中的一棵大树
张志民诗歌研究论集
¥
20
2.6折
¥
78
九品
仅1件
作者吴思敬、许敏霏 编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2-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思敬、许敏霏 编
-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6
-
版次
1
-
ISBN
9787507752106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9页
-
字数
3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这是张志民《自题小照》中的两行诗,也是他早年经历的生动概括。
张志民出生在京西门头沟的一个小山村,家境贫寒,从小就和农村孩子一起滚爬,在山间小道上背煤、背水,为家庭操劳。他家虽在农村,却不是纯粹的农民。父亲是个农村教师,属于不新不旧的乡村知识分子,常写旧诗,也接触了些新文学。由于父亲教书,他五六岁就跟着听课,在父亲的指导下背会了许多旧诗,后来也读了一些新文学作品。这养成了他好学的习惯,也在他心中埋下了文学的种子。
抗战爆发后,12岁的张志民参加了革命,成了一个“红小鬼”,练兵、打仗、学文化,在部队做过各种实际工作。正是充满血与火、歌与泪的战斗生活,使他产生了一种不可抑制的冲动,要把在枪林弹雨、雷霆闪电的战斗生活中的所思、所感写下来。于是,在行军、打仗的间隙,不管多么疲劳,他也要记下点什么,通讯、报道、小说、散文、诗歌,什么都写,偶尔发表在部队和地方的小报上,他的文学创作之路就这样起步了。
张志民是在革命军队的大熔炉中成长起来的诗人。胡风说过,诗人和战士是一个神的两个化身。作为诗人的张志民始终不忘他的战士身份,“扛的是枪,揣的是爱”。他因战士生活的触发而写诗,他的战士情怀也因写诗而得以升华。
1947年5月,张志民作为部队干部,被抽调赴易县远台村参加土地改革工作,他说:“时间紧迫,我们几乎没有做任何准备,便背起背包,匆促出发了,一边赶路,一边研究,该怎样去发动群众,怎样成立‘贫农团’。不料,形势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计划,工作组还没进村,群众已经自发地组织起来了,我们放下背包,便去参加诉苦大会。一个喝足了农民血汗的地主,低头站在庙台上……祖祖辈辈在饥寒交迫的死亡线上挣扎的农民,站起来了,只有在这时,才说出了他们积压在心头的血泪话。
- 【目录】
-
我读了一首好诗——介绍张志民的《王九诉苦》
张志民两行体诗的艺术成就
新美的诗领着我们一同西行
神形活现情趣盎然——论张志民诗的艺术风格
美在质朴——致张志民
从现实的变革中汲取诗情——评张志民新作
《“死不着”的后代们》
擂鼓的诗人一张志民论
一棵枣树——诗人张志民剪影
论张志民的诗歌创作
土地和农民一直是张志民诗歌的主题
诚挚的张志民
那颗心还在跳动——怀念张志民
黄金海岸识黄金——挽张志民
哭师哭友哭好人
悼张志民
诗与政治的苦恋——张志民论
凌霜竹箭傲雪梅-一纪念诗人张志民逝世四周年
十年绝墨笔生雷——论张志民“文革”中的“自赏诗
“人”这个字何其难写——我与诗人张志民的交往经历
诗人虽逝诗长存——写在诗人张志民逝世16周年暨《张志民诗百首》出版之际
缅怀诗人张志民
我和前辈诗人张志民
诗与大地共长存——《张志民诗百首》出版祝语
张志民诗歌的当代意义
为农民“站起来”而歌一论张志民的乡土诗
正义之思与真情之诗——读张志民《梦的自白》兼论其诗歌精神
永远的大地之子——追怀诗人张志民
战士和泥土——张志民诗歌的地域特色和深度开掘
张志民“十七年诗歌”的政治性评价
诗人张志民
一点感想——在“张志民诗歌创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革命叙事”的生成与强化——关于张志民诗歌《王九诉苦》《死不着》的修改
“归来者”的哲思——论张志民新时期以来的诗歌创作
张志民诗歌综论
变血为墨的赤子情——张志民诗歌印象
论张志民现实主义诗作的现代性
民间文学与张志民的早期诗歌创作
从“革命文学”到“审美意识形态”——张志民诗学的范式转换与价值生成的时代美学意义
诗歌的公共性及自觉——兼谈诗人张志民诗歌创作
诗人张志民年谱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