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诗性文化:刘士林中国诗性文化系列
  • 中国诗性文化:刘士林中国诗性文化系列
  • 中国诗性文化:刘士林中国诗性文化系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诗性文化:刘士林中国诗性文化系列

10 1.7折 59.8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士林 编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客1

上书时间2024-06-13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士林 编
  •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12
  • 版次 1
  • ISBN 9787544317214
  • 定价 5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其他
  • 页数 496页
【内容简介】
《中国诗性文化:刘士林中国诗性文化系列》主要讨论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从原始形态的角度,汉语中诗的本源即甲骨文中的“寺”,这是中国文明最古老的食物分配制度,其本质特征可归结为非对象化与非主体化,所以它正是反对私有制进程的历史产物。当然,与现代文明中的反异化思潮根本不同,它是一种回归诗性智慧的精神奋斗。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化的根本秘密正在于中国诗学之中;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中国诗性文化:刘士林中国诗性文化系列》依次阐述了中国诗性文化的发生背景,历史形态,轴心期的连续性,以及它所提供的生命诗化方式。目的在于指出:尽管其表现形态在历史中屡有变异,但其以生命伦理学为精神硬核的诗性精神,却始终如一,这就是“天地大德日生”,是如何凭借个体生命中从原始时代禀承而来的诗性智慧,来完成个体的死生解脱与自由的存在方式。
【作者简介】
刘士林,1966年生于河北曲阳,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美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学学术创新团队负责人等。自20世纪90年代始,主要从事美学、中国诗学、当代文化研究;近年来致力于“现代学者旧体诗词”、“江南美学与文化”、“都市文化研究”的探索。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多种,代表作有《中国诗性文化》、《先验批判》、《澄明美学》、《新道德主义》、《苦难美学》、《20世纪中国学人之诗研究》。曾获第12届中国图书奖、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
【目录】
绪论从轴心期到青铜时代
第一编天地之心
引言
第一章开辟鸿蒙,谁为情种:对挑战的回应
第二章诗性智慧
第三章主体视角:天命之谓性
第四章自然之维:万象为宾客

第二编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诗性伦理学的历史形态
引言
第五章目击而道存:汉语“道德”考源
第六章胼手胝足:诗从寺新考
第七章原始歌舞:从风诗到比诗
第八章仪式歌舞:从兴诗到赋诗
第九章诗性政治:从雅诗到颂诗

第三编诗云子日:轴心期的崩坏与重建
引言
第十章诗性文化的轴心结构
第十一章君子远庖厨:原儒篇
第十二章礼与食孰重:原墨篇
第十三章名与身孰亲:原庄篇

第四编诵之思之,其声愈稀:诗性主体的死生解脱
引言
第十四章咏而归:儒家生命伦理学的本体分析与诗性内涵
第十五章与物为春:庄子生命伦理学的本体分析与诗性内涵
第十六章存在本身的美:禅宗生命伦理学的本体分析与诗性内涵
第十七章天地大德日生:理学生命伦理学的本体分析与诗性内涵

第五编此中有真意:生命的诗化之路
引言
第十八章涵盖乾坤:大而化之的诗圣
第十九章截断众流:行气如虹的诗仙
第二十章随波逐浪:和光同尘的诗人
第二十一章神农氏之诗境
结语此身虽异性长存
附录一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二《中国诗性文化》评论存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