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人类学导论
  • 视觉人类学导论
  • 视觉人类学导论
  • 视觉人类学导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视觉人类学导论

内页干净如新

23 4.2折 55 九五品

库存2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邓启耀 著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2

沐生书院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邓启耀 著
  •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8
  • 版次 1
  • ISBN 9787306046734
  • 定价 5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7页
  • 字数 42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人类通过“机器眼”观察和透视世界,记录、存储并传播影像,极大地拓展了视觉空间,影响了视觉感受,颠覆了传统的视觉认知模式并建构了新的视觉认知系统。
  图像记录的方;去,从一开始,就与人类学学科相生共存应用图像记录方法进行科学研究,不仅是学科发展需要,也是一个人类学工作者必需的基本素质。
  媒介的转型是最重要的转型,它不仅带来表达和传播的新的尺度、新的速度和新的模式,也将带来人们观察方式、叙述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带来社会、文化的转型,带来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模式以至整个世界的改变摄影机的发明,是从用肉眼观察叙录到用“机器眼”观察叙录的革命性转型,视党性信息和视觉图像成为夺取文化“主因”显赫位置的先锋力量。
【作者简介】
  邓启耀,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媒介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国民族学会影视人类学分会副会长,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评论委员会委员等。曾出版《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云南岩画艺术》、《访灵札记》、《古道遗城:茶马古道滇藏线巍山古城考察》、《泸沽湖叙事》等多部著作,曾拍摄或参与拍摄《布依摩公》、《普吉和他的情人们》等十余部人类学纪录片。
【目录】
第一章视觉发现的新世纪
第一节摄影术的发明
第二节视觉发现的认知基础
一、观看方式的革命
二、异域图像的视觉启示
第三节被摄取的身魂:影像与现实
第四节从“幻盘”到电影:视觉发现的新媒体
第五节西学东渐大潮中的视觉传播
一、照相机进入中国
二、从“西洋影戏”到“电影”
第六节人类学影像拍摄的开端
一、探险、考古学与摄影
二、视觉人类学的标志性事件
三、弗朗兹·博厄斯的人类学影像实验
四、爱德华·柯蒂斯的印第安人影像
五、鸟居龙藏的中国少数民族调查

第二章被观看的“他者”
第一节谁在观看?谁是“他者”
一、作为博物“活化石”被观看的“他者”
二、被“他者”表述的“我们”
第二节视觉人类学的孕育
一、摄影在人类学与民族志调查中的应用
二、人类学与人文地理图文杂志
三、影像民族志及其影视理论萌芽

第三章视觉人类学的转折点
第一节传统人类学的影像描述
一、“人类学电影先驱”罗伯特·弗拉哈迪
二、米德和贝特森的影视人类学实践
三、列维一斯特劳斯的民族志摄影
四、局外人和局内人透镜中的世界
第二节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的人类学精神
第三节中国影像民族志先驱
一、身体的“同化”:“强种强族”的人类学想象
二、“白地”的认知空白和影像民族志的书写
第四节工业化城市化的视觉记录和未来想象
一、“电影眼睛”呈现的“都市交响乐”
二、农民国家的民族工业图景
三、西康“茶人”古道上的图像叙事

第四章身体、种族和国家:人性的镜像——战争影像的人类学分析
第一节影像文本的他者人格分析
第二节“神族”的血腥神话和强权意志
一、“神族”血脉与种群的身体
二、“种族更新”与“种族灭绝”
第三节身体和种族
第四节国家意识、民族危机和文化象征
一、民族危机催发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
二、视觉争夺战中的文化象征与宣传体制
第五节战争中的“大众观察运动”
第六节硝烟中的世外桃源

第五章反思、名分与认同
第一节“普通法西斯”的人性拷问与自我反思影片
第二节欧美视觉(影视)人类学
一、法国纪录片机构和民族志电影
二、德国科学电影与影视人类学基地
三、英国自由电影运动中的人类学目标
四、哈佛大学的视觉人类学学科建设
第三节中国的“人类学运动”与民族志影视

第六章观看控制与视觉秩序
第一节愤青的视听反叛和边缘影像
一、法国“五月风暴”与电影新浪潮
二、“60年代终结”事件的影像记录者
三、底层与性别
四、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
第二节视觉模塑与观看控制
第三节“浪潮”中的视觉人类学学科建设
一、美国“真实电影”运动的人类学精神
二、梅索斯兄弟“直接电影”的壁上之观
三、美国的人类学影像工程
四、法国“真实电影之父”让·鲁什的参与式人类学电影
五、视觉人类学理论探讨

第七章转型与建设
第一节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中的影像见证
第二节视觉人类学学科建设
一、民族志影像和人类学电影节
二、国际视觉人类学研究机构与人类学纪录片国家档案馆
三、中国过渡时期的民族“风情片”热和民族志影像

第八章媒介影响与独立制作
第一节独立影像制作中的人类学因素
一、中国独立影像的开山之作
二、独立影像的边缘表述
第二节边地中国的影像叙事
一、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变迁的影像见证
二、多点影像民族志与人类学系列片
第三节影像杂志的人类学表达
一、美国《视觉人类学》杂志讨论主题
二、中国图文杂志的人类学探索
第四节民族志影视的交流与合作
第五节视觉人类学教育
一、公众纪录片教育与展映
二、专业影视人类学教育
三、纪录片与教育人类学

第九章数字时代的“奇观社会”
第一节新媒体与现代性
第二节平民影像与主位表达
一、文化持有者的主位表达
二、百姓事务当事人的影像干预
第三节公共话题与公民影像
一、公共话题的影像表达
二、关于公民影像
三、“全球化”镜观

结语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的视觉表达
一、视觉人类学:视觉表达的广阔领域
二、人类文化遗产的视觉记忆
三、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的视觉表达
四、我看人,人看我,我看我——视觉人类学的三个维度
五、影视民族志的多维度多媒体对话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