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文化史(珍藏版)
  • 中华文化史(珍藏版)
  • 中华文化史(珍藏版)
  • 中华文化史(珍藏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华文化史(珍藏版)

70 5.5折 128 全新

仅1件

江苏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1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8A

上书时间2024-06-23

书海一页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未拆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 著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1
  • 版次 1
  • ISBN 9787208126794
  • 定价 12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788页
  • 字数 86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华文化史(珍藏版)》以宏大的构思、新颖的理论、丰富的内容和严谨而优美的文笔,全景展现了中华文化生成机制和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上编从地理背景、经济土壤、社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中华文化的生成机制,重理论而又多有丰富史料的佐证;下编勾画了自远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段内中华文化自发生到一统、多元、隆盛、内省、融合、陈暮开新、烂熟式微、蜕变新生的发展历程,多描述而又不乏精辟议论的概括。
【作者简介】
  周积明,1949年11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北大学副校长、湖北省重点学科(专门史学科)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社科联副主席。1997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2年入选“湖北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第一层次。著有《文化视野下的四库全书总目》、《纪昀评传》、《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震荡与冲突——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潮与社会》等著作。
  
  冯天瑜,1942年出生,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地方志副总纂,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86年被国家科委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2年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颁发“世界著名知识分子”证书。2010年儿月16日,中共湖北省委命名表彰为首批“荆楚社科名家”。
  
  何晓明,湖北武汉人,1951年出生。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题记
导论
一、文化史的研究对象
二、文化:一个向广延度和深刻度拓展的概念
三、文化的实质性内蕴
四、文化结构
五、文化史在历史学科中地位的确立和发展

上编中华文化生态
第一章“文化生态”界说
一、地球——人类创造文化的载体
二、人对环境的能动作用与环境对人的制约
三、文化生态学:文化学与生态学结合的产物
四、自然场与社会场·文化生态三层次
五、中华民族在古代和近代面对的两组文化生态类型
六、中华文化生态概述
第二章中华文化的地理背景
第一节地理环境:文化创造的自然基础
一、在地理与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两种极端之论
二、“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失误
三、历史的及文化的研究必须重视对地理环境的考察
四、物质生产构成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文化发展的中介
五、地理环境为文化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而人文因素是转变为现实性的选择动力
第二节中华文化多样化发展和文化中心转移的地理前提
一、中华文化拥有一个较之其他古文化更为辽阔的发展基地
二、气候类型完备,地形、地貌、流域繁复
三、复杂的地理形势是中华文化多样化发展的空间条件
四、辽阔的疆域为中华文化中心转移提供纵深腹地
第三节中华文化圈的周边环境
一、东亚陆海关系的特点
二、东西方海洋观比较
三、中国古代海洋事业的成就与局限
四、明清“海禁”及其在近代的突破
五、东亚内陆方向的地理障壁
第四节东亚地理环境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一、文化传播的功能
二、东亚大陆的地理独立性与中华文化发生期的独自完成及其双重意义
三、中国入突破隔绝状态的努力
第三章中华文化植根的经济土壤
第一节农耕与游牧:东亚大陆的两种经济类型
一、东亚农耕区
二、东亚游牧区
三、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
四、长城:东亚农耕经济区的人工屏障
五、农耕人的“世界主义”
六、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互补与融汇
第二节中国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要形态
一、殷商、西周——土地国有及公社所有,集体劳作的自然经济阶段
二、东周、秦汉至明清——土地私有、个体劳作的自然经济阶段
三、城乡经济的同一性,城市对乡村的经济依赖
四、生活资料生产与人口再生产比例的周期性失调
……
第四章中华文化依托的社会结构
余论

下篇中华文化历程
第一章上古:中华文化的多元发生
第二章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第三章春秋战国:“轴心时代”
第四章秦汉:统一的帝国与一统的文化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第六章隋唐:隆盛时代
第七章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
第八章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汇
第九章明:沉暮与开新
第十章清:烂熟与式微
第十一章近代:蜕变与新生(上)
第十二章近代:蜕变与新生(下)
结语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未拆封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