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雨 (古文字学家、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原主任)·旧藏:文史(第十三辑)【陈公柔 签赠本】
  • 刘雨 (古文字学家、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原主任)·旧藏:文史(第十三辑)【陈公柔 签赠本】
  • 刘雨 (古文字学家、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原主任)·旧藏:文史(第十三辑)【陈公柔 签赠本】
  • 刘雨 (古文字学家、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原主任)·旧藏:文史(第十三辑)【陈公柔 签赠本】
  • 刘雨 (古文字学家、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原主任)·旧藏:文史(第十三辑)【陈公柔 签赠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刘雨 (古文字学家、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原主任)·旧藏:文史(第十三辑)【陈公柔 签赠本】

500 九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华书局编辑部

签名者陈公柔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1982-03

版次1

印刷时间1982-03

印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330页

货号A2号南4层

上书时间2020-10-10

慧通书局

十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刘雨 (古文字学家、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原主任) 编辑 讨论10 上传视频
刘雨(1938年10月26日-2020年2月26日),字忠诚,生于吉林省集安市,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著名古文字学家、青铜器研究专家。 [1] 
1950年到北京,1958年毕业于北京101中学,当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至1963年毕业,同年考入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室,师从容庚、商承祚两位先生读研究生。文革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从事研究工作,1997年奉调故宫博物院,任古器物部主任。2001年退休。
2020年2月26日,刘雨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1] 
中文名 刘雨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 出生地吉林省集安市 出生日期 1938年10月26日 逝世日期 2020年2月26日
目录
1 人物生平
2 个人成就
人物生平编辑
1938年10月26日生于吉林省集安市。
1950年到北京,1958年毕业于北京101中学。
195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3年毕业。同年考入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室,师从容庚、商承祚两位先生读副博士研究生。
“文化大革命”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工作,先后受聘为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社会科学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9年被推选为中国考古学会理事。
1997年奉调故宫博物院,任古器物部主任。
2000年被推选为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
2001年退休。
后被故宫返聘为研究馆员、院学术委员、院刊编委。
2020年2月26日,刘雨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1] 
个人成就编辑
刘雨的学术活动始终围绕我国殷周青铜器及其铭文为主要研究内容展开,他特别注重资料的科学整理,先后参与编著《殷周金文集成》、《北京图书馆藏青铜器铭文拓本选编》、《乾隆四鉴综理表》、《故宫青铜器》、《殷周金文集成释文》、《近出殷周金文集录》、《商周金文总著录表》、《流散欧美殷周青铜器》等,其作品以严谨著称。
以青铜器铭文内容为基本史料,探讨先秦史学的若干问题,是他学术活动的另一特色。他对西周官制、礼制、年代学以及监察制度、王称等,有重要的独立研究。他还对金文族徽问题以及一系列青铜器铭文的内容、时代、国别等,作出过新的考证。如他对多友鼎、吕『0712』黑编钟、伯唐父鼎、南阳仲爯父簋、燕侯克罍盉、豳公盨、师『0713』钟和姬寏母豆等,都写出过专题论文,见解颇有新意。
刘雨曾应邀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校访问、讲学,也曾应邀赴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达慕思大学、里海大学、芝加哥大学和澳洲悉尼大学等访问、演讲及合作研究。  陈公柔,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著名学者、殷周金文研究专家。辽宁省沈阳市人,生于1919年6月23日,于2004年10月13日凌晨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幼承家学,父陈国庆是曾任辽宁省图书馆副馆长的版本目录学家,亲自或延师为其授业,使之打下坚实的文献学根基。后入燕京大学历史系深造,师从邓之诚、齐思和、于省吾陈梦家等名师。
    陈公柔于1951年8月由燕京大学毕业后,即来考古研究所工作。当年秋季,在夏鼐的亲自率领下,参加长沙近郊古墓的发掘,后又执笔撰写《长沙发掘报告》的“战国墓葬”部分。继而参加白沙水库区古墓的发掘,撰有《河南禹县白沙的战国墓葬》等文。1956-1957年,在苏秉琦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洛阳考古队的工作,进行东周“王城”遗址等勘查发掘,并曾参与撰写《洛阳发掘报告》。凡此均属上世纪50年代东周考古的有数成果,具有开拓意义。当时发表的《〈士丧礼〉、〈既夕礼〉中所记载的丧葬制度》一文,较早地结合考古发掘资料,进行古代葬制和礼书的研究,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此间和随后,陈公柔还曾参与整理马衡遗稿《汉石经集存》、编撰《居延汉简甲乙编》,以及准备《殷周金文集成》所需拓片、收集流散日本的中国青铜器资料等项工作,都有相当显著的成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陈公柔参与整理陈梦家遗著《汉简缀述》、《西周铜器断代》二书。随后十余年间,集中精力投入夏鼐指导下进行的《殷周金文集成》编撰工作。作为金文组中年资最长的成员,为搞好该书的学术编辑,殚精竭力,付出极大的辛劳,发挥重要的作用。这部古代铭刻资料大型集录的完成,出版以后的屡次获奖,是同陈公柔先生的贡献分不开的。其间,陈公柔又参与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 · 考古卷》卷中西周铜器和金石学著作的部分条目;陆续发表《西周金文中的新邑、成周与王城》、《滕国、邾国青铜器及相关问题》、《西周金文中所载约剂的研究》、《〈尚书 酒诰〉今释》等论文;应邀参加上海博物馆组织的皖、苏、沪、浙、赣、湘六省市青铜器考察活动。
    多年来,他还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的博士生和外国留学生,讲授《先秦文献》、《西周金文选读》课程,直至年逾八旬。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