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第三极到南极——第35次南极科考队陆基首席科学家日记
  • 从第三极到南极——第35次南极科考队陆基首席科学家日记
  • 从第三极到南极——第35次南极科考队陆基首席科学家日记
  • 从第三极到南极——第35次南极科考队陆基首席科学家日记
  • 从第三极到南极——第35次南极科考队陆基首席科学家日记
  • 从第三极到南极——第35次南极科考队陆基首席科学家日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从第三极到南极——第35次南极科考队陆基首席科学家日记

38 4.9折 7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石景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康世昌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9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3-25

白洋淀书斋

十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康世昌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9
  • 版次 1
  • ISBN 9787030699299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3页
【内容简介】
《从第三极到南极:第35次南极科考队陆基首席科学家日记》真实记录了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陆基首席科学家在南极冰盖持续数月的工作点滴和思绪。从第三极(青藏高原)到北极,再到南极,作者在现实与回忆中,思绪如潮。读者可以从《从第三极到南极:第35次南极科考队陆基首席科学家日记》了解到南极大陆种种光怪陆离、美轮美奂的景色,体会在广阔无垠的冰雪世界,极地和高山科考工作的种种艰辛与困难,同时又能感受到在寒风和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坚持的新时代中国科学家们的坚守精神和浪漫情怀。
【目录】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部分 我心向往,从霍巴特到中山站 

一 我为什么去南极 /003 

【南极冰盖】 /006 

二 从霍巴特出发 /007 

【霍巴特与南极科考】 /010 

三 初遇“雪龙”号 /011 

【“雪龙”号简介】 /015 

【纳木错站简介】 /016 

四 穿越西风带 /017 

【涌浪】 /019 

五 颠簸的海上工作 /020 

【南极大学简介】 /021 

六 穿越浮冰与冰山 /022 

【浮冰(海冰)】 /026 

【冰山】 /027 

七 登陆中山站 /028 

【中山站简介】 /033 

【俄罗斯进步站简介】 /034 

八 南极动物与极致美景 /035 

九 物资转运 /045 

十 整理样品箱 /048 

【南极下降风】 /051 

十一 中山站整装待发 /053 

【新闻链接】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我和我的祖国》唱响在南极大陆 /058 

第二部分 一路徜徉,穿行伊丽莎白公主地 

一 传承初心,体验新征程 /063 

【秦大河与人类首次徒步横穿南极探险】 /066 

二 “白夜”采集雪坑样品 /067 

【新闻链接】环球网特写:南极“白夜”采集雪坑样品记 /071 

【粒雪】 /071 

三 敬业的机械师 /072 

【南极雪地车】 /076 

四 享受白色孤独,回忆极地往事 /077 

【雪线】 /082 

五 泰山站 /083 

【泰山站简介】 /086 

六 冰晶雨和南极日晕 /088 

【冰晶雨】 /089 

【日晕】 /090 

七 路途中的新年和感想 /091 

八 “舒适”的南极科考 /095 

【高原反应】 /098 

九 致敬国旗 /100 

十 危险,冰裂隙 /103 

【冰裂隙】 /106 

十一 雪丘、雪垄和白云 /107 

【雪垄】 /111 

十二 穿越南极“鬼见愁”“邓稼先峰”与“李四光地” /112 

【南极地名命名规范】 /114 

第三部分 挑战极寒,一片冰心在冰芯 

一 昆仑站与冰穹A /117 

【昆仑站简介】 /122 

【冰穹与冰穹A】 /122 

二 三极冰冻圈与冰芯 /123 

【气候变化】 /125 

【冰芯】 /125 

三 我与冰芯钻机在青藏高原的峥嵘岁月 /127 

【各拉丹冬冰芯气候变化记录】 /130 

四 南极的冷 /131 

五 清理冰芯房 /133 

六 钻取浅冰芯(1) /137 

七 卡钻“噩梦” /140 

【珠峰东绒布冰川】 /144 

【冰芯钻机】 /145 

八 调试和维护深孔冰芯钻机 /146 

【脆冰】 /152 

九 南极冰盖*高点上的50岁生日 /153 

十 探空气象观测 /156 

【探空气象观测】 /158 

十一 钻取浅冰芯(2) /159 

十二 “雪鹰”号 /162 

【“雪鹰”号简介】 /165 

十三 采集雪坑样品 /166 

十四 告别昆仑站 /170 

【“雪龙”号撞冰山新闻】 /173 

十五 我国南极冰芯研究的困境与希望 /175 

【《南极条约》】 /176 

第四部分 苦乐交融,回程的冰雪采集之旅 

一 花杆观测和雪样采集 /179 

【冰川物质平衡】 /183 

二 雪原的艰辛和寂寞 /184 

【高原高血压】 /186 

【冰碛物】 /187 

三 南极和珠峰的风 /188 

四 青藏高原的苦,南极比不了 /192 

【气溶胶】 /193 

五 回忆在北极的求学生涯 /194 

【中国北极黄河站】 /195 

六 路途的温暖与寒冷 /196 

【雪的分类】 /198 

七 除夕夜,怀念我的父亲 /199 

八 路程的“小烦恼” /201 

【花杆】 /204 

九 南极白化天 /205 

【白化天】 /207 

十 回到网络时代和彩色世界 /208 

十一 离开中山站 /212 

第五部分 重回“雪龙”,28天漫长的海上旅程 

一 登船回家 /217 

二 作别南极越冬队员 /220 

三 穿越“西风咆哮带” /222 

【西风带】 /225 

【南大洋气旋】 /225 

四 长城站34岁生日 /226 

【长城站简介】 /228 

五 极地科学家鄂栋臣教授逝世 /229 

【鄂栋臣教授】 /230 

六 进入夏天的世界 /232 

七 中山站30岁生日 /234 

八 钓鱿鱼和防海盗 /236 

九 归途见闻 /238 

【凯尔盖朗群岛】 /239 

【冰期和末次冰期】 /242 

十 穿越南海 /244 

第六部分 

尾声 

后记 /25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