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中国佛教史佛教历史佛教的见地与修道佛教常识答问佛教基本知识西藏佛教史印度佛教思想史书籍
  • 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中国佛教史佛教历史佛教的见地与修道佛教常识答问佛教基本知识西藏佛教史印度佛教思想史书籍
  • 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中国佛教史佛教历史佛教的见地与修道佛教常识答问佛教基本知识西藏佛教史印度佛教思想史书籍
  • 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中国佛教史佛教历史佛教的见地与修道佛教常识答问佛教基本知识西藏佛教史印度佛教思想史书籍
  • 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中国佛教史佛教历史佛教的见地与修道佛教常识答问佛教基本知识西藏佛教史印度佛教思想史书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中国佛教史佛教历史佛教的见地与修道佛教常识答问佛教基本知识西藏佛教史印度佛教思想史书籍

9787504744814

36.8 全新

库存999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雪松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ISBN9787504744814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平装

开本16

货号694527364281

上书时间2023-07-19

便当书屋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   定价:62元   作者:张雪松 著   出版社:中国财富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04744814   字数:484000   页码:47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提要 《文化中国书系: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除了序论三章、每章三节,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交代《文化中国书系: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依据史料以及写作思路之外;主体部分分为五编,每编五章,每章下设若干节,由笔者多年来研究习作汇编而成,大体按照时间顺序探讨佛教人华以至唐代之前的佛教历史与思想。
  《文化中国书系: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以晋宋为断代,上述对六朝“释氏辅教之书”意义的说明与相应的考订,意在指出这部分材料常重要,且内容丰富,迄今虽有不少专门性研究,但大都是文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说“释氏辅教之书”对于佛教史研究者还是尚待开发的“新”材料。 目录 序论
  章 前人研究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的坐标
 节 以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演进为坐标
 第二节 以隋唐佛教宗派为坐标
 第三节 以印度、西域佛教史地为坐标
 第二章 1949年以来大陆地区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的研究范式
 节 “上层建筑”范式
 第二节 “中国化”范式
 第三节 “知识考古”范式
 第三章 唐前佛教史研究的史料问题及本书的写作思路
 节 史料的概述与甄别:社会史与思想史之辨
 第二节 “释氏辅教之书”
 第三节 本书的结构与章节 安排 编 华夷之辨:佛教与中华文明的相遇
 章 佛教入华早期史料阐微
 节 佛与帝王师
 第二节 “永平求法”的再讨论
 第二章 侨民佛教
 节 梵僧来华与佛教初传
 第二节 侨民佛教的“胡话胡说”
 第三章 化胡与师夷:老子化胡的历史钩沉
 节 引言:由沙夫引发的佛教史研究方法与视角的话题
 第二节 化胡说:“胡话胡说”与“胡话汉说”之间的一个过渡形态
 第三节 师夷长技以自强
 第四章 般若思想的传译:以早期汉译经典《道行》为中心的考察
 节 《道行般若经》的译本、讲颂方式及核心思想
 第二节 《道行般若经》中反映出的大、小乘差别
 第三节 《道行般若经》中的本无思想兼及东晋般若学
 第四节 般若学的转向
 第五章 对格义佛教的重新认识
 节 反向格义与广义格义
 第二节 何为外书:中外问题还是新旧问题 第二编 魏晋佛教思想论纲
 章 六家七宗:东晋般若学的兴盛
 节 六家七宗的代表人物探析
 第二节 六家七宗的分类
 第三节 六家七宗的思想史地位
 第二章 不顺化以求宗的庐山慧远
 节 庐山慧远创作《沙门不敬王者论》的具体背景
 第二节 《沙门不敬王者论》的佛学思想分析
 第三章 孤明先发的竺道生
 节 竺道生的生年
 第二节 道生次去庐山的时间
 第三节 道生的“善不受报”义
 第四节 道生的“身前身后名”
 第四章 论东晋南朝的僧人学风的转变
 节 格义与六家的玄风
 第二节 玄谈风气的影响
 第三节 佛学风气的改变
 第五章 晋宋之际般若学向涅槃学发展的多元化径路-
 节 毗昙学与《法华经》在般若学向涅槃学转变中的作用
 第二节 《肇论》中所体现的般若学向涅槃学转变路径
 第三节 般若学向涅槃学转变的广泛信仰背景
 第四节 小结:历史与时代的问题化、理论化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佛教制度与政策举隅
 章 六朝佛教尺牍
 节 六朝佛教书信概述
 第二节 两类公开信
 第三节 小结:六朝佛教书信的功能
 第二章 玄谈与辩论:谢灵运《辨宗论》发微
 节 引言: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第二节 山水不足以娱其情,名理不足以解其忧
 第三节 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第三章 辨宗、均圣与灭佛
 节 佛教势力的增长
 第二节 略述北朝两次法难
 第四章 皇帝的菩萨戒:略论佛教在南朝国家政策的定位
 节 刘宋文帝时关于佛教社会作用的辩论
 第二节 梁武帝与智者国师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佛教讲经制度探析
 节 唱导与斋讲
 第二节 转读与都讲、麈尾
 第三节 上讲与问难
 第四节 讲经法会的程式化
 第五节 总结:僧讲、尼讲、俗讲 第四编 魏晋南北朝民间佛教探析
 章 佛学义理研究与佛教信仰研究
 节 像法与末法:从北魏昙谟谈起
 第二节 “猫鬼”与神佛杂居: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生存的民间信仰环境
 第二章 南朝民众的佛教地狱信仰研究
 节 晋宋时民众接受的地狱信仰
 第二节 地狱观念与佛教其他教理的整合
 第三章 末法信仰与北朝僧侣数目暴增的吊诡
 节 均田制的破坏与末法信仰
 第二节 南北朝时期的“禅”
 第四章 略论南朝的神僧大士
 节 引言:魏晋南北朝的神僧类型
 第二节 南朝初年的神异僧
 第三节 梁陈间的神僧大士
 第五章 地府与净土:中国人死后世界信仰的重新构建
 节 引言:原始反终,知生死之说
 第二节 三教兼容的“炼狱”式地府信仰
 第三节 从地府到净土:儒释道三教对死后世界“地仙”信仰模式的构建 第五编 南北朝佛学思想:以三教关系为主要视角
 章 魏晋南北朝易学与佛学比较研究论纲
 节 数与象
 第二节 圆而神
 第二章 涅槃与仙化:南朝释道二教论衡
 节 引言:南朝日趋激烈的佛道论衡
 第二节 泥洹与仙化
 第三节 夷夏与二谛
 第三章 与儒学的一次交锋:神不灭辩论的佛学意义
 节 南朝神不灭的争论
 第二节 无明神明与一心二门
 第四章 南朝中后期的佛教新思潮
 节 南朝后期佛学的再度活跃
 第二节 智境与二谛、三谛
 第五章 术与道:教相判释与学派体系的不断创建
 节 中国古代学术的分野与大、小乘
 第二节 佛教的理想体系:对道的追求与对术的可望 参考文献
 一、原始资料
 二、研究性论著
 跋  --- 作者介绍 
   张雪松,北京人,笔名雨山。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学教研室主任、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教授。己发表《法雨灵岩:中国佛教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印光法师研究》(台湾法鼓文化,2012年)等学术著作,《天蓝色的彼岸》等译著 --      作者介绍 张雪松,北京人,笔名雨山。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学教研室主任、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教授。己发表《法雨灵岩:中国佛教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印光法师研究》(台湾法鼓文化,2012年)等学术著作,《天蓝色的彼岸》等译著
  。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