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题200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话题2009

7 2.3折 29.8 九五品

仅1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早,萨支山 编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34014

出版时间2010-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14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29.8元

上书时间2024-04-16

鲁是特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话题2009
定价:29.8元
作者:杨早,萨支山 编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108034014
字数:245000
页码:31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把个性化的思考留给历史    国庆六十年    评论四十二岁男人的国庆纪事    都市娱乐\愚乐    评论城市娱乐的显形与失魂    人与车,罪与罚    评论反思孤岛化的道路伦理    “绿爸爸”被网瘾    评论反网瘾运动中的权力构造    名人之逝    评论那一代知识分子——学人的逝世    纪念“五四”九十周年    评论有心重述,无力重构    谁高兴?谁不高兴——《中国不高兴》的故事新编    唯思想不可检举——知识分子与“告密”    “以苦难谄媚崇高”——《南京!南京!》的想法与水准    “谍谍”不休谍战片的后冷战书写    张爱玲密码——众声喧《小团圆》    热脸相向与冷面相对——“8·8”水灾引发的两岸民间互信危机    贾君鹏谁喊你回家吃饭?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称为“专题版”,主要汇集俱乐部成员或特约作者最有感触、也最有把握的选题,需要凸显的是“独特”与“多元”,前者由作者的专业研究与思考能力支持,后者则由每篇专题后的“讨论”保证。    另一部分名为“热点版”,我们遍览国内诸种主流的周刊杂志,包括《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嘹望东方周刊》、《凤凰周刊》、《新周刊》、《南方人物周刊》、《新民周刊》、《南方周末》等:以它们的专题报道多寡为标准,综述国内媒体对最热点的事件、问题的报道与观察,再加以“评论之评论”,希望能够通过此种努力达成“记录精神生活变化”的目标。
目录
专题版 2009:谁在说?说什么? 专题  谁高兴?谁不高兴?——《中国不高兴》的故事新编 讨论   附录 外媒是这样评论的  唯思想不可检举——知识分子与“告密” 讨论  “以苦难谄媚崇高”——《南京!南京!》的想法与水准 讨论  “谍谍”不休:谍战片的后冷战书写 讨论  张爱玲密码——众声喧哗《小团圆》 讨论  热脸相向与冷面相对——“8·8”水灾引发的两岸民间互信危机 讨论    贾君鹏谁喊你回家吃饭? 讨论 月份观察  1月:方生未死天地玄黄  2月:是谁点燃那些火焰  3月:愤怒.向着历史与现实  4月:错位的视角  5月:命运交错两生花  6月: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7月:全球喊MJ回家唱歌  8月:山城红与黑,废都灵与肉  9月:你建国大业了吗?你被钓鱼了吗?  10月:国庆月的个人记忆  11月:我推荐《蜗居》不推荐奥巴马热点版
作者介绍
专题版     2009:谁在说?说什么?    杨早    在《话题2008》里,我们已经预言了2009的平庸。真是这样吗?身处2009年的末梢,我不禁开始怀疑这个判断。也许,“平庸”只是我们的一种祈望?祈望在大癫大恸的一年之后,能有平安喜乐的一个年头,云霄飞车下来的缓步而归,马拉松终点的喘息休憩,曲终人散后的一钩新月天如水。    可是,“甲流”不答应,矿难不答应,车祸不答应,地王和房价也不答应。    然而,相对于2008年的大悲无语、大爱无言,2009从头到尾都淹没在话语的浪潮之中,许多时候,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话语”引发了震惊与骚动。    那么,2009,谁在说?说什么?    独语与哗然    从来没有哪个年份像2009这样,公众经由媒体听见那么多的“官员失言”,内容光怪陆离,无奇不有:从“我们是有身份的人”到“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从“我拉屎要不要告诉你”到“他胃痛关你什么事”……“牛官话”被多次刷新,观者的瞳孔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放大中失焦。    所谓“失言”,或许不过是实话实说。激起民愤的缘故,盖以为现代民主社会,官员当以民众福祉为意,又当注重公务员形象,岂可在媒体面前,放言无忌?对“官员失言”的批评,正代表着日益成熟的“纳税人+公民”的意识。    中国是一个“意识叠加”的社会,即在社会生活中充斥着各类意识的并存、对立与冲突。在“官本位”意识之中,上述话语不过是顺理之章,题中之义,何荒谬之有?    所有的事件之中,都有一个关键的角色转换:“媒体”究竟站在官、民哪一方?以此观之,当选本年度“最雷人官话”的“替谁说话”,质问虽然狂妄,却意味深长。中国的媒体从来被命名为“喉舌”,不过“为民喉舌”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官本位的传统中,媒体要负担“过滤器”的功能,如是,则“失言”不可能宣之于众,官员自然也无需在媒体面前维持民主政治“必要的虚伪”。不能不说,在今年的公众性事件中,大多数媒体越来越清晰地站在公众立场发言,虽然范围仍很有限,却勾勒出中国传媒的现代转型轮廓。    ……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