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人类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人类学与教育》季刊文献分析..
¥
10
2.8折
¥
36
九品
仅1件
作者彭亚华 著;滕星 编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b--5
上书时间2024-12-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彭亚华 著;滕星 编
-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11
-
版次
1
-
ISBN
9787105150762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7页
-
字数
23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
- 【内容简介】
-
人类学(Anthropology)是一门全面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学科。它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类群体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学习、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教育学作为专门研究如何培养人类下一代问题的一门学科,也肩负着传递知识、传播文化的基本功能。这样,人类学和教育学之间就有了天然的脐带,教育人类学也由此成为二者之间有机联系的一座桥梁。
教育人类学(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or Anthropology of Education)是由教育学与人类学相互交叉并通过科际整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其核心研究领域是多民族国家的少数群体教育,包括少数民族教育、乡村教育、移民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教育人类学吸收了包括哲学、法学、人类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
国外教育人类学学科形成于20世纪中期,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以德国、奥地利等国为代表的欧洲哲学教育人类学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欧洲文化教育人类学两大流派。文化教育人类学流派又可以划分为主要由人类学家组成的教育人类学理论学派和以教育学家组成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学派。
欧洲哲学教育人类学理论学派主要注重于从人的本质、教育的本质、人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出发,从哲学的高度研究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以美国为代表的文化教育人类学中的教育人类学理论学派,继承了英美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框架、概念与田野工作方法,并用其研究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学派则从英美文化人类学那里继承了“文化相对论”的观点,并将其与美国的土特产——美国社会民族理论相结合来研究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其最初目标是为了捍卫以少数民族为代表的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其长远目标是想通过教育改革构建一个不分族群、社会阶层、性别、年龄、身体与智力差异的乌托邦式的国家与全球多元文化社会。文化教育人类学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少数民族教育(包括移民教育和土著教育等)和多元文化教育等方面。
教育人类学在国外已有长足的发展,其学科地位早已确立,并对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教育政策、教育规划、教育咨询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类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际上对全球一体化与民族文化多样性、文化差异与机会均等、多民族国家中主流民族与少数民族、国家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关系的讨论,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人们对教育与社会弱势群体倍加关注,教育人类学也随之成为一门社会与学术界瞩目的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
- 【作者简介】
-
彭亚华,女,土家族,湖南湘西州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教育人类学、少数民族教育、高等教育管理。200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中央民族大学教务处工作,2008-2009年期间,在美国杨百翰大学夏威夷分校做访问学者。2013年在中央民族大学朝鲜语言文学系任党总支副书记至今,2013-2014年期间在北京市民委民族一处任副处长(挂职锻炼)。先后在《民族教育研究》等学术期刊、报纸上发表过《少数民族女童低学业成就的归因分析与对策》等十余篇文章。参与《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研究》《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女童教育——中国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导论》《民族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等著作的编写,参与编译《理解人类差异: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主持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1项,校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2项,校级教改立项1项,参与过世界银行、北京市教改立项、国家民委等多项课题.,
- 【目录】
-
引论
第一章 选题的背景、意义、核心概念及文献综述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
三、核心概念及其运用
四、文献综述
第二章 文献统计与结果概要分析
一、为什么以《人类学与教育季刊》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设计和研究过程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
四、统计结果与内容概要
第三章 美国教育人类学研究主题的重心变化与发展
一、价值取向的重心变化与发展:由“学科本位”到“社会问题本位”
二、研究范围的重心变化与发展:由“人类学与教育”到“教育人类学”
第四章 美国教育人类学研究方法的重心变化与发展
一、田野工作
二、教育民族志
第五章 美国教育人类学研究者的变化与发展
一、研究者的职业结构
二、研究者合著情况的变化
三、研究者分布情况的变化
第六章 美国教育人类学研究的特点
一、研究主题的特点
二、研究方法的特点
三、研究者的特点
第七章 美国教育人类学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兼论中国教育人类学的本土实践
一、美国教育人类学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二、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实践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