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大战略-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
75
九品
仅1件
作者王立胜 著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书柜
上书时间2024-12-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立胜 著
-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6
-
版次
1
-
ISBN
9787224068665
-
定价
1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51页
-
字数
200千字
- 【内容简介】
-
注重战略问题的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理论研究传统的特点和优点。当党的基本路线确立之后,为贯彻这一路线而进行的战略研究就成为党的领袖十分关注的问题。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基本路线的指导下,对于战略问题研究的殚精竭虑,使他形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研究中国革命战争规律和战略的不朽著作,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辉煌胜利。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毛泽东十分关注从战略的高度思考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形成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对指导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起了重大的指导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之后,邓小平也十分注重研究当代中国的发展战略问题。据初步统计,在《邓小平文选》第2、3卷中,论及战略问题多达86次,从各个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对各个领域的发展明确了发展思路。毛泽东和邓小平作为世界公认的两位伟大政治家、战略家,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两位领导人,作为中国共产党两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和代表,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对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道路、战略步骤、发展速度、战略方针和政策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发展战略理论,这套发展战略理论不仅已经和正在指导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对第三世界各国发展乃至发达国家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时代的连续性和跳跃性以及其他诸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于发展战略中这些问题的思考既有着大思路的一致性,又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既有着基本理论的继承,又有着诸多理论的发展。对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展理论都作出了自己的伟大贡献。本书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发展战略理论作比较研究。
- 【作者简介】
-
王立胜,1963年生,汉族,山东省莒南县人。现任中共山东省青州市委书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著有《晚年毛泽东的艰苦探索》、《中国发展大战略——从毛泽东到邓小平》、《论作为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的邓小平理论》等10多种著作,发表学术
- 【目录】
-
总序
引言
第一章 现代化与“三步走”
一、毛泽东邓小平支现代化历史主题的认同和深化
(一)“最根本的问题是生产力向上发展的问题”
(二)发展才是硬道理
(三)“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
二、战略目标:从“四个现代化”到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现代化
(一)“四个现代化”:毛泽东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构想的提出
(二)富强、民主、文明:邓小平对毛泽东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构想的继承和发展
三、战略步骤:从“两步走”到“三步走”
(一)毛泽东“两步走”战略的提出
(二)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的形成
(三)“两步走”战略与“三步走”战略之异同
第二章 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
一、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唯一选择
(一)毛泽东对现代化道路的思考
(二)邓小平对现代化道路的论证
(三)毛泽东邓小平现代化道路构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要体现中国特色
(一)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思考
(二)邓小平关于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基本思路
三、发展模式:邓小平对毛泽东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章 赶超战略与适度发展战略
一、中国现代化建设高速度推进的历史必然性
(一)毛泽东:“中国经济建设的速度将不是很慢而可能是相当地快的”
(二)邓小平:“要找出一条比较快的发展道路”
(三)毛泽东邓小平的高速发展观与赶超战略
二、毛泽东的超高速赶超战略
(一)毛泽东超高速赶超战略的形成
(二)毛泽东超高速赶超战略的主要特征
(三)毛泽东超高速赶超战略形成的原因
(四)关于超高速赶超战略的几点评说
三、邓小平的适度发展战略
(一)邓小平适度发展战略的形成
(二)邓小平适度发展战略的内涵
(三)邓小平的适度发展战略对超高速赶超战略的超越
四、超高速赶超战略与适度发展战略的几点比较
(一)波浪式发展与台阶式发展
(二)“落后的优点”与“后发展优势”
(三)内源性发展与争取外援
第四章 战略方针与战略政策
一、改革、发展、稳定
(一)毛泽东对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初步思考
(二)邓小平的改革、发展、稳定观
(三)改革、发展、稳定与中国社会发展
二、先富与共富
(一)同富与共富:毛泽东的富裕观及其时代局限
(二)先富与共富:邓小平的富裕观及其时代意义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