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学(第二版)
  • 动物学(第二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动物学(第二版)

4.8 八五品

仅1件

江苏徐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侯林、吴孝兵 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9

版次2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10

萱萱书童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侯林、吴孝兵 编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9
  • 版次 2
  • ISBN 9787030497949
  • 定价 6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88页
  • 字数 80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生命科学专业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动物学(第二版)》是全国“普通高等教育生命科学专业系列教材”之一。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由编者参考当前国内、外动物学新的相关教材和文献资料,结合教学实践进一步编写、修订而成。全书共分22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无脊椎、脊椎动物在内的共25个门的动物形态学、分类学和生态学,着重反映形态学和分类学新研究成果。特别设立了无脊椎动物起源与演化、脊椎动物起源与演化及动物地理分布三个章节,介绍当前关于动物起源、进化和动物分子进化等研究的新研究进展和新成果。各章之前设有内容提要,章末设有思考题以供掌握、复习和巩固之用。
  《动物学(第二版)》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科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动物学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动物学、医学、农学、养殖、海洋科学等相关学科研究和教学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
绪论
0.1 动物学的定义
0.1.1 生物的基本特征
0.1.2 动物的基本特征
0.2 动物学研究的内容与分支学科
0.2.1 物种与动物的分类
0.2.2 动物学的分支学科
0.3 动物的多样性与进化
0.3.1 我国动物的多样性
0.3.2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0.4 动物学研究的方法
0.5 现代动物学研究的特点及所包含的主要研究内容
0.5.1 传统动物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动物学研究的简史
0.5.2 现代动物学研究的特点
0.5.3 现代动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思考题

第1章 原生动物门(Protozoa)
1.1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1.1 一般形态
1.1.2 生理及生殖特点
1.2 原生动物的分类
1.2.1 鞭毛纲
1.2.2 肉足纲
1.2.3 孢子纲
1.2.4 纤毛纲
思考题

第2章 多细胞动物的发育与起源
2.1 多细胞动物的发育
2.1.1 什么是个体发育
2.1.2 多细胞动物个体发育
2.2 系统发育
2.2.1 系统发育的概念
2.2.2 生物发生律(重演律)的中心内容.
2.3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2.3.1 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胞动物的证据
2.3.2 多细胞动物的祖先及其起源学说
2.4 中生动物(Mesozoa)
2.4.1 中生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2.4.2 关于中生动物的演化地位
思考题

第3章 多孔动物门(Porifera)
3.1 多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3.1.1 体制
3.1.2 细胞及组织分化
3.1.3 水沟系及其作用
3.1.4 繁殖及发育
3.1.5 生态特点
3.2 多孔动物的分类及其在动物界的地位
3.2.1 多孔动物的分类
3.2.2 多孔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
3.3 附:扁盘动物门(Placozoa)
思考题

第4章 刺胞动物门(Cnidaria)
4.1 刺胞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4.2 刺胞动物的分类
4.2.1 水螅纲(Hydrozoa)
4.2.2 钵水母纲(Scyphozoa)
4.2.3 珊瑚纲(Anthozoa)
4.3 附:栉水母动物门(Ctenophora)
思考题

第5章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5.1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5.2 扁形动物的分类
5.2.1 涡虫纲(Turbellaria)
5.2.2 吸虫纲(Trematoda)
5.2.3 绦虫纲(Cestoidae)
5.3 寄生虫和寄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5.4 附:纽形动物门(Nemertinea)
思考题74

第6章 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es)
6.1 假体腔动物的主要特征
6.2 假体腔动物的分类
6.2.1 线虫动物门(Nematoda)
6.2.2 线形动物门(Nematomorpha)
6.2.3 动吻动物门(Kinorhyncha)
6.2.4 轮虫动物门(Rotifera)
6.2.5 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
6.2.6 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
6.2.7 内肛动物门(Entoprocta)
思考题

第7章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7.1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7.2 环节动物的分类
7.2.1 多毛纲(Polychaeta)
7.2.2 寡毛纲(Oligochaeta)
7.2.3 蛭纲(Hirudinea)
思考题

第8章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8.1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8.1.1 体制
8.1.2 外套膜(mantle)
8.1.3 贝壳(shell)
8.1.4 较发达的消化系统
8.1.5 体腔和循环系统
8.1.6 专门的呼吸器官
8.1.7 后肾管型排泄系统
8.1.8 不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8.1.9 较复杂的生殖与发育方式
8.2 软体动物的分类
8.2.1 单板纲(Monoplacophora)
8.2.2 无板纲(Aplacophora)
8.2.3 多板纲(P0lyplacophora)
8.2.4 腹足纲(Gastropoda)
8.2.5 掘足纲(Scaphopoda)
8.2.6 瓣鳃纲(Lamellibranchia)
8.2.7 头足纲(Cephalopoda)
思考题

第9章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9.1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9.1.1 异律分节
9.1.2 体壁
9.1.3 生长与蜕皮
9.1.4 附肢及其进化
9.1.5 支持与运动
9.1.6 摄食与消化系统
9.1.7 循环与气体交换
9.1.8 排泄与渗透调节
9.1.9 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
9.1.10 生殖与发育
9.2 节肢动物的分类
9.2.1 螯肢亚门(Subphylum Chelicerata)
9.2.2 甲壳亚门(Subphylum Crustacea)
9.2.3 六足亚门(Subphylum Hexapoda)
9.2.4 多足亚门(Subphylum Myriapoda)
9.3 附:有爪动物门(Onychophora)
思考题

第10章 苔藓动物门(Bryozoa)、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篇虫动物门(Phoronida)
10.1 苔藓动物门(Bryozoa)
10.1.1 苔藓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
10.1.2 苔藓动物的分类
10.2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10.2.1 腕足动物门的形态结构与生理
10.2.2 腕足动物的分类
10.3 第虫动物门(Phoronida)
10.4 苔藓动物、腕足动物及第虫动物的系统发展
思考题

第11章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11.1 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1.2 棘皮动物形态及生理特征
11.2.1 外部形态
11.2.2 消化系统
11.2.3 体腔和水管系统
11.2.4 血系统和围血系统
11.2.5 神经系统和感官
11.2.6 骨骼
11.2.7 生殖系统
11.2.8 发育
11.3 棘皮动物的分类
11.3.1 有柄亚门(Pelmatozoa)
11.3.2 游移亚门(Eleutllerzoa)
思考题

第12章 半索动物门(HemicllOrdata)
12.1 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
12.2 半索动物分类
12.2.1 肠鳃纲
12.2.2 羽鳃纲
12.3 半索动物的进化地位
思考题

第13章 无脊椎动物的起源与演化
13.1 原生动物的起源与演化
13.2 刺胞动物的起源与演化
13.3 扁形动物的起源与演化
13.4 假体腔动物的起源与演化
13.5 环节动物的起源与演化
13.6 软体动物的起源与演化
13.7 节肢动物的起源与演化
13.8 棘皮动物的起源与演化
思考题

第14章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14.1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4.2 脊索动物门的分类
14.2.1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
14.2.2 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
14.2.3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思考题

第15章 圆口纲(Cyclostomata)
15.1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15.1.1 圆口纲的原始性特征
15.1.2 圆口纲的特化性特征
15.2 圆口纲动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概述
15.2.1 生活方式
15.2.2 卜部形态
15.2.3 内部结构
15.3 圆口纲的分类
15.3.1 七鳃鳗目(Petromyzoniformes)
15.3.2 盲鳗目(Myxiniformes)
思考题

第16章 鱼类(Pisces)
16.1 鱼类的主要特征
16.2 鱼类的结构与功能
16.2.1 外形
16.2.2 皮肤及其衍生物
16.2.3 骨骼系统
16.2.4 肌肉系统
16.2.5 消化系统
16.2.6 呼吸系统
16.2.7 循环系统
16.2.8 排泄系统和渗透压调节
16.2.9 生殖系统
16.2.10 神经系统
16.2.11 感觉器官
16.2.12 内分泌器官
16.2.13 鱼类的洄游
16.3 鱼类的分类
16.3.1 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
16.3.2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思考题

第17章 两栖纲(Amphibia)
17.1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17.2 两栖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概述
17.2.1 外形与运动
17.2.2 皮肤系统
17.2.3 骨骼系统
17.2.4 肌肉系统
17.2.5 消化系统
17.2.6 呼吸系统
17.2.7 循环系统
17.2.8 排泄系统
17.2.9 生殖系统
17.2.10 神经系统
……
第18章 爬行纲(Reptilia)
第19章 鸟纲(Aves)
第20章 哺乳纲(Mammalia)
第21章 脊索动物的起源与演化
第22章 动物地理分布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