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性及其关系的主体建构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互联网、性及其关系的主体建构

66 九品

仅1件

甘肃兰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娜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03

兰州凤栖梧书店

十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娜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1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61067
  • 定价 6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2页
  • 字数 308千字
【内容简介】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是人类包新并 推动的,但是技术的变革往往带来的是整个社会的巨 大变化,处于变化的人类又不得不思考,究竟技术对 人和社会的影响怎样?《互联网性及其关 系的主体建构》始于对互联网对人类影响的思考。
  在互联网+的时代,“性”这一度隐秘的、个 体化的、生理色彩浓重的人类行为究竟有何变化?作 为“互联网与性”研究领域的探索性的实证论,本 书致力于呈现使用互联网的人们,他们在“性”领域 的行为、观点与策略。
【作者简介】
  张娜,女,社会学博士,2002-2012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现任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教师,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室副研究员。曾赴美国加州大学伯格利分校访学,并多次赴英国、爱尔兰、印度等地参加学术会议。在ArchivesofSexualBehavior、《中山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并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及省部级项目多项。目前研究领域是网络社会学、社会学研究方法与性社会学。
【目录】
导论 立意与创新
第一章 文献与理论综述
第一节 互联网研究
一 建立网络社会学
二 社会学视角
三 西方世界网络研究
四 网络研究是否仅限于网上
第二节 虚拟社区
一 定义
二 身份认同
三 形态研究
第三节 互联网与性的研究
一 互联网与性的现象研究
二 互联网、性与性别研究
三 谈性与网络谈性的研究
第四节 本书理论视角
一 建构主义
二 主体建构
三 常人方法学
第二章 研究主体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田野与主体
一 田野简介
二 确认网上活跃群体的真实身份
三 研究主体:80年代出生、北京工作/学习、有上网条件的中国高学历青年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 研究过程
二 资料收集
三 研究策略
第三节 研究伦理
一 网站的知情同意
二 网站及受访者均化名处理
三 受访者的知情同意
第三章 虚拟田野
第一节 文大BBS介绍
第二节 BBS用户群体
一 基本介绍
二 注册及活动
第三节 性版简介
一 “性教育”之名建立
二 性版是热门版面
第四节 版面的内容分析
一 帖子主题分析
二 帖子文本互动分析
第四章 人际关系
第一节 网上的人际关系
一 陌生人
二 熟人
三 熟悉的陌生人
四 网络中的三种人际关系
第二节 网络人际关系在谈性中的运作
一 熟人间谈性
二 陌生人间谈性
三 熟悉的陌生人间谈性
小结
第五章 互动规则
第一节 网络互动的正式规则
一 明文规定的版规
二 认同的规则
三 女性优待:互动潜规则
第二节 网络互动的非正式规则
一 关系亲疏,规则有异
二 禁忌话题
小结
第六章 语言与化名
第一节 “性”的网络语言
一 网络语言的定义
二 性版面的网络语言
三 主体与网络语言的互构
第二节 化名与人际关系
一 匿名、化名与人际关系
二 化名:网络人际交往策略
第三节 网络主体的行动策略
一 社会性媒体的背景
二 主体应对身份识别的策略
三 网络组织层面的策略
小结
第七章 性别与谈性
第一节 性别转换
一 男还是女:谈性的重要问题
二 女性被骚扰的集体经验
三 性别身份的网络呈现
第二节 日常情景下的网络谈性
一 社会性别化的谈性空间
二 “无事件境”与男性谈性
三 “恋爱境”与女性谈性
第三节 主体建构下的网络谈性
一 网络谈性与男性建构
二 网络谈性与女性建构
小结
第八章 主体建构下的网络实践
第一节 网上规则与日常情景
一 非正式规则:实践策略
二 “无事件境”与“恋爱境”:实践意义
第二节 网络主体与社会结构
一 网络实践中的主体与结构关系
二 实践意义的主体建构与社会建构
第三节 研究的反思
一 主题的反思
二 研究方法的反思
附录
参考文献
跋文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