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典哲学导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典哲学导论

121.78 6.2折 198 全新

库存14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利建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16428122

出版时间2023-1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98元

货号9787516428122

上书时间2024-07-01

武汉市胡义郑恒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罗利建,男,1940年3月生,成都都江堰市人。曾就职于重庆理工大学,行为科学副教授。主要作品有:《中国行为科学导论》《现代基础管理与大同文化》《巫歌》《弱变强》《人本教育》《奔月记》《探险少年》《哲学之子》《探索未知》《答钱学森之问》《追寻远古巫文化》(电视文献片解说词六集,重庆电视台摄制并播出)《文化大国之希望》《解放儿童》《运动哲学》《情感美学》《中国人的美德塑造》《个性化教育》《创新策》《中国远古文化探源》《中国古典哲学导论》。

目录
上册目录  1  论规律1.1 治国断想1.2 简论国家兴衰定律1.3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实现伟大复兴须遵循的哲学方法论2  论人本2.1 “五四”运动百年祭2.2 中国的文艺复兴该定在何时2.3 论人的主体意识3  论治未3.1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3.2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3.3 治未病的六条原则4 论阴阳4.1 对立即互补简论4.2 董仲舒的伪阴阳五行说批判4.3 一场阴阳五行辩论引发的惊喜和忧虑5 论中和5.1 和而不同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5.2 中庸方法论告诉我们什么5.3  “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和而不同的创造性转化6 论智慧6.1 智慧之树长青6.2 中国古代哲学智慧6.3 实践中的智慧7 论有无7.1 “无中生有”7.2 “无为而无不为”7.3 “有无”哲学范畴对中国古典美学的直接影响8 论天人8.1 用辩证唯物的“天人合一”观催化新科学革命8.2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批判8.3 “天人合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然基础9 论实践9.1 马克思的实践观是走向成功的指南9.2 中医是中华文化之根,为什么一些人还提废除中医9.3 实事求是乃实践的第一要务10 论批判10.1 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10.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科学精神的复归10.3 资本主义批判11 论知行11.1 手脑并用,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11.2 知行合一的知识分子才会成就事业11.3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呼唤中国瓦特的诞生12 论思辨12.1 真理向前跨越半步就是谬误12.2 黑格尔中国哲学观批判12.3 科与技的思辨13 论利益13.1 双赢的利益才能长久13.2 收入分配是重大利益调整问题13.3 由大学教师囊中羞涩引发的思考14 论精神14.1 大禹治水与中国精神之形成14.2 理想,让长征路上的红军无比坚强14.3 重视国耻意识才能加强国荣意识15 论幸福15.1 幸福的花为奋进者而开15.2 如何通向幸福的彼岸15.3 助人为乐,幸福满满16 论爱情16.1 真情洞开,爱情永驻16.2 平等和尊重是爱情的基石16.3 男女魅力之所在17 论谦诚17.1 谦逊的精髓是诚信17.2 做有风骨的谦谦君子17.3 卡特的谦诚和蓬佩奥的虚伪18 论生死18.1 生年18.2 成年18.3 天年19 论尚武19.1 要做有血性的汉子19.2 鲁迅的风骨19.3 铮铮铁骨源于爱国爱民之柔情 20 论美感  20.1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艺术成就 20.2 当今的文艺批评为何如此懦弱20.3 关于裸体艺术21 论人生21.1 厚德才高,方有精彩人生21.2 我们不该迁就自己的平庸21.3 爱国是大德大孝22 论养德22.1 富裕了,节俭仍应是中国人的传家宝22.2 重道德,但不能搞泛道德主义22.3 重塑敬畏23 论善学24 论自强24.1 自胜者强,自傲者弱24.2 国家不自强,就会自己打败自己24.3 改革开放的成功,依靠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25 论成败25.1 专一和守恒是成功的基本法则25.2 真才实学胜过文凭25.3 失败未必不英雄26 论发展26.1 马克思主义有没有过时26.2 试论经济的波谷式发展 26.3 我们不能走法国式的“共同富裕”之道27 论权变27.1 权变八法 27.2 决策者应掌握和运用权变思维27.3 管理者应该知晓的几种权变方法28 论财富28.1 “鼬鼠”太多,国将不国28.2 人为自我而活有错吗28.3 近代德国人才辈出对我们的启示29 论核心29.1 怀疑的时代为什么要坚守科学信仰29.2 科技人才流失告诉我们扶持潜人才的紧迫性29.3 德才兼备的高端人才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30 论共赢30.1 简论共赢30.2 单边主义批判30.3 心理价值是经济的第三种调节31 论传承31.1 将中国传统文化分三种类型进行传承 31.2 中国自古以来的人文精神是最宝贵的财富31.3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儒道释”还是“儒道墨”32 论整体32.1 人类应珍惜当今宇宙中专享的智慧生命32.2 促进东西方文明平等交流32.3 期待“藏水入疆”工程早日成为现实33 论主动33.1 主动辩证法33.2 中国文化走出去先应做些什么33.3 主动的华为34 论博弈34.1 中国与日本不同属于一个文化圈34.2 博弈方法34.3 基础研究实力是博弈制胜的主要支撑35 论危机35.1 自信是抢抓机遇的有力抓手35.2 大智者笑纳危机而自奋,大庸者畏惧危机而自弃35.3 因遏制中国而失掉中国大市场是愚蠢的36 论奇变36.1 奇变方略二十36.2 关于“变”的中国哲学变奏36.3 围绕核心竞争力去“变”,企业才会赢37 论逆袭37.1 逆袭法则二十37.2 名将的心中都装着人民 37.3 以高超过人的逆袭破四面受敌之困局38 论雄辩38.1 雄辩法则 38.2 雄辩家会带给我们深邃的思想38.3 关于诡辩39 论修错39.1 不要讳疾忌医39.2 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错在哪里39.3 如何纠错40 论补短40.1 从钱学森之问到任正非命题40.2 营造学派和大师共生的生态环境  40.3 “精准脱贫”是一个系统工程参考文献跋""下册目录美学篇 1论道器1.1 文艺的灵魂——思想1.2 《乐记》中呼之欲出的古典美学范畴1.3 为何宋代以后的文人普遍缺乏哲学思辨力2  论情缘2.1 汉斯立克不应动摇音乐的根基——情感2.2 嵇康《声无哀乐论》的是与非2.3 为什么黑格尔的《美学》会黯然失色3  论中和3.1 “和而不同”是中和之美的核心3.2 简论中和之美3.3 中和石雕艺术之经典——云冈释迦牟尼坐像4  论自然4.1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4.2 清新自然,历久弥新4.3 陶渊明的田园诗为什么影响深远5  论气韵 5.1 气韵源于老庄,生动源于气韵5.2 从屈原的《离骚》看伟大文艺作品的“三气”5.3 气韵之美——敦煌飞天6  论清真6.1 平遥之美,怎一个“真”字了得6.2 文艺作品越典型越真实6.3 纯真美女秦罗敷7  论形神7.1 重形失神的骈文7.2 文风要追求形神兼备之美——简论“古文运动”的现实意义7.3 形神兼备的《梁祝》协奏曲8  论文质8.1 思想是文质彬彬的灵魂8.2 正能量使《岳阳楼记》成千古名篇8.3 淳厚隽永的《永州八记》9  论大美 9.1 悲壮美,中国远古神话的主旋律9.2 壮哉,夔门9.3 归来吧,文艺中的崇高10  论健顺10.1 顺势而流,成就屈原10.2 刘禹锡清新爽朗的《竹枝词》10.3 一部清新热烈的恋歌11  论美丑 11.1 唯美主义不美11.2 简论美学中的丑12  论气势85 12.1 大美,壶口之水12.2 报国寸心坚似铁12.3 中国画的动感气势令人震撼13  论风骨13.1 屈原的人格魅力13.2 被称为“民族魂”的鲁迅13.3 风骨照人的贝多芬14  论动静14.1 动静美的很好载体——中国舞14.2 《雀之灵》有动中求静之美14.3 让中国哑剧“响”起来15  论刚柔15.1 中华文明属于刚柔相济的两河文明15.2 中华武术——东方体育艺术的奇葩15.3 刚柔兼备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16  论气质16.1 琴棋书画展示了中国人的气质16.2 充分体现中国气质的歌手朱哲琴16.3 音乐中的鲜明地方特色有助于彰显中国气质17  论意境17.1 唐诗中的意境美17.2 孟王山水诗中的意境美17.3 意境深远的《二泉映月》18  论品味18.1 品味四根琴弦奏出的江南曲调18.2 品龙18.3 独特性与美感19  论空灵19.1 丰子恺掌握了空灵美的精髓19.2 空灵是一种美学观的解放19.3 “想象空灵,固有实际”20  论充实20.1 舞剧首先应该是剧 20.2 曹禺晚年为什么写不出“一个大东西”20.3 “充实之谓美”21  论聚散21.1 鲁迅笔下的典型形象是怎样炼成的21.2 聚散之笔,成全旭草21.3 聚散之道是舞蹈之魂22  论虚实22.1 齐白石把虚实推向了高境界22.2 阿 Q 的虚与实22.3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23  论朴拙23.1 民歌,天籁之声23.2 拯救侗族大歌的侗族人23.3 对“女子十二乐坊”应鼓励而不是发难24  论婉约24.1 男旦的婉约之美24.2 “采采荷花满袖香”24.3 婉约词派贵在婉而不靡25  论豪放25.1 气势豪纵、直抒胸臆的豪放词派25.2 豪放超然的《蜀道难》25.3 豪情满满的《义勇军进行曲》26  论格调 26.1 梁祝的传说为何起源于东晋26.2 先秦时期何以缺少《荷马史诗》26.3 《黑暗传》不应视为汉族史诗27  论雅俗27.1 俗文化是雅文化之母27.2 拯救中国戏曲的良方——入俗27.3 不能把怪异当高雅28  论适度28.1 适中使中国人的身材、容貌更美28.2 赵丹表演艺术:个性化表演与风骨并存28.3 要讲究艺术的适度29  论对称29.1 对称彰显美29.2 不对称也彰显美29.3 对称的故宫尽显威严之美30  论含蓄30.1 含蓄的爱更美30.2 “画外音”30.3 为什么中国哑剧没有发展为一个独立剧种31  论逍遥31.1 悲风万里吟《离骚》31.2 超凡的想象力成就了诗人李白31.3 人民性是杜诗的灵魂32  论神思32.1 传神写照全在阿堵中32.2 汉服、旗袍及时尚33  论朦胧33.1 朦胧美与朦胧诗33.2 李白诗歌的朦胧与含蓄33.3 民谣中的另一种朦胧34  论简约34.1 诗词古韵,令人陶醉34.2 简朴为美34.3 简约之美铸造了油画中的总司令35  论渐骤35.1 中国当代为何缺少伟大的作家35.2 渐骤成就千年敦煌35.3 放弃渐骤导致“山药蛋派”消逝36  论禅宗36.1 小三峡禅韵36.2 青海湖云韵36.3 徐悲鸿之马韵37  论通感37.1 中国文化如何“翻身”——答“梁漱溟之问”37.2 川菜、川剧和四川民谣37.3 能与莎剧媲美的《西厢记》38  论园林38.1 建设美丽乡村——树立园林艺术大概念38.2 舍去园林美的都江堰导游该改变了 38.3 山水之美39  论书法39.1 中国书法为何在世界文字书写中一枝独秀39.2 书法是抒情的39.3 个性化是成就书法家的秘诀40  论建筑40.1 现代建筑为何缺少令人惊叹的精品 40.2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建筑之精髓40.3 天坛是“天人合一”的经典之作伦理篇 41  论道德41.1 道德是治国安邦之本41.2 孔子创立的儒学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德治体系41.3 西方世界的“论语”——《道德情操论》42  论至善42.1 上善若水42.2 向善之心需要培育42.3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43  论仁义43.1 仁义道德简析43.2 赞舍生取义的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43.3 培养农村新一代“赤脚医生”是仁义之举44  论忠恕44.1 忠恕观应成为人类伦理的黄金法则44.2 “近取譬”是种族主义者的清醒剂44.3 边沁的功利主义与忠恕相悖45  论正义45.1 正义是文明社会前进的“发动机” 45.2 国民幸福源于社会平等45.3 正义存在于人人追求美德的社会46  论公私46.1 天下为公,走向大同46.2 儒道的私欲观是错误的46.3 为私心正名47  论贵气47.1 养气重点在于养贵气47.2 高山仰止的钱学森47.3 贵气体现在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精神中48  论良心48.1 良心是正直之人的心灯48.2 凭良心办事才是幸福和长寿的秘诀48.3 现代汉奸余茂春的劣迹给我们的启示49  论荣辱49.1 “强必荣,不强必辱”49.2 鲁迅的荣辱观49.3 荣辱之责在乎己50  论德力50.1 德力兼顾,方为上策50.2 没有欧洲工业革命就没有现代化的欧洲50.3 墨子的“强力非命”51  论和谐51.1 人类要像水和大自然学习和谐51.2 平等是和谐的大前提51.3 和谐是“文明冲突论”的克星52  论礼让52.1 对“礼”的批判与继承52.2 不学礼,无以立52.3 怎样才能成为有教养的人53  论骨气53.1 有骨气的反击53.2 骨气见于人品53.3 文化传承是骨气滋生的土壤54  论大节54.1 汨罗江上万古悲风54.2 “贵义而不贵惠”的方志敏55  论不朽55.1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禹 55.2 长津湖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55.3 遗臭万年的毒气部队56  论弘毅56.1 “进死为荣,退生为辱”的英雄56.2 文如其人,铮铮铁骨的范仲淹56.3 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57  论躬行57.1 因躬行成就伟业的袁隆平57.2 躬行成就了地理学家、探险家徐霞客57.3 “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屠呦呦58  论宽容58.1 宽容得天下58.2 宽容助我们化敌为友58.3 惨无人道的战俘营59  论专至59.1 李时珍历练 30 年完成《本草纲目》59.2 南仁东用 22 年打造大国重器59.3 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让我们懂得了顽强60  论尊重60.1 英雄是人们心中的明灯60.2 宁为玉碎,八女投江殉国60.3 靠实力维护尊严的武学大师叶问61  论助人61.1 致敬抗疫的白衣战士61.2 达则兼济天下的袁隆平61.3 为麻风村的孩子盖学校的女人62  论自信62.1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发动机62.2 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中国人62.3 用北斗开辟自己的道路63  论诚信63.1 诚信为做人之本63.2 钱学森的诚信63.3 敢医敢言的钟南山64  论勤奋64.1 “持恒”是勤奋的第一前提64.2 勤奋者至老不辍64.3 勤奋创造伟绩的于敏65  论智慧65.1 辨善恶是形成智慧美德的前提65.2 善于思考是通向智慧的桥梁65.3 爱问是智慧的启发器66  论知耻66.1 知耻的民族会变成猛狮66.2 维护尊严与竭尽羞辱66.3 无耻且罪恶的交易67  论修己67.1 “修己以敬”应成为普遍原则67.2 修己需要熔断机制67.3 环境与修己68  论风尚68.1 奋斗68.2 老当益壮,穷且益坚68.3 “和合文化”熏陶着不同地域的中国人69  论同情69.1 有一种同情叫敬畏69.2 体贴是一种付诸行动的同情69.3 情感共鸣70  论快乐70.1 战胜挫折才有真正的快乐70.2 乐极生悲70.3 自恋是一种似是而非的快乐71  论慎独71.1 慎独的境界71.2 中国女孩的人性测试71.3 君子慎独,冲向战斗第一线72  论苦乐72.1 不朽的胡杨——中国科学之星72.2 “两弹元勋”邓稼先的苦乐观72.3 苦中自有乐——“量子之父”潘建伟73  论节俭73.1 消费辩证法73.2 节俭的盲点73.3 勤俭兴邦,奢侈亡国74  论烦恼74.1 “感谢”羞辱74.2 豁达开朗,跳出“六不治” 74.3 用和谐摆脱烦恼75  论痛苦75.1 蔑视痛苦75.2 痛苦使司马迁勇敢地站起来75.3 向死而生76  论嫉妒76.1 卑鄙的嫉妒使孙膑终身残疾76.2 文人相亲77  论贪婪 77.1 罗马帝国因贪婪而灰飞烟灭77.2 贪婪扩张使三九集团轰然倒塌77.3 贪官和珅遗臭万年78  论虚伪78.1 丹心是虚伪的优选克星78.2 做坦荡爱国的君子78.3 是友邦还是强盗79  论自卑79.1 农民何卑之有79.2 自信满满的华罗庚79.3 中国知识分子需走出文化自卑80  论奴性80.1 不做族权和贡文化的奴隶80.2 伪善者是邪恶的奴才参考文献跋"

内容摘要
上册遵循中国古典哲学范畴及命题之脉络,渗入西方哲学之元素,设定了四十个古典范畴和命题,即规律、人本、治未、阴阳、中和、智慧、有无、天人、实践、批判、知行、思辨、精神、爱情、谦诚、生死、尚武、美感、人生、养德、善学、自强、成败、发展、权变、财富、核心、共赢、传承、整体、主动、博弈、危机、奇变、逆袭、雄辩、修错、补短。每个范畴或命题后有两到三个结合社会实际的短论,以具体事例或小故事阐述古典哲学理论,有理、可看、有味,从而形成《中国古典哲学导论》。将抽象理论具体化、生动化,全书内容丰富,读来轻松有趣,也有益于增长知识。

主编推荐
《中国古典哲学:上册》罗列了四十个古典哲学范畴,分别以短论阐述,内容丰富多彩,涉猎极广,上至大禹治水,下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谈古论今,同时又紧密结合当下实践和生活,深入浅出,寓深刻的哲理于生动的小故事中,让人在轻松阅读中体会深层哲理。作者结合自己80多年的人生经验和所见、所思、所感,为我们提供了一场思想的盛宴。全书在哲学范畴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搜罗了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从大的范畴看,在阐述人与自然、国与国、国与民之间的关系;从小的范畴看,在教我们爱国、做人的道理。是一本能让作者读完收获颇多的好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