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
首页有一个签名 ,内页干净
¥
420
九品
仅1件
作者陈荣富 著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2-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首页有一个签名,内页干净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荣富 著
-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8
-
版次
1
-
ISBN
9787220076343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755页
-
字数
58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领导人民群众争取社会主义胜利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指南。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很长时间内,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缺乏深入、系统和实事求是的研究,因而未能完整地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并由此对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进行比较系统的和实事求是的研究,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并且从那时以来,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我们可以在该领域的研究者们的肩膀上继续攀登。但由于种种原因,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仍有许多不足和有待深入的地方,主要表现在:(1)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概念界定不明确。研究对象的不确定,势必影响研究的科学性。(2)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缺乏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往往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观视为他们关于宗教的论述的简单相加,把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前的、不成熟的、带有旧哲学痕迹的某些鲜明的形容、生动的比喻和犀利的批判当做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核心思想,而没有把它们放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发展史上去思考和评判,造成了理论上的混乱。(3)文本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的基础,由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极为浩瀚,且艰深难懂,因此,许多人常常依据“语录摘编”、“文选摘编”进行研究,鲜有潜心做艰辛的文本研究者,这直接影响了研究的深度和水准。(4)重视马克思早期宗教思想的研究,忽视对《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宗教思想的研究,因而片面地认为《资本论》及其手稿只是经济学著作,其对宗教的论述只是把资本主义的某些经济现象同宗教作类比,忽视了它对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意义。(5)对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的作用重视不够,对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卓越贡献研究不深入。(6)对马克思晚年的《文化人类学笔记》(以下简称《笔记》)中的宗教思想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而《笔记》从根本上转变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原始社会的性质和原始宗教的性质及文化功能的认识,使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实现了第二次飞跃。对《笔记》研究的薄弱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的水准。(7)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思想是同他们的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政治思想和社会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区别于其他宗教学者、学派的宗教思想的重要特征,但以往的研究往往孤立地考察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思想,或者虽然联系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进行研究,但却不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难以突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特点和优点。
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并不等于本书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它只是本书追求的目标,本书试图克服上述不足,使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在理论上有所突破,由此使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完整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制定宗教政策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 【作者简介】
-
陈荣富,1943年11月生,福建省龙岩市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曾任江西大学(今南昌大学)哲学系主任,江西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现任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浙江省哲学学会副会长,硕士生导师。国内贸易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学的教学和研究。有个人专著《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与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新论》《比较宗教学》《宗教礼仪与文化》《浙江佛教史》等十部。并在《人民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世界宗教研究》《新华文摘》等报刊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先后主持并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十一项(国家级四项,其中一项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获省政府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
- 【目录】
-
前言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五个阶段及其特点
二、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仍有待深入
第二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
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副产品或伴生物
三、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第三节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含义的再界定
一、不能把“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等同于“历史唯物主义无神论”
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概念的外延不包括党和政府的具体宗教政策
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不等于马克思主义宗教学
第四节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方法
一、方法的层次性与重要性
二、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文本研究是基础性工作
三、把阶级分析方法和历史主义方法统一起来
四、把科学观和价值观统一起来
第二章马克思早期宗教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从自然神论到唯心主义无神论
一、中学时代:自然神论的启蒙主义立场
二、大学时代:转向唯心主义无神论
第二节从唯心主义无神论向唯物主义无神论的转变
一、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无神论的思想解放作用
二、《莱茵报》时期投身政治斗争的影响
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意义
四、《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宗教思想的新发展
第三节唯物主义无神论的确立
一、《德法年鉴》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形成史上的意义
二、关于宗教异化与“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
三、关于宗教约束与世俗约束的关系的精辟分析
四、关于宗教批判与政治批判的关系的初步认识
五、关于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的关系的精彩解析
第四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不是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的奠基之作
一、《导言》的哲学性质从整体上仍属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
二、《导言》的宗教观从整体上仍然停留在唯心主义的水平上
三、把《导言》视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奠基之作的原因分析
第五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的奠基之作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哲学和经济学研究相结合的崭新成果
二、“劳动异化”是阶级社会宗教产生和发展的主要根源
三、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决定着宗教的存在和发展
四、共产主义是“历史之谜的解答”--宗教消亡的途径
五、《手稿》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的雏形
第三章恩格斯早期宗教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从反对宗教虔诚主义到怀疑基督教
一、对宗教虔诚主义和正统神学的批判
二、对基督教信仰从局部怀疑到整体怀疑
第二节通过施特劳斯走向唯心主义无神论
一、从“青年德意志派”到崇信施特劳斯的《耶稣传》
二、对黑格尔“现代泛神论”的信奉
三、在批判谢林中达到唯心主义无神论
第三节通过费尔巴哈转向唯物主义无神论
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宗教观的影响
二、对卡莱尔唯心主义宗教观的批判及其局限性
三、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宗教观的超越
第四节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的雏形
一、宗教冲突背后隐藏着经济利益冲突
二、共产主义是真正的无神论社会
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各种弊端的总根源
四、宗教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
第四章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
第一节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的标志性论著
第二节对青年黑格尔派宗教观的总批判
一、从参加青年黑格尔派到同它彻底划清界限
二、全面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宗教观
第三节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阐明宗教的世俗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探索宗教之谜的道路
二、实践本体论揭示了宗教的现实物质基础
第四节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揭示了宗教的本质
一、费尔巴哈建立在抽象人基础上的人本主义宗教观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本质”的科学界定
三、宗教学说史上宗教观的革命变革
第五节揭示了宗教发展变化的根源,使宗教史成为一门科学
第五章《资本论》及其手稿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深化
第六章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卓越贡献
第七章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思想的第二次飞跃
第八章列宁的宗教思想
第九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中国的发展
第十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现时代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