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二辑)·从病例谈辨证论治
  •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二辑)·从病例谈辨证论治
  •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二辑)·从病例谈辨证论治
  •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二辑)·从病例谈辨证论治
  •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二辑)·从病例谈辨证论治
  •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二辑)·从病例谈辨证论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二辑)·从病例谈辨证论治

私人藏书

13.42 七五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焦树德 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013

上书时间2024-06-01

旧亦新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七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焦树德 著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1
  • 版次 1
  • ISBN 9787117071994
  • 定价 1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72页
  • 字数 124千字
  • 丛书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积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体会,从临床实际病例入手,阐释了中医理论、四诊、治则、方药运用等在学习和掌握辨证论治中的重要性,以及在治疗西医病疾时如何运用辨证治的理论与方法。书中结合病例,对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会中的精髓进行了论述。作者从临床实际出发,所述源于临床,高于临床,从临床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深入副省长出,融会贯通,是病案教学中难得的生动而丰富的教材。书中对学生运用辨证论治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辨证论治理论水平和临床效予以阐发。
  焦树德老先生是全国著名的中医专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著作在读者中有深远的影响。本书于20世纪80年代曾于《中级医刊》连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后又集印成书,多次重印。本次又予重刊,以满足读者的要求。
【作者简介】
  人物信息
  姓名:焦树德
  性别:男
  国籍:中国
  籍贯:河北省辛集市
  出生年月:1922.05
  学历:大学
  专业领域:中医
  职称:教授
  毕业院校: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已退休)
  职务:中日友好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医教授、主任医师、专家室副主任、博士学位审授委员会委员等
  简介
  焦老于1991年10月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邀请有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全国挑选的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收徒拜师大会。1992年4月被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评为“科技之星”,消息在《北京日报》头版发表。自1990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1994年被收录于英国《剑桥国际名人辞典》。
  焦树德1922年5月31日出生在河北省束鹿县(现改为辛集市)双柳树村一个耕读传家的中农家庭。自幼酷爱医学,上小学时也常向当中医的外祖父学背一些中医歌诀,如“肝心脾肺肾,胆胃大小肠”,“医之始,本岐黄”等。学医救人的愿望就这样萌发了。
  1937年7月后,由于日寇侵华,学校也停办。焦老即在家乡跟随其外祖父学习中医,广泛涉猎古今医学名著,学习药物炮制,如熬膏药、轧药、炒药等,打下了深厚的中医学基础。到了1940年,为了更好地求学,他又到本市万亿粮店作帮账先生而半工半读,考入天津“中国国医函授学院”,系统学习中医,同时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又考入天津西医专门学校(后改为新医专科学院)通过函授学习西医。1941年,他正式在家乡悬壶行医,在诊所“济生堂”内挂上了“树德为怀”的横幅,并将自己原来的名字“焦聚辉”改为“焦树德”。从那时起,精研岐黄、济世活人就成了焦老一生的追求。
  后来,为了能更好地对医学有所深造,他卷起家当,来到北京。1950年春,在北京前门内大中府与其表姐夫杨长谦先生合开了“慈德中医诊所”,由于治愈了不少疑难病人,深受群众和当地铁路工人的欢迎。1951年,焦老通过北京市卫生局举行的“高级医师考试”,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毅然关闭了收入颇丰的私人诊所,成为一名国家医务人员,进入北京市立第二医院工作。从1977年起,焦老就担任起了中央首长的医疗保健任务。1984年4月,卫生部成立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焦老奉调筹建该院中医内科。
  焦树德教授于2008年06月14日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6岁,定于2008年06月22日于北京发丧并吊唁。
【目录】
一、熟练掌握四诊是辨诊论治的首要条件
(一)病例
1.癥瘕疝痛(卵巢囊肿蒂扭转)
2.咳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心功能不全Ⅱ~Ⅲ度)
3.眩晕、失眠(低血压)
4.少阳郁热(发热,原因待查)
5.经闭、血瘀生斑(亚急性红斑狼疮)
(二)体会
1.望诊时要注意“形”、“神”、“色”、“舌”、“物”、“境”
2.闻诊要注意“息”、“声”、“味”、“语”
3.问诊在四诊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4.切脉、切头、足,切腹
5.切脉还要注意细审脉“神”
6.必须注意“四诊合参”
二、中医理论是辨诊论治的坚实基础
(一)病例
1.睡中遗尿
2.咳血(支气管扩张?)
3.倒经(脑动、静脉血管畸形)
4.小便失禁、牙痛
5.膀胱咳
(二)体会
1.关于严重的夜间遗尿
2.关于每晚大咳血
3.关于“治病必求于本”
4.从整体观来观察机变化
5.从运动变化中调整动态平衡
三、随证运用治疗法则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环节
四、灵活运用方药是辨证论治的重要措施
五、治疗西医诊断的疾病也要注意运用辨证论治
六、浅谈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七、学习与运用辨证讼治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八、辨证论治也要不断提高与发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