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草到中药:中国传统本草知识的近代转型
¥
58
6.5折
¥
89
九五品
库存2件
作者王传超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3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11-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二手旧书,实物拍摄,介意勿拍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传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4-03
-
版次
1
-
ISBN
9787522733715
-
定价
89.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8页
- 【内容简介】
-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传统本草之学与西医药等外来新知识、交融,从内容到形式都产生了不小的变化,涌现出一系列新旧杂陈、风格多样的观点、著作,开始向现代学转变。本书围绕这一知识转型问题,通过跨学科的研究视野与研究方法,察转型过程中相关各方的立场、利益之争与权力博弈,由此分析传统知识体系的「变」与「不变」,以及背后的学科发展逻辑和社会因素。本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察了这些变化的具体内容:生药学(包括药用植物学)对基原辨正工作的影响;药化学及药理学研究背景下中医对药效之理的探索;中医师及生产者在西药影响下对剂型及生产工艺所做的改良。
- 【作者简介】
-
王传超,1981年生,山东菏泽人,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科技史及科技人物研究,着重关注近代科学知识与中国传统知识、传统社会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进而考察科学文化的内在实质及其在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中的独特呈现方式。
- 【目录】
-
绪论 001
一 问题的提出 001
二 相关研究综述 003
三 研究内容 008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009
章 近代西药东来与改良之发端 013
节 近代之前的外来药物 013
第二节 近代西药地位之确立 015
第三节 中西医药早期之交流 018
第四节 中西对立之激化与改良之发端 028
小结 032
第二章 本草与生药
——近代的基原鉴定及相关研究 033
节 近代开展基原整理工作的背景 033
一 辨正的传统和近代面临的新任务 033
二 东西方生物学及生药学知识的传入 041
第二节 外国学者在华开展的本草研究工作 048
一 伊博恩及其本草注释工作 048
二 本学者的本草证工作 052
第三节 赵燏黄及其“新本草” 057
一 从事生药学教育及主编《现代本草生药学》 058
二 对进行全面整理的尝试:《中国新本草图志》 063
三 按自然分类系统整理本草:《祁州药志》及其他 069
第四节 近代中国植物学家对药用植物的研究 074
一 裴鉴及其《中国药用植物志》 074
二 钟观光及其本草证 077
三 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与《滇南本草图谱》 081
第五节 栽培的发展及相关研究 086
一 近代栽培的新局面 086
二 各高等学校之药物试植与研究 093
三 机构主导的药物栽培及改进 102
第六节 工作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107
小结 118
第三章 “有效之药”与“可通之理”
——近代中医对药化学、药理学研究的反应 119
节 “辨气味”与“辨质” 119
一 传统药理论概述及其近代困局 120
二 “辨质”观念的提出与化学研究的兴起 125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药化学及药理学研究 130
一 研究工作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31
二 中医界的批评 142
第三节 采新说以诠陈言:近代中医对传统药理论的再解读 156
一 “代名词”理论 157
二 “四气五味”新解 158
三 法象理论之“科学”解说 165
第四节 有是证、用是药:近代中医对经验的回归 168
一 轻理论、重经验的改良派 168
二 近代以效用分类的学著作 170
三 传统与新知 185
小结 190
第四章 科学国药
———近代的西制与剂型改良 192
节 西制之背景与滥觞 192
一 西制之背景 192
二 西制之萌芽 196
第二节 煎剂改良:机器煎药与代客煎药 199
一 粹华制药厂之机器煎药 201
二 煎药之改良与代客煎药之兴起 213
第三节 成药西制:佛慈药厂的主要工作 225
一 佛慈药厂之创建 226
二 佛慈药厂之主要工作 229
三 佛慈药厂之社会影响 237
第四节 新剂型的出现:以注剂为中心 240
一 注剂之使用及影响 241
二 注剂之出现 243
小结 246
结语 从本草学到学 249
附表 近代几部学著作对效用的分类 259
参文献 315
后记 337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二手旧书,实物拍摄,介意勿拍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