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别论/教育理论与实践丛书
  • 教学别论/教育理论与实践丛书
  • 教学别论/教育理论与实践丛书
  • 教学别论/教育理论与实践丛书
  • 教学别论/教育理论与实践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教学别论/教育理论与实践丛书

36 八五品

仅1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石鸥 著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k13f

上书时间2024-06-25

青年崛起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石鸥 著
  • 出版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8-08
  • 版次 1
  • ISBN 9787535526045
  • 定价 11.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谁都承认,传统教学论是令人不满的。不论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从实践的角度看,传统教学论都已落伍,它必须向现代教学论转化。

  传统教学论要实现向现代教学论的转化,首先需要新的思维新的思想,以便摆脱原来思路的局限。而新思维的出现又得有坚实的基础。编者认准这一基础应在教学实践之中。在实践中探寻的结果,编者发现了教学语言。也许它一下子难以成为编者新思维的基础,但至少它可成为新思维的起点,因为,谁也不能否定,教学就蕴含在言谈中、文字中。

  其次需要重视广泛的相关学科知识,不仅仅是心理学,还需要重视社会学、语言学、文化学、哲学等学科的学理和成就。教学在本质上是人类一项高度复杂的综合性活动,因而它要求综合性认识来揭示它、规范它。本书所论及的教学论就是这种综合性认识的结果之一。

  鉴于国内现行教学论研究在理论解释、论证方法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困难,编者没有着力去一一重新论证所谓的基本规律或原理原则方法内容体系,而从教学之所以成为教学,教学过程之所以成为过程之原因着手进行思索。这种思索对于梳理认识是必要的,但就其理论和学识而言,则显得零散,有“野路子”之感。故作者视之为“别论”。当然,“别论”不是“不论”,而是“片面的论”,是从别的角度来“论”,是一种“野路子”的“论”
  法。这其中编者最感困难的是思维方式的一以贯之。这真不容易。这需要勇气也需要时间来研究。编者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表面上教学论很容易成为一些人的业余爱好,但在深层次上,教学论与其他严肃科学一样,绝不是为业余爱好者准备的。

  无论编者的认识在何种程度上是合乎教学实际的还是不合乎教学实际的,无论编者的认识在何种程度上是可接受的还是不可接受的,但我的出发点非常明确:传统教学论到了换一种眼光换一种思路的时候了。换言之,教学论到了该有多种眼光多种思路的时候了。这与其说是对传统教学论的否定,不如说是对传统教学论的拓展,与其说是教学论的终结,不如说是教学论的新生,与其说悲,不如说喜。

  教学论的新生是伴随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立足点的移动而来的。这里主要的是思维方式的改革,是立足点的移动,是新生,至于非常完善、合适、可接受的和成熟的教学论体系则将是编者后续工作的结果。在教学论新生之际就想给出一整套完善的、公认的、解释一切教学现象和规律的理论体系的做法显然是幼稚的,尤其是在缺乏更广泛新颖的思维方式和成功的思维技术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或追求更是不切实际的。

  作者追求的,主要不是为问题提供一套现行的、明确的答案,而是提问、启问、求问。换言之,本书的特色不仅仅在于对教学从别的角度来“论”,还在于它对整个教学论提出了全面质疑。正因为这样,作者给读者提供的也许是一块没有果实的土壤。但这块土地是可以耕种的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片说教学

 一、关于教学

 二、关于教学论

 三、关于教学原则

第二章  语言——教学的起点

 第一节  语言与教学语言

   一、语言及其意义

   二、教学语言

   三、教学语言的意义

   四、教学语言的功能

  第二节  教学语言的模式

    一、问答式

    二、叙述式

    三、使令式

    四、教诲式

  五、解释性语言模式

 第三节  教学语言与理解

   一、教学语言达成理解

   二、教学语言变异理解

   三、语言活动主体对理解的影响

   四、教学语言的特征与理解

  第四节  教学语言能力的提高

   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提高语言接受能力

第三章  教学过程——流动的本质

  第一节  教学过程的流动本质——根植于教学语言

 第二节  教学的意义理解——根植于过程的流动性本质

  第三节  教学过程的流动性本质的意义

    一、教学过程的流动性本质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教学过程的流动性本质对教学论研究的启示

第四章  教学互动——课堂中的人际关系

 第一节  主体还是客体

 第二节  课堂交际——从阻隔到沟通

    一、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阻隔现象

   二、从阻隔到沟通

  第三节  课堂交际——影响

    一、“影响”释义

    二、教学影响的类型

    三、影响的方式

  ……

第五章 教学内容——接受与异变

第六章 教学内容——潜在课程

第七章 教学实验——教学论的反思

第八章 教学论研究中的理论与实践——关于一种研究范式

第九章 结语:教学论边界——从教学的教育性和教育的教学性谈起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