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政治制度研究(1979~2012年)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政治制度研究(1979~2012年)

46 全新

仅1件

甘肃兰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振容 著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4

兰州凤栖梧书店

十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振容 著
  •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12
  • 版次 1
  • ISBN 9787501251315
  • 定价 42.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84页
  • 字数 18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是“当代中东研究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本书以新制度主义理论为基本研究理论,坚持以历史为依据、以理论为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后建立的具有伊朗特色的伊斯兰共和制度展开了*面的研究。*先通过对伊朗政治制度历史根源的分析,探究这一政治制度形成的内在逻辑。然后从“政治制度理论”和“政治制度框架”两条主线出发,对伊朗政治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变革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后采用新制度主义理论的评价体系,从“合法性”和“有效性”两个方面对伊朗政治制度进行了总结。伊朗是一个有着多元文化的文明古国,不能简单地根据该国采用政教合一的制度就将其定义为“原教旨主义”或“落后的制度”。本书通过对伊朗政治制度的研究,旨在提供一个对伊朗现政权更客观和*面的理解:伊朗政治制度建立至今尚处在一个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就制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而言,伊斯兰政权目前在国内仍能维持政局的稳定,治国机构尚可应付来自于体制内外的挑战和威胁,但是面对公民社会对民主和现代化的诉求,为了促进政治制度的长久活力,在体制内进行制度理论的创新和制度框架的改革将成为伊朗政治未来的发展主线。

【作者简介】

  王振容,上海外国语大学波斯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2001年),荷兰莱顿大学波斯语语言文化专业硕士(2006年),伊朗夏希德?贝赫什提大学中文系外教(2009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2014年)。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波斯语专业教师,主要从事波斯语本科教学和伊朗政治制度、伊朗文化研究。已在《阿拉伯世界研究》、《世界知识》、《伊朗文学批评研究》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十篇,并发表了《当代中国文化》(波斯语)等译著。

【目录】

序言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三.主要内容和观点
四.理论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政治制度概述
一. 教法学家主政
(一)领袖制度
(二)教法学家系统
二.人民参政
(一)行政机构——共和国总统
(二)立法机构——伊斯兰议会
三.政治派别议政
四.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在伊斯兰教法基础上的依法治国
52 (二)领袖具有绝对领导权
(三)人民享有伊朗特色的民主
(四)三权互相制约与平衡
(五)政治派别的竞争影响政治发展方向
第二章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历史根源
一. 前伊斯兰时期波斯传统的政治思想
二. 伊斯兰时期什叶派的宗教思想
三. 西方现代思想的影响
四. 多种制度模式的尝试
第三章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一.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政治制度理论的确立
(一)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支派关于教法学家监护的理论
(二)霍梅尼关于教法学家监护的理论
(三)霍梅尼建国理论的支柱
(四)霍梅尼建国理论的反对派
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政治制度框架的建立
(一)领袖制度的宪法化
(二)治国机构的伊斯兰化
第四章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发展
一.政治制度的巩固(哈梅内伊-拉夫桑贾尼时期)
(一)时代背景
(二)政治制度框架的调整
(三)政治制度理论的挑战
二.政治制度的改革(哈梅内伊-哈塔米时期)
(一)时代背景
(二)政治制度理论的改革
(三)政治制度框架的改革
三.政治制度的回归(哈梅内伊-内贾德时期)
(一)时代背景
(二)政治制度理论的回归
(三)政治制度框架的调整
第五章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实践
一. 选择依据
二.2009年伊朗总统大选的历史背景
三.2009年伊朗总统大选风波
第六章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政治制度的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图表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