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贤论修养
  • 圣贤论修养
  • 圣贤论修养
  • 圣贤论修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圣贤论修养

5 2.0折 25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石景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宇飞 编;王宗岐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4

白洋淀书斋

十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折痕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宇飞 编;王宗岐
  •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3-12
  • 版次 1
  • ISBN 9787563913411
  • 定价 2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9页
  • 字数 217千字
【内容简介】
圣贤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取之不尽,由此,这套分为六册的“圣贤论书系”尤为注重圣贤思想与这个激进的时代的有机融合。编者精心地选择了处世、修养、诚信、御人、治学、谋略等六个方面的内容,系统地将圣贤们历久弥新的东方式智慧展现在读者面前,旨在集中国圣贤思想精髓之大成,相信每个人倘佯其间,都会因各自背景与经历的不同而有深切的彻悟。关于处世与修养,圣贤们留下的言论是最多的,它们对中国人的影响无所不在,而且这种影响将会延亘下去;关于诚信,圣贤们的论述也远远超出了道德范畴,而将机敏与智慧纳入其中,其目的无非是为生存而做出最理智的选择;关于御人,圣贤们告知后人的选才与为才之道不仅指明了才识的不可或缺,也深藏着如何展露自我价值的机巧;关于治学,当人们把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奉为圭臬时,不由地惊服古人治学的严谨与勤奋,并不断地以此鞭策自已;关于谋略,永远是传统而又新鲜的智慧行为,圣贤们从自身生存实践中创造出的生存谋略不仅适用于当时那个时代,也成为后人的智慧宝库,神秘而充满制胜的力量……本书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以白话文的形式进行了编译,并于每位圣贤的第一篇文章旁对其进行了简介,目的皆在于拉近读者与圣贤们的距离。我们当然需要超越理性崇拜和实践模式崇拜的思想者,但作为普通人,我们最需要的莫过于精神的提升与圣贤的点醒。“大音”于耳畔,我们从中所获得的助益是不言而喻的。
【目录】
让万物顺乎自然(春秋)老子

真诚者得善道(春秋)孔子

君子总能保持着善心(战国)孟子

积善成德(战国)荀子

行善难而任用善人做事易(战国)吕不韦

善与人同(清)彭玉麟

内心修治和养德修道的基础(春秋)管仲

最高的德行如流水(春秋)老子

多财而少德是祸患的根苗(东汉)王符

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晋)羊祜

不偏不倚者是真正的成功者(三国·魏)刘劭

没有固定不变的品德(唐)赵蕤

德量从隐忍中增大(元)许名奎

道德文章经济福命四位一体(清)张英

妖异战胜不过德行,邪枉侵夺不了正直(东汉)王符

虚静者得道,急躁者失道(春秋)管仲

贯通于道而万事可成(战国)庄子

以道为利(春秋)孔子

心是道的主宰,道是修身养性之常法(战国)荀子

地位不足称道,节义地比宋耀(东汉)王符

道无所不在(战国)庄子

君子借助道修养自身(西汉)恒宽

用道术来把握,用仁德来包容(东汉)王符

和睦之道,最重敦睦厚道(明)王夫之

天人合一,道是根本(战国)庄子

道是气的根本,气是道的表现(东汉)王符

修养身心是治世的前提(战国)吕不韦

静修意念,端正形貌(春秋)管仲

顺应自然规律是修养的最高境界(战国)庄子

以理取胜是修身治国的法宝(战国)吕不韦

修养至无所不人(明)吕坤 

勤俭刚明孝信谦浑(清)曾国藩

养生全性之道(战国)吕不韦

修身养性与布匹和粮食同样重要(清)张英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折痕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