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昙石山文化研究
  • 昙石山文化研究
  • 昙石山文化研究
  • 昙石山文化研究
  • 昙石山文化研究
  • 昙石山文化研究
  • 昙石山文化研究
  • 昙石山文化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昙石山文化研究

5 2.1折 24 八五品

库存3件

北京石景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钟礼强 著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2005-07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5-18

白洋淀书斋

十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护封污痕磨损 书口旧斑污痕 自然旧  库存3本 随机发货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钟礼强 著
  • 出版社 岳麓书社
  • 出版时间 2005-07
  • 版次 1
  • ISBN 9787806655962
  • 定价 24.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4页
  • 字数 270千字
  • 丛书 南强史学丛书
【内容简介】
昙石山文化是由福建闽侯昙石山遗址的发掘而得名,它的发现与研究,是福建同时也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在我国新石器考古学文化中,昙石山文化固然不是处于核心或主体地位,但它仍然具有不可或缺和特殊的意义:丰富多彩的中国新石器文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是多样又是统一的。它以中原为核心,以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主体,其外围又有许多周边文化与之相联系,“从而构成为一个向心的重瓣花朵式的格局”。昙石山文化虽然只属“周边”文化之列,但也是其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在那里特有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发展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在史前时期,已有许多居民采食海贝等物,从而在海边河口形成了许多贝丘遗址,是海洋文化的最早遗存”。昙石山文化是分布于福建闽江下游f临海地带的贝丘文化,堪称是该类遗存的典型代表。深入研究昙石山文化,对于认识该遗存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点,了解创造这类遗存居民的生产生活的特有方式和文化习俗,无疑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我国东南、华南至南太平洋岛屿地区的古文化,存在着许多共性,关系极为密切。探讨这种关系的内在联系及其历史过程,海峡两岸的台湾和福建的史前文化研究,至少是其中关键之一。张光直先生早已指出:“台湾海峡的考古可以说是建立了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之间的一座桥梁,其重要性远超于中国境内范围之外。”作为海峡西岸福建的主要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昙石山文化研究,其意义当然也远远超出昙石山文化本身。钟礼强先生是福建武平的农家子弟,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二十多年来,持续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兼任过党政职务。工作一贯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系统讲授过《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考古学通论》、《中国东南区考古》等课程,长期带领学生进行田野考古实习,足迹遍及长江区域及其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在田野考古教学中,更是一丝不苟,言传身教,成效卓著,有口皆碑。正是在这种长年教学实践中的日积月累基础上,写成了《昙石山文化研究》这一力作。对于《昙石山文化研究》稿,未逐细读,对它的学术价值,当然不应妄加品评。但在匆促浏览之后,仍然给我留下这样两点印象。其一,昙石山文化的研究已经走过半个世纪了。半个世纪以来,已有多处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出土资料也颇为丰富,但发表资料的方式却比较分散,至今尚无一部专著问世。有关研究的文章也已经发表不少,但都分散在各专题研究中,且其中的见解,众说纷纭,单就昙石山文化的含义,至少就有四种不同的界定。《昙石山文化研究》把前此分散的资料和研究成果集中起来,按一定的方式给予述释。这应该说是对昙石山文化研究成果的集结,也为未来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因此说它是昙石山文化研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综合性论著,也不为过。其次,全书共分九章。第一章叙述昙石山文化发现与研究的历程。第二至第七章,运用考古学文化的分析方法,比较全面、系统地阐释了昙石山文化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点,构成《昙石山文化研究》的主体。最后两章,是在其主体内容的基础上,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对昙石山文化居民的种族特征、聚落形态、社会组织、宗教艺术等加以探索。从这个角度说,《昙石山文化研究》又可放在考古人类学论著之列。对于史前考古学文化研究来说,这种研究方式是值得提倡的。因为它可能有助于史前考古学研究摆脱那种见物不见人的困惑,以期逐步实现复原远古人类社会生活真实面貌这一最终目标。
【作者简介】
钟礼强,1950年生。厦门大学生历史系毕业从事史前考古、中国东南区考古与民族等教学和研究,现为厦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出版合著《闽台考古》(陈国强等主编)、及在《考古》、《民族研究》、《厦门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经济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昙石山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史
第一节昙石山遗址的发现与八次发掘
第二节昙石山文化的确认
第三节昙石山文化的界定与学术争论
第四节昙石山文化其他遗址在闽江下游的先后发现

第二章昙石山遗址的地层、分期与年代
第一节昙石山遗址地层关系的分析
第二节昙石山遗址的分期
第三节昙石山遗址与闽江下游其他遗址分期的比照
第四节昙石山及闽江下游同类遗存各文化期的年代

第三章昙石山文化陶器群研究
第一节昙石山文化的制陶工艺
第二节昙石山文化典型陶器的类型学研究

第四章昙石山文化的经济形态
第一节昙石山文化生态环境的复原
第二节从生产工具看昙石山文化开发自然的方式
第三节昙石山文化的经济生活

第五章昙石山文化区域源流关系
第一节昙石山文化源于壳丘头文化-昙石山下层文化
第二节昙石山文化的发展去向
第三节昙石山文化与黄土仑文化的关系

第六章昙石山文化的大陆周邻关系
第一节昙石山文化与闽西北牛鼻山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昙石山文化与闽南史前文化的关系
第三节昙石山文化与江浙良渚文化的关系
第四节昙石山文化与赣鄱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关系
第五节昙石山文化与岭南石峡文化的关系

第七章昙石山文化与台湾史前文化的关系
第一节台湾史前文化的区系结构
第二节昙石山文化与圆山文化的关系
第三节昙石山文化与凤鼻头文化的关系

第八章昙石山文化的人群与社会
第一节昙石山先民的种族特征及源流考察
第二节昙石山文化的聚落形态
第三节昙石山文化的社会组织

第九章昙石山文化的宗教和艺术
第一节昙石山文化人工拔牙的教意义
第二节昙石山文化丧葬活动中的"割体葬仪"
第三节昙石山文化丧葬仪式中的巫术
第四节昙石山文化陶器装饰与图腾崇拜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护封污痕磨损 书口旧斑污痕 自然旧  库存3本 随机发货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