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对180篇文章的观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传播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对180篇文章的观察

15 2.1折 69.8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邓树明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其他

货号d--9

上书时间2024-05-21

天天火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邓树明 著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6
  • ISBN 9787300294094
  • 定价 69.80元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根据十余年的学术期刊主编经历,发现研究生和青年学者等欠缺学术研究基本知识的情况相当普遍,比如不知道学术论文的主要特征,不知道论文的一般结构,而更为严重的是不知道在学术研究中需要运用研究方法,或者如何设计研究方法。

 

《传播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希望解决两个核心问题,即研究方法如何设计与论文的结构如何安排,它们是交织串联全书内容的两条线索。

 

全书共分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即第一章是传播研究的知识准备,其新意主要在于:在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术论文的特征,提出了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和思辨研究三种范式,力图建立起对学术论文和研究方法的整体性认识。

 

对两个核心问题的回应集中在第二大部分,即从第二章至第六章。这部分采用实证的方法,选取了刊登在《新闻界》等期刊上的100篇论文,观察这些论文运用了哪些种类的研究方法,并选择其中的一些论文为案例,具体地阐述如何设计研究方法与如何安排论文结构。

 

如果说第二大部分是讨论“应该如何”,那么第三大部分就是讨论“应该如何避免”出现失误的问题,两个部分刚好形成对照。这部分同样采取实证方法,作者选择了《新闻界》接收投稿中未刊出的80篇文章(包括外审未通过和未送外审文章两类),分析其中出现了哪些不足以及各种不足出现的频次,以为学术新手提供前车之鉴。

 

作者同时指出,学术研究需要重视方法,需要重视论文的结构,但也不能拘泥于方法与结构的束缚。方法与结构都仅仅是工具,而且研究方法本身也在发展变化,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学术研究的引导力量。不过,对于初涉研究的学者而言,了解方法的基本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在熟练掌握方法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反思方法与超越方法,终至进入学术研究的自由之境。

 


【作者简介】

 邓树明 新闻学博士,先后任职于华西都市报社、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办公室,现任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兼CSSCI期刊《新闻界》总编辑。

 

    任职《新闻界》后大力革新,提出“问题意识、方法意识、现实观照”的办刊理念,先后推出“博士生新论”“全球大师访谈”“新冠疫情中的传播反思”等专栏,均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

 


【目录】

第一部分 4个维度:认识学术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学术论文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学术与非学术 
 第二节 方法论与方法 
 第三节 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
 第四节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
第二部分 如何规范地设计方法:100篇已刊稿观察
第二章 方法设计的一般原则
 第一节 对100篇论文的说明
 第二节 100篇论文中的发现
第三章 实证主义范式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实验法
 第三节 调查法
 第四节 内容分析法
第四章 解释主义范式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扎根理论分析法
 第三节 框架理论分析法
 第四节 民族志研究法
 第五节 深度访谈法
 第六节 焦点小组访谈法
 第七节 案例分析法
 第八节 文献分析法
 第九节 文本分析法
 第十节 话语分析法
第五章 逻辑思辨范式
 第一节 批判性研究
 第二节 思辨性研究
第六章 计算机研究方法
 第一节 社会网络分析
 第二节 文本情感分析
第三部分 如何规避方法设计不足:80篇未刊稿观察
第七章 对80篇文章的观察
 第一节 对80篇文章的说明
 第二节 80篇文章中的发现
附录 部分案例论文
中美大学生社交网站“断交”行为之比较研究
政务微信“软文”化传播效果的实验研究
媒介话语动员:建构民族团结的一种策略
 ――基于西北多民族新闻报道的框架分析 
加密经济重构媒体生态?区块链驱动下的新闻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PressCoin的案例 
奖赏与惩罚:社交媒体中网络用户身份与情感表达的双重结构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