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数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数学

0.6 八五品

仅1件

山东枣庄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九诠、李铁安、杨豫晖 编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51CY3

上书时间2024-04-07

三锦书院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九诠、李铁安、杨豫晖 编
  •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3
  • 版次 1
  • ISBN 9787504163134
  • 定价 3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3页
  • 丛书 义教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丛书
【内容简介】
《义教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丛书》鲜明亮点是“案例式”,即将新修订课标的解读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将课标解读与一线教师的工作习惯、话语习惯、思维习惯融会贯通,也就是真正做到让教师喜闻乐见、即学即用。丛书兼顾“务实”与“务虚”。“务实”在于有经典案例结合解读,注重可操作性;“务虚”在于每一章简明扼要的“理论阐释”,对案例和案例分析起到“点睛”的作用。“务实”与“务虚”、理论与实践,两眼炯炯,构成了一幅幅对新课标理解的立体图景。本套丛书是所有实施新课标的中小学教师必备培训、学习教材。
【作者简介】
  杨九诠,教育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

    李铁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
【目录】
第一章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部分
1.究竟如何理解数学的本质?
2.怎样才能让学生热爱数学?
3.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4.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5.如何让学生积累数学思想?
6.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感?
7.什么是空间观念?如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什么是符号意识?如何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9.什么是几何直观?如何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
10.什么是数据分析观念?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11.什么是运算能力?如何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12.什么是推理能力?如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13.什么是模型思想?如何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

第二章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部分
一、总体目标
1.《标准》提出“四基”目标,其意义何在?
2.如何理解数学课程的“基本技能”目标?
3.如何理解数学课程的“基本活动经验”目标?
4.什么是数学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5.如何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如何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7.什么是“问题解决”?如何实现“问题解决”?
8.什么是“情感态度”?教学中如何体现“情感态度”的目标要求?
二、学段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的具体要求有何联系与区别?
2.数学思考目标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的具体要求有何联系与区别?
3.问题解决目标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的具体要求有何联系与区别?
4.情感态度目标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的具体要求有何联系与区别?

第三章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部分
一、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部分的知识结构如何?如何开展教学?
2.“式与方程”部分的知识结构如何?如何开展教学?
二、图形与几何
1.“图形的认识”部分的知识结构如何?如何开展教学?
2.“图形与位置”部分的知识结构如何?如何开展教学?
3.“测量”部分的知识结构如何?如何开展教学?
4.“图形的运动”部分的知识结构如何?如何开展教学?
三、统计与概率
1.“统计与概率”课程内容的教育价值有哪些?
2.“简单数据统计过程”部分的知识结构如何?如何开展教学?
四、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的教育价值有哪些?

第四章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建议”部分
一、教学建议
1.什么样的情景是“好的情境”?教学中如何创设“好的情境”?
2.教学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什么是“好的教学活动”?怎样开展好的数学教学活动?
4.教学中教师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5.怎样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数学教学?
6.如何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进行有机整合?
二、评价建议
1.“双基”目标如何进行评价?
2.情感态度目标如何进行评价?
3.如何体现评价的过程性?
三、教材使用建议
1.如何把握教材的科学性和整体性?
2.如何理解教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过程?
3.教学设计如何体现弹性?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社么是数学课程资源?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
2.怎样认识和平衡数学课程资源五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