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一个不得其门而入者的记录
  • 门:一个不得其门而入者的记录
  • 门:一个不得其门而入者的记录
  • 门:一个不得其门而入者的记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门:一个不得其门而入者的记录

封面切口泛黄,如图。内页干净

18 6.9折 26 八五品

仅1件

江西赣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志扬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1-12

人间一两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志扬
  •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4-01
  • ISBN 9787560826196
  • 定价 2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其他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是对西方现代哲学的习得;下篇是对西方文学艺术的阅读。两者几乎是语言与语境、对象与活动的关系。一种“不得其门而入”的感觉正是作者回归“现代汉语言”之路的不懈努力的写照,也是20世纪80年代的某一类人的某一种求学记实:“个人的真实性及其限度”,一个几近悖论式的生存两难。
【作者简介】
张志扬,1940年生,武汉人,现任教于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社会伦理思想研究所。1980年,全国招考500名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他以助理研究员资格被录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现代德国哲学研究工作。1986年调入湖北大学德国哲学研究所,职任研究员。1994年调入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同济大学哲学系兼职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
(1)重审西方形而上学史的语言之维,得出"语言的两不性",即语言既不能证实本体也不能证伪本体,使本体论和虚无主义失去理论根据;
(2)惊奇苦难向文字转换时的失重状态,从"创伤记忆"入手,研究记忆质性从过去时同一性转向将来时偶在性的条件,并把这看作是中国现代哲学的门槛;
(3)发掘西方哲学史中的"偶在性"资源,提出非同一非辨证的悖论式"偶在论",先是为了消极地作为现代性理论建构的检测与防御机制,后才意识到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可以审视所谓"西学东渐"中的四次主要重述(黑格尔/马克思、尼采、海德格尔、施特劳斯),进而审理当今普世面临的"古今之争"及其背后的"诸神之争"难题,为了寻求不同于"非此即彼"的另类出路;
(4)区分"现代中国哲学"(包括新儒家、现代儒家伦理、马克思主义新儒家、毛泽东思想等意识形态)和"中国现代哲学",从三个维度上(语言的界面性、超验的中立性、个人的自律性)探讨建立"中国现代哲学"的基础与形式;
(5)提出汉语言哲学,除了现代汉语能说与应说的实践,还着手检讨以《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传习录》为文本的语式分析,即不走"论语集释"注疏章句字义的路子,而是专注语式的基本类型,以此分析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思维方式及其阐释与论证方式。
以上五点大都以文字的形式不同程度地见诸于著作或论文。后三点是目前关注的方向。由此可见,其学术虽有西学背景,但目的始终在于"中国现代哲学"的建立。
【目录】
总序
前言:缺席者的漂泊
上篇
禁止与引诱——追问“原罪”之源
语义生成: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
浯言空间
评伽达默尔的萨尔茨堡讲演——关于艺术现象的人类学基础
论无蔽的瞬息——兼论诗人哲学家的命运
解释学的边界性——《伽达默尔译文集》序
是路,还是风?——《艺术作品的本源》在海德格尔思想转向中的意义
庄子怀疑论与西方怀疑论的差别
在黑格尔《美学》面前——作者、译者和读者的对话
《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的美学思想——关于美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下篇
维罗纳晚祷的钟声——读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夜行的驿车》
无常的毁灭与不朽的生命——读毛姆《月亮和六便士》有感于个性和天才
生存的两难处境——读易卜生《罗斯莫庄》
卡夫卡距离——读卡夫卡《城堡》、《法门》、《圣旨》
心灵为何焦灼?——读茨威格《心灵的焦灼》
托尔斯泰走了——读茨威格《逃向苍天》
视觉与思索——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与《放大》
在返回感觉之根的途中——解柯尔维尔不可官说的焦虑,
拒斥与神秘——评谷文达及其解读者
评“文化限制”论
后记
再版“跋”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