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为什么要摄影:纪实卷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他们为什么要摄影:纪实卷

38 4.4折 86 九品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小波 著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G36

上书时间2024-12-22

邂逅书生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小波 著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6
  • 版次 1
  • ISBN 9787503951084
  • 定价 8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95页
  • 字数 4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他们为什么要摄影》匆匆就是半年过去,答应的文字几易其稿,却始终没写利索,于是一拖再拖。其中难处当然不在写字,而在想不明白:这样的访谈性文字集结成书,然后到达各位看官们面前,它能够给予我们的是什么?
1993年夏季,我也做过一件同样的事情,采访过十几位当时在我看来非常重要的各类艺术家。先是拟定方案,找谁,不找谁。再就是电话打来打去,说明这个采访的大致意思、目的,约定见面时间,在什么地方。坐车过去,寒暄,泡茶。两相坐定了,从兜里掏出个事先装了带子的小录音机放在桌子一角,然后开说。初时拘泥,因早有备好的几十个话题,步步前趋,企图将对方诱入自己设好的圈套。对方说到兴奋处,哪管你的章法约束?终于漫延开去,这个那个,说得远了。访问者心中自然起急,又不便直说,只是小心往回找补,拢着。待事先想好的话题说完,心中暗松一口大气,任他指手画脚无边无际地一路说下去。末了,将这些声音小心收起,道别,起身离开。回到家中,再将带子倒来倒去支着耳朵一遍遍听着。声音录得清晰还好,录得模糊处,只好努力回忆现场的听觉经验,连猜带想,终于将一场采访码成一篇不短的文字。
【作者简介】
陈小波,新华社高级编辑,从事摄影编辑工作长达二十余年。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摄影领域广泛地写作、策展、编辑书籍并把研究当代视觉艺术现状作为兴趣。研究方向为中国纪实、新闻摄影中的个案。
2004年起,主持撰写《人民摄影》报“小波与影人对话”专栏,6年时间先后对四十余位重要摄影家做了访谈;2006年,参与《中国摄影50年》编辑工作,为书中“新华社”、“新闻摄影”、“报道摄影”、“体育摄影”部分的策展人和撰稿者;2007年,主编《中国摄影家》丛书(10本);2008年至今,为《摄影世界》撰写“口述新华——老摄影家访谈”专栏,已采访40位新华社老摄影记者;2011年,出版《摄影感受中国》(英文)。
2008年7月,在日本札幌策展“观看中国”摄影展;2009年8月、9月,大理国际摄影节和法国佩皮尼昂维萨摄影节《年轻的眼睛》摄影展览执行人;2010年1月,比利时欧罗巴利亚艺术节《中国:从五十年代到现在》展览执行人。2009年,获中国摄影个人成就最高奖——“金像奖”。
【目录】
照片的背面(序)——刘树勇
我具备与人言的修为和道行了吗?(自序)
静静拍摄——王文澜访谈
兵者,国之大事——王建民访谈
都市报的视觉成长和我的成长——王景春访谈
成长——王雷访谈
我珍惜自己所经历的一切——邓维访谈
我不是在拍照,是在调查——卢广访谈
摄影记者永远是在照相机后面的人——刘宇访谈
结图记事——安哥访谈
时刻准备着——李刚访谈
摄影对我来说。意昧着水和空气——李洁军访谈
红色新闻兵——李振盛访谈
在中国第一大报工作——李舸访谈
共和国的特别摄影师——杨绍明访谈
更高更快更强更前——罗更前访谈
燃烧的血——柳军访谈
职业的良知——贺延光访谈
我的照片摆在一起,多少能看出40年时代变迁的脉络——蒋铎访谈
在西湖边——傅拥军访谈
摄影要勤劳——雍和访谈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