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墓壁画的宗教信仰与图像表现
  • 汉墓壁画的宗教信仰与图像表现
  • 汉墓壁画的宗教信仰与图像表现
  • 汉墓壁画的宗教信仰与图像表现
  • 汉墓壁画的宗教信仰与图像表现
  • 汉墓壁画的宗教信仰与图像表现
  • 汉墓壁画的宗教信仰与图像表现
  • 汉墓壁画的宗教信仰与图像表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汉墓壁画的宗教信仰与图像表现

70 九品

仅1件

江苏徐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小洋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102

上书时间2024-05-27

尚美正版图书优选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正版现货实拍多图塑封未拆封纸有撕破损,瑕疵见图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汪小洋 著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6
  • 版次 1
  • ISBN 9787532564163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1页
  • 字数 38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在人类文明史上,宗教与艺术有着特别关联,超越现实的彼岸致使表达信仰的心知活动充满了想象的艺术张力,因此有了瑰丽而无垠的艺术空间。就中国宗教美术而言,墓室壁画意义特殊,在世界宗教美术范围内只有中国有着这样普遍存在而又连续发展的创作活动,这一高地建立于汉代,其中汉墓壁画是大宗。《汉墓壁画的宗教信仰与图像表现》以汉代主流社会的长生信仰为逻辑起点,明确提出汉壁画墓是中上贵族阶层选择的墓葬形式,而画像石墓是中下贵族阶层与平民阶层选择的墓葬形式;明确提出汉墓壁画中存在天界图像体系和汉画像石中存在仙界图像体系,天界图像得到主流信仰的支持,而仙界图像体系得到了民间信仰的支持;明确提出汉代存在着两个西王母,主流社会崇拜的是仙化的西王母,民间崇拜的不仅有仙化的西王母而且还有神化的西王母。此外,还探讨了西王母信仰发展的神话时期、神化和仙化时期、道教化时期的信仰特征和艺术表现特征。
【作者简介】
汪小洋,文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宗教美术、美术考古和中国古代文学;编著有《汉赋史论》、《科举文体研究》(合著)、《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合著)和《中国本土宗教美术研究》(五卷本,主编)等十余种,论文有《秦汉方士与秦汉文学》、《汉画像石中西王母中心的形成与宗教意义》和《汉代方士信仰的民间性质辨析》等七十余篇;承担国家课题、省级课题6项。
【目录】
自序
引论汉墓壁画的宗教行为与图像表现认识
上编汉墓壁画面对的宗教信仰
第一章汉代宗教发展的基本结构与走向
第一节秦帝国文化对宗教发展的贡献
第二节楚文化的独特性与包容性的影响
第三节汉代国家宗教发展的三件大事
第四节汉代民间宗教的三个重要内容
第五节汉末宗教的新结构与认识
第六节汉代人为宗教性质的一个探讨
第二章汉代西王母信仰的民间性质转移
第一节西汉前期获得的人为宗教转移
第二节西汉中叶开始的民间宗教转移
第三节西王母信仰民间性质转移的意义
第三章汉代方士信仰的民间性与特殊性
第一节方士信仰受到的主流社会排斥
第二节方士信仰民间性的传播过程与特征
第三节方士信仰民间性的宗教意义
第四节汉代方士信仰的特殊性
第四章汉代墓葬文字对另一个世界的描述
第一节葬仪文书类文字的描述
第二节榜题类文字的描述
第三节墓碑类文字的描述
第五章汉墓壁画的国家宗教考量
第一节墓葬制度明确的墓葬阶层划分
第二节壁画墓非普遍性表现出的大墓特征
第三节壁画艺术形式说明的主流社会性质
第四节主流社会丧葬观念的继承
第五节主流社会丧葬观念的进步
第六节中上贵族阶层墓葬的国家宗教属性及意义

中编汉墓壁画表现的宗教信仰
第六章宴饮图仪礼内容的认识
第一节宴饮图遗存的初步梳理
第二节宴饮图礼仪情节的辨析
第三节宴饮图的国家宗教意义的认识
第七章升仙图的仪式内容解读
第一节升仙图的完成仪式判断
第二节升仙图的演变与仪式式微
第三节升仙图仪式意义的探讨
第四节汉武帝寻仙仪式的联想
第八章历史人物图的国家宗教色彩讨论
第一节汉墓壁画历史人物图梳理
第二节汉画像石历史人物图梳理
第三节国家宗教影响的讨论
第九章女娲图像普遍性的认识
……
下编汉墓壁画的宗教美术贡献
附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现货实拍多图塑封未拆封纸有撕破损,瑕疵见图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