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稀见】北魏·龙门皇甫公(度)窟(俗称石窟寺)题名 | 清末旧拓 | 软片品好 | 涵翠楼旧藏
  • 【稀见】北魏·龙门皇甫公(度)窟(俗称石窟寺)题名 | 清末旧拓 | 软片品好 | 涵翠楼旧藏
  • 【稀见】北魏·龙门皇甫公(度)窟(俗称石窟寺)题名 | 清末旧拓 | 软片品好 | 涵翠楼旧藏
  • 【稀见】北魏·龙门皇甫公(度)窟(俗称石窟寺)题名 | 清末旧拓 | 软片品好 | 涵翠楼旧藏
  • 【稀见】北魏·龙门皇甫公(度)窟(俗称石窟寺)题名 | 清末旧拓 | 软片品好 | 涵翠楼旧藏
  • 【稀见】北魏·龙门皇甫公(度)窟(俗称石窟寺)题名 | 清末旧拓 | 软片品好 | 涵翠楼旧藏
  • 【稀见】北魏·龙门皇甫公(度)窟(俗称石窟寺)题名 | 清末旧拓 | 软片品好 | 涵翠楼旧藏
  • 【稀见】北魏·龙门皇甫公(度)窟(俗称石窟寺)题名 | 清末旧拓 | 软片品好 | 涵翠楼旧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稀见】北魏·龙门皇甫公(度)窟(俗称石窟寺)题名 | 清末旧拓 | 软片品好 | 涵翠楼旧藏

99999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不详

传拓年代清晚期 (1851-1911)

纸张其他

装帧其他

尺寸65 × 20 cm

数量1册

上书时间2023-11-03

九雁斋碑帖铺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北魏·龙门皇甫公窟题名 | 清末旧拓 | 软片品好 | 涵翠楼旧藏。皇甫公窟,北魏胡太后、钤印:海翠斋珍藏书画之印。
商品描述
皇甫公(度)窟,又称石窟寺。建于北魏,窑门入口刻有孝昌三年(527)年皇甫公石窟寺造像碑。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龙门西山靠近南端之半山腰中,在古阳洞上方,火烧洞以南,北魏开凿的相当大的一个洞窟。
工于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的帝后礼佛图,在皇甫公窟北壁下层,自从宾阳中洞礼佛图被盗以后,这幅图算是龙门最珍贵的了。根据宾阳中洞礼佛图男左女右的位置来看,皇甫公这幅礼佛图似乎无法解释,因为此窟是灵太后胡氏之母舅皇甫度出资营建的。窟南壁下层已完成对称形式的男左女右的供养群像后,又在北壁刻一幅以中年贵妇为中心的礼佛图。
礼佛图由15人组成,分四个部分。贵妇之前是三身穿袈裟的比丘尼,前二比丘尼年少,面清秀,侍立于一大宝珠形香炉两侧,神情十分专注,双手对称地一手持钵,一手从钵中取香料投入熏炉中。第三身比丘尼是一年长者,面丰满圆润,表情毅然,庄重,远视前方。左手向前伸出,右手托钵,作添香之姿态。比丘尼之后,是本图之主题,一雍容华贵的中年妇人,头戴极华丽的高冠,并有向前斜垂的步摇之装饰,是人物中刻划最生动、逼真的细节。她手擎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蕾,身穿交领宽袖长衫,腰束带并佩有香袋,其神态怡然自得。其身后三侍从,神情各一,有正视的,也有侧视的,头束双角髻,服饰有圆领的,也有交领的。贵妇身后的羽葆、华盖,不全是出自画面人之手,也正显示了雕刻家精妙的构思和创作意境。贵妇身后是本图的第三部分,共有5人组成,中心人物是一青年男子及一少妇。青年男子头戴通天冠,身穿朝服,左手持一莲蕾,右手托一较大的敞口钵,其侧一矮小童子为其托起衣摆。其身后二侍从,一持华盖,一持羽葆。与青年男子稍后的一少妇,头束高髻,身穿交领宽袖长衣,左手前伸,右手托一敛口钵,脚穿笏头履。其后是二手擎莲花的嫔妃。
这幅较为复杂的礼佛图,描绘了一幅北魏皇室在拜佛进香仪式中各种人物的精神面貌及神态。看那昂首挺胸,年轻气盛的中年妇人正拈花微笑。面带稚气的青年男子似高视阔步。嫔妃们硕长的躯体,飘洒、流畅的衣纹,都极富于当时人间健康、美丽的格调。画面中人物相互间关系,错综有序,疏密有别,统一在完整的气氛之中。既表现了贵族们在宗教活动中肃然礼佛的精神状态,又展示了画家、雕刻艺术家高超的手法,不失为一幅精美的艺术珍品。
南壁礼佛图与北壁对称,在造像龛下层。是以力士双手托举的方盘为中心,盘内放一熏炉和莲花,两侧对称地各有一组供养群像。
左侧供养人由11人组成,以一壮年男子为首,他头戴幞头,穿交领大衫,昂首挺胸,其身前一比丘作导引,其后是三侍从,一人持华盖,二人举羽葆。另有男供养主二人,左手擎莲花,后有待从举华盖及提衣襟,服饰同前。礼佛图右侧风化较重,前是一比丘尼作导引,后有二女供养主,手擎莲花,其后有侍从持华盖、羽葆。这是一幅完整的男左女右宫庭礼仪活动场面。
由于该窟有绝对完工年代,而且造像是一次性完成的,又有明确的造像功德主。窟外南侧造像碑额就是“太尉公皇甫公石窟碑”。查魏史,此太尉公也只能是灵太后胡氏之母舅皇甫度。
《魏书•肃宗纪》正光三年(522年)十二月“癸酉,以左光禄大夫皇甫度为仪同三司。”又孝昌“三年(527年)春正月甲戌,以司空皇甫度为司徒。”同月,“戊子,以司徒皇甫度为太尉。”所以孝昌三年(527年)九月造窟碑首“太尉公皇甫公”当是皇甫度无疑。他在较短时间内,依仗外甥女胡太后执政之势力,累累升迁,直至全国军事大权在握。在庆幸之际,出资开窟造像,并把他们一家礼佛的场面模刻到窟壁上,以炫耀其威风。礼佛图左侧就是以皇甫度为首的家庭男性成员,右侧是以夫人为首的女性成员。他们同在比丘、比丘尼的导引下,按照一定的礼仪形式进行礼佛行香之活动。可以说,南壁这幅图,就是以太尉公皇甫度为首的一家供养像。
北壁那幅以贵妇为中心的礼佛图,是何人能占据比开窟主太尉公更上尊的位置?其画面上贵妇与青年男子又在同一幅图上,排列次序有别,又作何解释?
《魏书•肃宗纪》载孝明帝与其母灵太后胡氏,有关来龙门的两次活动,一次是“熙平二年(517年)四月乙卯,皇太后幸伊阙石窟寺,即日还宫。”第二次是“孝昌二年(526年)八月戊寅,帝幸南石窟寺,即日还宫。”《元邵墓志》也载了此次活动情况,“孝昌二年(526年)八月,孝明帝率百僚幸南石窟寺,游赏龙门。”
《魏书•皇后列传》中,记灵太后“寻幸阙口温水,登鸡头山,自射象牙簪,一发中之,敕示文武。”
这些现象,我们应考虑北魏朝廷内最热衷于佛事活动,与佛法最有关系的灵太后胡氏了。因为在孝明帝执政期间,其政权实际控制在胡太后手里。她略通佛义,因而她崇拜佛教侈糜尤甚。所以北壁礼佛图中的中年贵妇,很可能就是胡太后。
再看胡太后,她应是中国历史上早于武则天170年未加冕的女皇。其少年时,被宣武帝诏入后宫,封为“承华世妇”。当时的后妃,都愿生王、公主,而不愿生太子。因为北魏接受汉代外戚专权的教训,立太子必杀其母。而胡氏却说:“天子岂可独无儿子,何缘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不育冢嫡乎?”(《本传》)所以她宁愿身死,也要为皇室续后,从而显示了她不凡的性格。果然于公元510年生下了皇子元诩,515年宣武帝崩,五岁的太子元诩继位为孝明帝;胡氏非但没有遭杀身之祸,反被封为皇太妃。她玩弄权术,以孝明帝的名义废去皇太后高氏,尊自己为皇太后。因孝明帝年幼,胡氏便临朝当政,大模大样地登上金銮殿,称自己为“朕”,让大臣们称她为“陛下”,还代孝明帝“祭天”。胡氏当朝之初,曾“亲览万机”、整肃朝纲,但不久就开始奢侈放荡,昏庸误国,沉溺于佛事,耗尽民财。
《魏书•任澄王传》载:“灵太后锐于缮兴,在京师则起永宁、太上公等佛寺,功费不少。外州各造五级佛图,又数为一切斋会,施物动至万计。百姓疲于土木之力,金银之价为之踊上。削夺百官事力,费损库藏,兼曲赉左右,日有数千。”
胡太后妄佛损民所费如此,又频频不断地涉足到龙门活动,也必然会留下她造像的遗迹。在古阳洞,有正光三年(522年)比丘慧畅仰为皇帝、太后等敬造弥勒像的题记;在老龙窝有正光五年(524年)道俗27人为皇帝陛下、皇太后造像的题记;在莲花洞有“孝昌元年(525年)中明寺比丘尼道扬、道保,依山峙行道,愿造玄(贤)劫千佛。但越(愿)司空公皇甫度、陈夫兄、夫贵、鉴夫人、柳夫人诸贵人等,北海王婔(妃)樊,仰为皇帝陛下,皇太后……一时成佛”的题记。以上三则造像题记,都说明了在北魏统治阶级内部,胡太后是一位身份特殊的人物。她不仅在孝明帝期间“临朝听政”,执掌国权,更以当代国母之姿倾信佛法,从而使她在北魏信徒中享有不凡的影响。所以,皇甫公窟北壁这幅以女性为上尊的礼佛图,应是胡太后的供养像。
再看皇甫公窟外“太尉公皇甫公石窟碑”的落款有撰、书、刻石人之名云:“使持节、安西将军□□刺史度支书,汝南袁翻翔文”。“长乐公□中尉汝南□□□大夫太原王王实神□隶”。“将作军之南阳张文□石。”袁翻《魏书》有传云:“翻既才学名重,又善附会,亦为灵太后所信待。”
《北史•外戚传》有:“太后舅皇甫集……集弟度,字文亮,封安县公……寻转太尉;孜孜营利,老而弥甚。迁受之即皆自请乞。灵太后知其无用,以舅氏,难违之。”这些文献所载与窟内实物资料都向我们展示:皇甫公窟的营造,应是胡太后、孝明帝与皇甫家族共同所有。这是从窟内三壁龛像的设计意图中看到的,他们利用雄厚的财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一规整的精美雕刻。由于造像碑的严重风化,使我们看到的文字甚少,但可以想象,由太后舅父主持开凿,又有所“信待”之人撰写碑文,“附会”、赞颂其功德之辞语必在其中。
“亲览万机,手笔决断”(《本传》)的胡太后,在被幽禁六年重新执政以后,元气必然大伤。自知“朝政疏缓,威恩不立,天下牧守,所在贪惏”(《魏书•皇后列传》)。开大窟造大像的能力已不复存在,为显示余威政权的继续存在,利用浮雕的形式,以母权至高无上的气魄,以昂扬的精神状态,以太后执政之身份,占据窟壁上首的位置,连国君皇上也只能随其后。可见《魏书.肃宗纪》末尾史臣评论说:“魏自宣武以后,政纲不张。肃宗冲龄统业,灵后妇人专政,委用非人,赏罚乘舛”,礼佛图上所表现的内容,也证实了这一历史事实。
礼佛图中的青年男子,应是肃宗孝明帝,时年十八岁。其身后束高髻,穿交领大袖长衣裙的少妇,是孝明帝皇后胡氏。“灵太后从兄冀卅刺史盛之女。灵太后欲荣重门族,故立为皇后……武泰初,后既入道,遂居于‘瑶光寺”’(《魏书•皇后列传》)。胡太后身前之年长比丘尼,应是在洛阳城内立“胡统寺”的太后从姑。《洛阳伽蓝记》卷一城内胡统寺条云:“太后从姑所立也,入道为尼,遂居此寺……其寺诸尼,帝城名德,善于开导,工谈义理,常入宫与太后说法。其资养缁流,从无比也。”胡太后的果断、聪悟、才艺至直“略得佛经大义。”都是受其极深的影响。她以年长比丘尼之身份在太后身前作导引,也正是体现了“后姑为尼,颇能说道,世宗初,入讲禁中”(《魏书.皇后列传》)之事实。太后初年能入后宫,也是由她带入的。她在这里,可以说是以德高望众之姿出现的。由此看来,皇甫公窟北壁下层之礼佛图就是以胡太后为首的胡氏家族供养群像。

议价,可以通过客服的端,联系店主,或者直接电话联系。
九雁斋碑帖铺地址:北京琉璃厂东街4号。
电话:15810038259(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北魏·龙门皇甫公窟题名 | 清末旧拓 | 软片品好 | 涵翠楼旧藏。皇甫公窟,北魏胡太后、钤印:海翠斋珍藏书画之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