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梭戛日记:一个女人类学家在苗寨的考察 签赠本
  • 梭戛日记:一个女人类学家在苗寨的考察 签赠本
  • 梭戛日记:一个女人类学家在苗寨的考察 签赠本
  • 梭戛日记:一个女人类学家在苗寨的考察 签赠本
  • 梭戛日记:一个女人类学家在苗寨的考察 签赠本
  • 梭戛日记:一个女人类学家在苗寨的考察 签赠本
  • 梭戛日记:一个女人类学家在苗寨的考察 签赠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梭戛日记:一个女人类学家在苗寨的考察 签赠本

18 3.6折 50 八五品

库存2件

北京石景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方李莉 著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7

白洋淀书斋

十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封面污痕 折痕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方李莉 著
  •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5
  • 版次 1
  • ISBN 9787507733846
  • 定价 5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1页
  • 字数 438千字
  • 丛书 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丛书”是由国家重点课题“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课题组完成的。课题始于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第二年,由费孝通先生提出,中国艺术研究院具体牵头执行,并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西部地区各院校的许多学者共同参与。有关“人文资源”的概念,是费孝通先生在课题立项时提出来的。他指出:“人文资源是人类从最早的文明开始一点一点地积累、不断地延续和建造起来的。它是人类的历史、人类的文化、人类的艺术,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人文资源虽然包括很广,但概括起来可以这么说:人类通过文化的创造,留下来的、可以供人类继续发展的文化基础,就叫人文资源。”也就是说,人文资源是人类的文化积累和文化创造,它不是今天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是自古就有的。但将其作为资源来认识,却是今天才有的。资源并非完全客观的存在,当某种存在物没有同一定社会活动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是远离人类活动的自在之物,并非我们所论述的资源。也就是说,如果人类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只是静态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甚至博物馆里,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没有联系时,其只能称为遗产,不能称为资源,只有当它们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社会活动及社会的发展目标联系在一起后,才能被称为资源。
【作者简介】
方李莉,199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同年被录取到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做博士后,1998年出站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至今。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科技文化教育专门委员会委员。出版有《新工艺文化论——人类造物大趋势》、《传统与变迁——景德镇新旧民窑业田野考察》等专著近10部,发表有《文化生态失衡的提出》、《谁拥有文化解释的权力》、《走向田野的艺术人类学研究》等80余篇。
【目录】
引子
2005年夏天第一次考察
8月20日星期日雨
艰辛的开端
8月21日星期一雨
寨子里的背包族
寨子里的女人们
8月22日星期二阴转雨
寨子里最早出外打工的人
寨子里的“弥拉”熊金祥
和熊金祥一起找草药
8月23日星期三阴
高兴寨的第一个大学生——熊光禄
8月24日星期四雨
寨子里有过“寨老”吗?
8月25日星期五晴
进寨子采购
王大秀的爱情
8月26日星期六阴
寨子里打工的人
教育的振兴
……
2006年春天第二次考察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封面污痕 折痕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