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生态的儿童教育研究丛书·平等对话的力量:从怎么看到怎么办
  • 走向生态的儿童教育研究丛书·平等对话的力量:从怎么看到怎么办
  • 走向生态的儿童教育研究丛书·平等对话的力量:从怎么看到怎么办
  • 走向生态的儿童教育研究丛书·平等对话的力量:从怎么看到怎么办
  • 走向生态的儿童教育研究丛书·平等对话的力量:从怎么看到怎么办
  • 走向生态的儿童教育研究丛书·平等对话的力量:从怎么看到怎么办
  • 走向生态的儿童教育研究丛书·平等对话的力量:从怎么看到怎么办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走向生态的儿童教育研究丛书·平等对话的力量:从怎么看到怎么办

35 7.1折 49.5 九品

仅1件

河北邢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许卓娅 著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05-3-10

上书时间2024-05-21

子翊书屋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许卓娅 著
  • 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5
  • 版次 1
  • ISBN 9787565106729
  • 定价 49.5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74页
  • 字数 32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走向生态的儿童教育研究丛书·平等对话的力量
【内容简介】
  在《走向生态的儿童教育研究丛书·平等对话的力量: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中,许卓娅将以和杜威对话的方式来建立杜威、作者、其他参与讲述者和读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努力保持叙事内容中尊重多元价值的对话立场,叙事方法上尊重读者的对话立场,叙述的实例与相关理论思考之间的对话立场,以及作者本人和所有其他相关理论提供者之间的对话立场。
  笔者期望自己能够以这种在“对话”立场上的一致性,即尊重所有参与对话者的态度,来践行本书的核心价值理想:搞教育的人“从自己做起”,从每一细小言行入手,尽自己所能去追求与民主和谐社会理想的逐步接近。
【作者简介】
  许卓娅,女,汉族,1951年出生于中国南京,祖籍中国澳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曾任: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研究所(暨学前教育学系)所长、系主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中国音乐教育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奥尔夫学会副理事长等。并多次赴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马来西亚、新西兰、美国参加学术会议、参观访问和讲学。
  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的音乐发展与音乐教育问题研究,儿童的身体发展与教育(特别是舞蹈教育)问题研究,幼儿园集体教育情境中的学习与教学的心理学问题研究等。主编、撰写的教材或专著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学前儿童体育》、《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等50余种。发表论文300余篇。曾获教育部优秀教育改革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育厅优秀教育改革成果树勋奖一等奖,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教育音像制品一、二、三等奖(多次)。
【目录】
序言
前言
绪论民主主义教育——从怎么看到怎么办
第一编作为教育工作者与自己对话
第一章历史生态视野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反思
用历史生态的眼光看“观念转变”的艰巨性
历史生态视野下的文化与教育反思
历史生态视野中的“理论人”与“实践人”——从1985年到2004年的20年回顾与反思
用历史生态的眼光看我国幼儿园游戏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对职业成长困惑的反思
“玩转”我们的职业生涯
职业游戏与乐业体验
职业困境与联合突围
职场“修炼”与“成功”
职业团队建设与职业成长幸福感
努力学习“理解”和“援助”儿童的学习
第三章我的音乐学校
小日寸候
狐狸蒙上眼咧
音乐三人行
没有天分
在城市的广阔天地
在农村的广阔天地
在大学读书的日子
在幼儿园的日子
在大学图书馆的日子
终生为音乐感动

第二编成人与儿童的对话
第一章和女儿的对话
成长的滋味
斗犟
学画
没有×;×;才能
母鸡“骂”小鸡
交往的智慧
论“发够”
小鸟、大树和房子
回乡下过年
第二章师幼之间——智斗?智逗?
森林狂想曲(大班韵律活动)
捏面人(大班歌唱活动)
秋天多么关(大班歌唱活动)
萨沙(大班韵律活动)
点花歌(大班歌唱活动)
“智逗趣谈”五则

第三编成人与成人的对话
第一章和教师对话教学困惑
怎样才能“活而不乱”
今天你抓纪律了吗
漫谈空间语言的使用
发生在家长开放日的故事
尝试用另一种眼光看“衔接”
“过程”是什么
尊重孩子的成长需要
还有更关丽的风景在前面
赏识与拓展都必须“见需”行事
歌曲教学的疑问与探讨
“满足儿童的需要”应是首要的追求目标
对话三则
对话一:众说纷纭话《锄草》
对话二:蝴蝶到底应该怎样飞
对话三:没有男孩子愿意做女孩子怎么办
第二章和家长对话教养困惑
若要小儿安——谈生理心理承受能力的成长
一报还一报——谈公平感的成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谈理解他人需要能力的成长
滴水之恩……——谈感恩之心的成长
近朱者赤——谈辨别是非能力的成长
夹着尾巴做人——谈自律性的成长
吃一堑长一智——谈自我归因能力的成长
傻人有傻福——谈感受性的成长
活到老学到老——谈学习愿望的成长
平平淡淡总是真——谈幸福感的成长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谈社会责任感的成长(一)
先天下之忧而忧——谈社会责任感的成长(二)
第三章职业教育共同体中的对话
太家有什么问题吗
“我的老师像妈妈”好不好
只有学科知识技能的目标方便撰写和容易落实吗
克隆课到底怎么了
教师在岗培训案例二则
对话五则

第四编对话没有国界
第一章佩格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圆桌的故事
怎样对待“破坏”行为
残酷的一课
请不要打扰我
老人院的“鬼节”
衣服的故事
音乐启蒙者
共享歌唱的快乐时光
自然与科学
严格的艺术(一)——关于“NO”
严格的艺术(二)——关于“PUSH”
严格的艺术(三)——关于“TRY”
爱的艺术(一)——大卫生病
爱的艺术(二)——唯一的儿子
爱的艺术(三)——有时只为快乐
第二章在美国旁观儿童教育
去“星期天学校”学做人
危险边缘儿童
如此外婆
在教堂里
不许看电视
关于“劳动和劳动教育”
集体道歉
摇篮曲的魅力
搬家的好处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