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
  • 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
  • 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

实物拍照,所见即所得,看清楚购买,二手书籍存在瑕疵。当天3点之前订单当天发货

8.9 3.0折 29.8 八五品

仅1件

浙江温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佐藤学 著;李季湄 译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1-14

上书时间2024-11-27

汝意书屋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日]佐藤学 著;李季湄 译
  •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11
  • 版次 1
  • ISBN 9787504190710
  • 定价 2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54页
  • 字数 12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原版书名 Jugyo O Kaeru Gakko Ga Kawaru
【内容简介】
  《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是国际著名课程专家佐藤学教授从事教育研究工作20年,在日本、美国近万间教室进行实践观察研究的总结。作为行动的研究者,作者拜访了世界各地的幼儿园、中小学和护理学校,和老师们一道,探讨对课堂和学校进行改革。他推动着教室里活动的、协同的、反思的学习的实现,促进着学校里老师们互相成长、同事性关系的构建,推进着学校和社区合作,并提出了"学习共同体"这一重要概念,不断推动学校从自身入手进行改革。《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中深入浅出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带给教师诸多有益启发,对众多教育实例的剖析和论述更能加深教师对课堂的理解。《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适合于中小学幼儿教师、校长、教育管理者、教育研究者,以及所有关心中国教育改革的人士阅读。也特别适合中小学幼儿教师和校长培训。
【作者简介】
  佐藤学,日本学习院大学文学部教授,教育学博士。日本学术会议第一部(人文社会科学部)部长,日本教育学会终身会员,日本教育学会前会长。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他走访了全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同一线教师合作,直面学校改革的挑战。
  著有《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课程论评——走向公共性的重建》《教师的难题——走向反思性实践》(世织书房),《教育改革的设计》(岩波书店)等。中译本有《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课程与教师》《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教育科学出版社)等。
  
  李季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专家。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托幼机构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OMEP中国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教育部教师指导委员会学前教师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学前教育组召集人,国家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组负责人,参与研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学前教育相关重要文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主编之一。
【目录】
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
第一章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
一、教室里的风景——关于“主体性”神话
二、产生主体性假象的温床——教学中的形式主义
三、以“应对”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超越“主体性”神话
四、“应对”的教师的身体和言语——倾听学生的发言
五、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千方百计地促进交往
六、每个学生相互作用——交响乐团式的教学
七、创造相互学习的教室——息息相通

第二章改变教学——学校改变
一、为了让学校从内部开始变化
二、相互开放教室——改革的第一步
三、校内教研活动的三个原则
四、学校组织的简化——为了能让教研活动成为核心
五、召开公开研讨会
六、学校向社区开放——校外人士参与学习的挑战

第三章设计课程
一、什么是课程?
二、以“学的课程”为中心
三、“综合学习”为什么会混乱?
四、综合学习和学科学习
五、综合学习诞生的时候
六、综合学习的乐趣
七、创造综合学习的教师
八、公民教育和学习“学习”方法
九、没有正确答案的学习
十、从现实出发进行学习
十一、虚假的“自主性、主体性”
十二、从“勉强”到“学习”的转换
十三、在活动中的合作学习
十四、组织合作的探究
十五、通过对话深化学习
十六、校本课程建设
十七、从综合学习到课程的创造
十八、向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发展

第四章学校改革的挑战——中小学的实践
一、培育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
二、向学校的未来挑战
三、迈向相互探究、创造、表现的共同体
四、由对话创造出的学校文化
五、“学习共同体”的实验学校
结束语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