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缘空间:当代建筑学与哲学话语
  • 边缘空间:当代建筑学与哲学话语
  • 边缘空间:当代建筑学与哲学话语
  • 边缘空间:当代建筑学与哲学话语
  • 边缘空间:当代建筑学与哲学话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边缘空间:当代建筑学与哲学话语

内页无划线 I7

14 5.0折 28 九品

仅1件

上海杨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原 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0

marx-weber的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汪原 著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2
  • 版次 1
  • ISBN 9787112115945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24页
  • 字数 20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建筑文化与思想文库
【内容简介】
  边缘性(差异性)的思维始终坚持的是拒斥传统的、封闭的同一性,倡导开放性的一种思维方法,这种思想方法构成了当代建筑学的一个重要特质。《边缘空间:当代建筑学与哲学话语》依据几条主要线索展开,一,受福柯关于“异托邦”思想的影响,注重对差异性和边缘性的空间所进行的研究;二、受亨利·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的影响,坚持从日常生活出发,发掘建筑或设计最本源的因素;三、受女性主义思想影响,对建筑学中的男权中心思想进行批判,并试图颠覆建筑的视觉中心主义;四、以现象学的维度对当代建筑文化现象的阐释。
【作者简介】
  汪原1964年11月出生,1986年进入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系,获建筑学学士、建筑学硕士,毕业后曾在中南建筑设计院工作多年,1999年考入东南大学建筑学系攻读博士,2002年11月获城市规划与设计博士学位,2003年5月进入武汉大学哲学系博士后工作站。学习研究西方哲学,出站后在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建筑与城市文化”,“城市与建筑空间理论”。曾出版专著《过程与差异——多维视野下的城市空间研究》,译著《哈里·塞德勒设计作品专集——世界建筑大师优秀作品集锦》,并在((建筑学报》、((城市规划》、《建筑师》、《新建筑》等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新建筑》杂志副主编。
【目录】
前言
迈向空间的生成过程
“异托邦”概念的两个文本比较
从日常生活批判到空问批判
一、思想历程
二、日常生活批判
三、空间理论批判
四、空间的生产
五、社会政治理论的重构
六、从城市理论到城市实践
七、结语

“异托邦”对当代建筑学的启示
“日常生活批判”与当代建筑学
女性主义与建筑学
一、本质主义或社会性别差异论
二、构成主义或社会性别构成论
三、女性主义建筑学的可能性
四、结语

建筑,一个时代的面相——本雅明建筑体验之现象学维度
当建筑学遭遇现象学
视域与手段——艺术家与建筑师的当代融和
零度化与日常都市主义
一、现代都市与零度化
二、日常都市主义
三、日常都市主义的空间实践
四、结语

“生成”、“创造”以及形式化的悖论
一、“生成”与“创造”:人类两种基本思想维度
二、世界观的生成论与分析方法的理念论
三、源于日常生活的建构
四、结语

生产·意识形态与城市空间
一、意识形态的城市空间
二、生产性的城市空间
三、列斐伏尔对城市发展与研究的影响

从“flaneur”到城市的“步行者”
一、新型城市空间形态的出现
二、城市中的“flaneur”
三、城市中的“步行者”
四、结语

后现代主义文化与《城市意象》之批判
一、“行为革命”与城市意象研究
二、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局限性
三、城市意象的社会文化差异

传统城市起源说的颠覆——简·雅各布斯《城市的经济》之解读
一、“新黑曜石”——一个“源初城市”的模型
二、社会分工、城市起源以及生活的城市
三、启示

理论与实践的趋近——关于“汉正街”研究视角和方法的思考
一、介入汉正街
二、“金昌大厦”与日常性
三、“扁担”:汉正街的陌生人
四、“打货”者与“零度空间”
五、结语

立面:作为一种方法一读《立面的误会》所想到的
一、关于梁思成中国建筑思想的“矛盾”和“悲剧”
二、立面:作为一种方法

现代建筑史的书写与规训——解读《我的建筑师:一位儿子的旅程》
从“华南现象”迈向岭南学派
一、“行动”与“效果”
二、技术理性与社会述求
三、走向“岭南学派”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