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耀星内经讲稿
  • 凌耀星内经讲稿
  • 凌耀星内经讲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凌耀星内经讲稿

13.2 4.7折 28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凌耀星 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1

版次2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1

旧亦新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凌耀星 著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1
  • 版次 2
  • ISBN 9787117094566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4页
  • 字数 201千字
  • 丛书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第1辑)
【内容简介】
  本书所载讲稿,大部分是根据凌耀星教授手稿整理;有一部分是根据其课堂录音整理而成。全书分为四部分,“教学讲座”是给青年教师传授教学《内经》的方法的讲稿;“《内经》选讲”是给本科生授课的《内经》讲稿;“专题讲座”是给高级医生培训班作专题讲座的讲稿,其内容也是围绕对《内经》理论的阐发与如何指导临床运用,其中虽有《难经》、脉学、藏象学说等专题,但也是在《内经》理论的指导下阐述的,另外还有国际会议上的发言稿;“其他”中主要是收录开会发言稿或科普宣传的讲稿。
【作者简介】
  凌耀星,教授,1919年生,主籍浙江湖州,古称归安,“归安凌氏”乃名闻遐迩的中医世家,这一家族数百年来名医辈出,第一代名医为明代御医凌云,与李时珍同载于《明史》。后人世传祖业,尤以针灸负盛名。《明史》中赞誉:“海内称针法者,归安凌氏。”凌教授之父凌禹声,字(钅鉴)冰,为凌云十五世嫡传,青浦名医,前清廪贡生,学识渊博,凌耀星乃十六代传人,且为第一个女医家。
  凌耀星教授秉性颖悟,好学敏求,早年高中毕业于著名的江苏省松江女中,为该校高材生之一,数理化成绩名列前茅,这使她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凌耀星教授自幼在父亲的熏陶下成长,为中医家族传承,舍弃大学深造机会,18岁即随父侍诊,达八年有余,既精心研习《黄帝内经》为主的经典理论著作,也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1946年,南京考试院举行全国国医资格鉴定考试,当时包括台湾省在内,共设13个考场,考生达3000余之多,合格者仅362人,而凌耀星教授却名列第21位,为女中魁首,取得中医师资格,开业行医。
  1956年,从上海中医学院创建伊始,凌耀星教授就从事《黄帝内经》教学和研究,历任内经教研组副主任、主任、顾问等职,兼任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试用教材编审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客籍教授,中医杂志特约编审。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教学组长,岳阳医院特邀专家;上海市非典型肺炎治疗中医专家指导组成员。上海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分会委员会顾问。上海市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顾问。第七、八届徐汇区人民代表。
【目录】
教学讲座
学习《黄帝内经》的方法与态度
一、读书与实践
二、探宝与挑刺
三、文理与医理
四、钻进去与跳出来

我的《黄帝内经》教学法
一、因材施教各有侧重
二、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要教好首先要学好

《黄帝内经》选讲
绪论
一、《黄帝内经》在祖国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和时代背景
三、《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
四、《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观点
五、如何学习《黄帝内经》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节选)
一、人之寿天
二、影响寿夭的因素
三、四种人养生方法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一、生气通天的意义
二、阳气的生理
三、阳气的病理
四、阴精与阳气的关系
五、四时气候、饮食对人体的危害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二、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具体运用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一、治疗方法要随疾病变化而不断发展
二、神机与疗效的关系
三、举水肿病说明神机与疗效关系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一、诊法常以平旦
二、全面诊察,以决死生
三、脉应四时
四、知病之所在
五、从脉和色判断新病与久病
六、寸口脉的脏腑分布
七、脉象主病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一、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二、候之所始,道之所生
三、六气上下左右的划分
四、六气客气上下位置
五、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六、上者右行,下者左行
七、天动地转说
八、人与运气之变相应
九、主时之运不同则生化各异
十、岁运与主时之运生克乘侮的关系

专题讲座
《黄帝内经》阴阳学说钩玄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的基本观点
《黄帝内经》中的唯物论观点
一、“气”是物质世界的本源
二、物质第一性与精神的反作用
三、反对鬼神迷信
四、驳不可知论
五、梦与祝由的科学解释

藏象学说与控制论
一、控制论——人体黑箱与藏象学说
二、随机调节——尝百草
三、对症治疗——有记忆调节
四、辨证论治——多变量系统
五、审症求因——由症变量探求病因
六、藏变量与象变量
七、阴阳辨证——负反馈调节
八、内稳定器模型
九、中西医结合问题——研究人体的新途径

三焦的两个系统
一、以肺脾肾为中心的三焦气化系统
二、以心肝肾为中心的三焦相火系统
三、三焦的两个系统的特殊联系和病理特点
四、三焦功能的整体性
《黄帝内经》脏腑阴阳补泻规律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一、脏与腑的生理特点
二、脏与腑的病理特点
三、脏腑虚实的补泻规律
《黄帝内经》理论对脏腑辨证的启示
一、从病因的角度,辨病在何脏何腑
二、从证候特征,辨病在何脏何腑
《难经》肾问动气·三焦·原穴的理论
一、关于肾间动气学
二、关于三焦
三、关于十二经原穴
《黄帝内经》十二经病候对辨证论治的启示
一、十二经病候与辨证论治基本原理
二、十二经病候对虚实辨证的启示
三、十二经脉病候对异病同治的启示
四、十二经脉病候对同病异治的启示
《黄帝内经》中虚实的含义
一、病机的虚实
二、生理的虚实
三、天时的虚实
四、治法的虚实

脉学渊源
一、脉学的形成
二、《黄帝内经》的脉学成就
三、淳于意和《诊籍》
四、《难经》对脉学的贡献
五、张仲景对脉学的发展
六、王叔和对脉学的总结

应用《黄帝内经》理论治疗疑难杂病
一、“人无胃气日死脉无胃气亦死”
二、“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三、“病名伏梁,此风根也”
四、“不得卧者,卫气常留于阳,阳气满则阳蹻盛”
五、“淫气遗尿,痹聚在肾”
六、“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七、“治痿者独取阳明”

应用《黄帝内经》理论治疗癌症的体会
一、中医治癌理论渊源来自《黄帝内经》
二、癌症的共性在于“局部为实,整体为虚”
三、整体治疗——攻、补、调、导

中医古籍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一、中医古籍研究的历史回顾
二、中医古籍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中医古籍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