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GPP LTE无线链路关键技术
  • 3GPP LTE无线链路关键技术
  • 3GPP LTE无线链路关键技术
  • 3GPP LTE无线链路关键技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3GPP LTE无线链路关键技术

12 3.1折 39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宏林 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3-08

kellogger的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胡宏林 著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5
  • 版次 1
  • ISBN 9787121063473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1页
  • 字数 37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21世纪通信网络技术丛书·3GPPLTE无线通信新技术系列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3GPPLTE标准化进程中涌现的关键技术,以及它们在蜂窝通信领域的应用。全书共分为13章。第1章简要介绍了LTE产生的背景,整个制定的进程情况,以及本书的主要内容;第2章介绍了基于OFDM的上、下行多址接入技术;第3章围绕为了提高系统吞吐量的多天线技术进行讨论,并且介绍了SCM模型;第4章详细介绍了LTE过程中涉及的主要信道编码及调制技术;第5章详细叙述了LTE的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技术;第6章针对上、下行的链路自适应中的核心技术,即自适应调制编码进行讨论;第7章详细介绍了小区搜索技术,主要是基于同步信道的检测;第8章叙述了基于信道预留方式的随机接入技术;第9章主要介绍了上、下行功率控制技术;第10章针对多小区间存在的干扰,对干扰随机化技术、干扰抵消技术和干扰避免技术分别进行了详细描述;第11章详细介绍了混合重传技术在LTE中的讨论;第12章对LTEMAC层中的快速分组调度技术做了详细介绍;第13章介绍了LTE无线网络接口协议。
  本书可供在无线通信领域学习和工作的广大高校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等相关读者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章3GPPLTE概述
1.1移动通信的发展
1.1.1近代通信
1.1.2现代移动通信
1.1.3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1.23GPPLTE概述
1.2.13GPPLTE的演进目标
1.2.23GPPLTE物理层的传输技术
1.2.33GPPLTE网络结构
1.3本书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LTE多址接入技术
2.1上行多址接入技术
2.1.1单载波频分多址系统概述
2.1.2IFDMA上行多址接入系统
2.1.3DFT-S-OFDM上行多址接入系统
2.1.4IFDMA方案与DFT-S-OFDM方案的比较
2.1.5DFT-S-GMC上行多址接入系统
2.2下行多址接入技术
2.2.1OFDMA与面向分组的协议比较
2.2.2OFDMA和LTE的通用帧结构
2.3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LTE多天线技术
3.1LTEMIMO的空间信道模型(SCM)
3.1.1链路仿真中的空间信道模型
3.1.2系统级仿真建模
3.2LTEMIMO下行关键技术
3.2.1下行关键技术概述
3.2.2预编码技术
3.2.3码字到层的映射
3.2.4MIMO系统的用户反馈
3.3LTEMIMO下行解决方案
3.3.1广义的循环延时分集方案
3.3.2每根天线传输速率独立控制方案
3.3.3双传输天线阵列
3.3.4每个用户单元速率控制方案
3.3.5选择性每根天线速率控制
3.4LTEMIMO上行关键技术
3.4.1上行多用户多天线
3.4.2上行多用户多天线选择技术
3.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LTE信道编码和调制技术
4.1LTE复接和信道编码技术概述
4.2CRC计算和码块分割
4.2.1传输块CRC的计算和添加
4.2.2码块分割和CRC计算
4.3信道编码
4.3.1咬尾卷积码
4.3.2Turbo码
4.4速率匹配
4.4.1Turbo码编码的传输信道速率匹配
4.4.2咬尾卷积码编码的传输信道速率匹配
4.5码块级联和输出
4.6LTE上下行传输信道和信令的信道编码
4.7LDPC码
4.7.1LTE中LDPC码的提出
4.7.2LDPC码简介
4.7.3LTE中曾经提出的LDPC码
4.8LTE的调制方式
4.9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LTE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技术
5.1MBMS下行导频设计
5.1.1各小区相同的(Cell-common)导频
5.1.2各小区不同的(Cell-specific)导频
5.1.3各种不同的导频方案
5.2MBMS的复用技术
5.3MBMS中的MIMO技术
5.4MBMSMAC
5.4.1分类
5.4.2MBMS计数(Counting)技术
5.4.3单频网SFN宏分集技术
5.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LTE链路自适应技术
6.1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
6.2OFDMA下行链路自适应
6.2.1不同频率资源(RB-dependent)AMC
6.2.2不同频率资源(RB-dependent)AM
6.2.3相同频率资源(RB-common)AMC
6.2.4多种AMC方式的性能比较
6.2.5功率分配
6.2.6信令开销
6.3SC-FDMA上行链路自适应
6.3.1传输带宽的自适应(ATB)
6.3.2发射功率的自适应(TPC)
6.3.3自适应调制编码(AMC)
6.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LTE小区搜索技术
7.1小区搜索系统结构及功能
7.1.1小区搜索信道的时隙结构
7.1.2小区搜索信道的频域结构
7.1.3SCH与BCH的传输分集技术
7.2小区搜索的流程描述
7.2.1小区初始搜索过程
7.2.2小区周期重选的过程
7.3小区搜索的SCH信道检测技术
7.3.1SCH信道的帧结构
7.3.2同步信道符号定时同步检测算法
7.3.3下行链路的帧定时检测
7.3.4小区标识号检测
7.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LTE随机接入技术
8.1异步随机接入进程
8.1.1随机接入信道的复用形式
8.1.2随机接入信道的结构
8.1.3随机接入的时隙结构
8.1.4随机接入的用户签名序列
8.1.5随机接入的用户消息数据
8.1.6随机接入的流程描述
8.2同步随机接入进程
8.2.1资源调度申请
8.2.2上行链路的定时同步跟踪
8.3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LTE功率控制技术
9.1功率控制分类和原则
9.1.1功率控制的分类
9.1.2功率控制的原则
9.2上行功率控制
9.2.1上行小区内功率控制
9.2.2上行小区间功率控制
9.2.3总结
9.3下行功率控制
9.3.1下行功率控制的目的
9.3.2下行功率控制算法以及评估
9.4与CDMA系统功率控制算法的比较
9.4.1上行功率控制
9.4.2下行功率控制
9.5结论
参考文献
第10章LTE小区间干扰管理技术
10.1下行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
10.1.1下行小区间静态干扰协调方案
10.1.2下行小区间半静态干扰协调方案
10.1.3干扰随机化技术
10.1.4小区间干扰消除技术
10.2下行小区间干扰系统性能评估
10.2.1频率复用因子为1的调度器设计
10.2.2针对功率模式重用的调度器设计
10.2.3各种干扰协调方案系统性能比较
10.3上行小区间干扰管理技术
10.3.1上行小区间干扰水平控制技术
10.3.2上行小区间干扰波动性控制技术
10.4结论
参考文献
第11章LTE自动请求重传技术
11.1重传技术简介
11.1.1主要重传机制
11.1.2HARQ的主要合并方式
11.23GPPLTE中的HARQ协议
11.2.1物理层HARQ功能
11.2.2数据链路层HARQ功能
11.33GPPLTE中的ARQ协议
11.3.1ARQ重传机制
11.3.2ARQ状态PDU的触发
11.3.3ARQ轮询机制的触发
11.43GPPLTE中的HARQ-ARQ交互协作
11.4.1ARQ/HARQ交互基本原则
11.4.2协议信令和流程
11.5小结
参考文献
第12章LTE快速分组调度技术
12.1调度器定义及基本操作
12.2调度相关的信令支撑
12.2.1信道质量信息报告
12.2.2下行调度信息
12.2.3上行调度请求
12.2.4上行调度准许
12.3分组调度算法
12.3.1最大载干比调度算法
12.3.2轮循算法
12.3.3比例公平算法(ProportionalFair,PF)
12.3.4改进的最大权重时延优先算法
12.4VoIP调度
12.4.1持续调度
12.4.2半持续调度
12.4.3半动态调度
12.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3章LTE无线网络接口协议
13.1无线网络结构与无线接口协议结构
13.1.1无线网络结构
13.1.2接口协议的整体结构
13.1.3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的协议结构
13.2层2的功能描述
13.2.1MAC层的功能
13.2.2RLC层的功能
13.2.3PDCP子层的功能
13.2.4层2各子层的封包和数据流程
13.3无线资源控制协议(RRC)
13.3.1RRC功能
13.3.2RRC连接的建立过程
13.3.3NAS信令传输
13.3.4RRC在无线链路维护中的状态转移
13.4非介入层控制协议(NAS)
13.5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