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安学视域下犯罪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
  • 公安学视域下犯罪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
  • 公安学视域下犯罪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公安学视域下犯罪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

正版现货当天发货

11 1.8折 62 九五品

仅1件

重庆万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晓临 著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2N

上书时间2024-05-23

两江新区心蕊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晓临 著
  •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6
  • 版次 1
  • ISBN 9787509386200
  • 定价 6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由于犯罪学与公安工作与生俱来的联系,犯罪学已成为公安学下设的二级学科。本书的主旨是实现犯罪学与公安工作的有效联结,实现犯罪学理论研究成果在公安实践中的运用。本书在对犯罪学学科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基础上,阐述了当前犯罪学与公安工作的勾连与疏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公安工作中犯罪学基本理论体系的基点:犯罪现象论及其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犯罪原因论及其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犯罪对策论及其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并以此基点为中心全面扩展公安工作创新的方向和内容。

 


【作者简介】

  李晓临,女,1965年10月生,安徽人,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现为江苏警官学院治安管理系心理学教研室副教授,兼任江苏省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犯罪学、犯罪心理学、警务心理学等方面教学及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公安部、省公安厅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十多项;出版专著《和谐警民关系建构论——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视角》;主编、参编《犯罪学》《犯罪心理学》教材多部;在《扬州大学学报》《公安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二十多篇。

 


【目录】

  *章 犯罪学学科建设总览

 

  一、学科概念的基本内涵

 

  二、犯罪学学科的发展历史

 

  (一)犯罪学研究对象发展历史

 

  (二)犯罪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

 

  (三)犯罪学学科体系确立

 

  (四)犯罪学学科名称的确立

 

  二、当代犯罪学学科建设的发展现状

 

  (一)犯罪学学科范畴形成

 

  (二)犯罪学学科地位确立

 

  (三)犯罪学理论日益完善

 

  (四)犯罪学研究领域逐步扩大

 

  (五)犯罪学整合理论受到关注

 

  (六)犯罪预防研究受到重视

 

  (七)实证研究运行成熟

 

  三、中国犯罪学学科建设与发展

 

  (一)中国犯罪学历史发展

 

  (二)中国犯罪学学科建设发展的困境与发展趋势

 

  (三)公安学视域下犯罪学学科建设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公安工作视域下的犯罪学

 

  一、公安工作概述

 

  (一)公安工作的概念和内容

 

  (二)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和路线

 

  (三)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二、公安工作与犯罪学的勾连和疏离

 

  (一)公安工作与犯罪学的勾连

 

  (二)公安工作与犯罪学的疏离

 

  三、公安工作视域下犯罪学学科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犯罪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二)公安工作视域下犯罪学学科体系构建的指导原则

 

  (三)公安工作视域下犯罪学学科体系的具体构建

 

  第三章 犯罪现象论

 

  一、犯罪现象的概述

 

  (一)犯罪现象的概念

 

  (二)犯罪现象的属性

 

  (三)犯罪现象的内容

 

  二、犯罪现象的描述性分析

 

  (一)犯罪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二)犯罪人的描述性分析

 

  (三)被害人的描述性分析

 

  (四)犯罪情境的描述性分析

 

  三、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犯罪

 

  (一)我国当代犯罪变化趋势

 

  (二)我国当代犯罪特点

 

  (三)我们当代犯罪区域分布

 

  四、我国当代犯罪机制探析

 

  (一)社会转型与失范

 

  (二)现代化与越轨行为

 

  (三)风险社会与社会问题

 

  五、犯罪现象论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新时期的社会治理与犯罪控制

 

  (一)构建犯罪风险预警体系

 

  (二)钝化社会矛盾

 

  (三)整合防控力量

 

  (四)引入市场机制

 

  第四章 犯罪原因论

 

  一、犯罪原因概述

 

  (一)犯罪原因的概念

 

  (二)犯罪原因的特征

 

  (三)犯罪原因的类型

 

  (四)犯罪原因的系统构成

 

  二、主体生理及心理原因

 

  (一)生理原因

 

  (二)心理原因

 

  三、社会结构性原因

 

  (一)社会结构的形式

 

  (二)我国社会分层与社会结构现状

 

  (三)引发犯罪的社会结构因素分析

 

  四、自然原因

 

  (一)地理环境、特殊空间与犯罪

 

  (二)季节与犯罪

 

  (三)时间与犯罪

 

  五、犯罪原因论在公安工作中应用——兼论公安机关化解社会结构性矛盾的现状与对策

 

  (一)现阶段我国社会结构性矛盾与犯罪原因的归结

 

  (二)公安机关处理社会结构性矛盾的现实“表情写生”

 

  (三)公安机关建立与完善社会结构性矛盾的长效化解机制

 

  (四)网络背景下公安工作在化解社会结构性矛盾中的创新

 

  第五章犯罪对策论

 

  一、犯罪对策概述

 

  (一)犯罪对策的理论背景

 

  (二)犯罪对策的概念

 

  (三)犯罪对策的构成

 

  (四)犯罪对策的特点

 

  (五)当前我国犯罪对策的现状

 

  (六)犯罪对策的发展趋势

 

  (七)深化公安改革与犯罪对策

 

  二、犯罪预测

 

  (一)犯罪预测概念与理论基础

 

  (二)犯罪预测的内容

 

  (三)犯罪预测的方法与种类

 

  (四)深化公安改革与犯罪预测

 

  三、犯罪预防

 

  (一)犯罪预防概念及其理论背景

 

  (二)犯罪预防的种类

 

  (三)犯罪预防的主要内容与途径

 

  (四)深化公安改革与犯罪预防

 

  四、犯罪控制

 

  (一)犯罪控制的理论背景及概念

 

  (二)犯罪控制的手段与方法

 

  (三)深化公安改革与犯罪控制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