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设计方法论详析
  • 创新设计方法论详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创新设计方法论详析

8.9 1.6折 56 八五品

库存10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闻邦椿、刘树英、李以农、郑玲 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旺店通

上书时间2024-06-26

西湖区有录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闻邦椿、刘树英、李以农、郑玲 著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11
  • 版次 1
  • ISBN 9787111548041
  • 定价 5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2页
  • 字数 306千字
【内容简介】
  很多工作都先要进行设计而后通过实施来完成, 例如产品设计、流程设计和生产线的设计、 工程项目设计、 建筑设计、 工艺设计、 工业设计和服务设计等。 设计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和范围十分广宽的领域。
  本书讨论了创新设计方法论的问题, 讨论了当今时代如何运用创新设计方法论的体系和规则来提高设计的成功概率, 并获取高的效率
  和效益。
  本书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 以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应用为基础,讨论了创新设计方法论的体系和规则, 其中包括做好创新设计工作的
  三对核心要素; 主观方面的四项潜能; 客观方面的三个影响因素; 工作过程中的两个动态因素; 还讨论了创新设计方法论及其应用的智能化方法: 专家系统, 并举出了若干实例。
  本书可供从事设计工作的人员阅读, 也可供大专院校的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闻邦椿, 原籍浙江温岭, 1930 年 9 月生于浙江杭州。
  1943—1946 年就读于浙江省温岭县授智初级中学 (现为新河中学), 1946—1949 年于浙江省立台州中学高中部学
  习, 1949 年 10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0 年 12 月因病复员, 1951 年夏考入东北工学院 (1993 年复名为东北
  大学) 机械系, 1955 年本科毕业后在苏联专家格·依·索苏诺夫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研究生学习与研究, 1957 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
  现为东北大学教授、 东北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所名誉所长、 辽宁省创意产业协会会长, 曾任东北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 985 工程的首席教授。
  199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任国际转子动力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国际器理论与机构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委员。 先后曾任东北工学院机械二系主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 三、 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国家自然科学奖、 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国家 “长江学者” 奖励委员会评审组成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组成员, 第六、 七、 八、 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 《振动工程学报》 主编, 《机械工程学报》 等多种杂志编委, 上海交通大学振动、 冲击、 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 (现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术委员会主任, 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江大学流体传动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以及北京吉利大学校长等。
  长期从事机械工程和振动工程方面的教学工作, 为培养各类学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曾讲授 “机械振动学” “工程非线性振动” “振动机械的理论及应用” “振动的利用与控制” “机械和结构的动态设计” “基于系统工程的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等多门课程。 除培养本科生外, 截至 2015 年年末, 已培养 122 名硕士研究生、 90名博士研究生和 16 名博士后, 指导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访问学者各 1 名。
【目录】
本书第一作者简介
前言
第 1 章 创新设计方法论的体系、 规则及研究意义 1
11 创新设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
1 2 创新设计的概念、 定义及发展战略的探索 3
1 3 创新设计的目标、 内容、 方法及特点 4
1 3 1 创新设计的目标 4
1 3 2 创新设计的内容和类型 5
1 3 3 创新设计的方法 6
1 3 4 创新设计的特点 6
1 4 研究创新设计方法论的意义 8
1 5 创新设计方法论的体系和特点 9
1 6 创新设计方法论的十二对规则 11
1 7 创新设计方法论取得的效果 14
1 7 1 创新设计方法论应用的智能化 14
1 7 2 运用创新设计方法论取得的效果 15
第 2 章 创新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17
2 1 创新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 17
2 1 1 确立远大的理想和具体的目标 18
2 1 2 四类个人的理想和目标 19
2 1 3 理想和目标在实践过程中可进行必要的调整 22
2 1 4 理想和目标要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 22
2 2 创新设计要有具体的要求 23
2 2 1 对创新设计要求之一: 指导思想正确 25
2 2 2 对创新设计要求之二: 满足质量要求 27
2 2 3 对创新设计要求之三: 较低的代价 27
2 2 4 对创新设计要求之四: 较短的工期 28
2 2 5 对创新设计要求之五: 达到环保要求 29
2 2 6 对创新设计要求之六: 良好的后续服务 29
2 2 7 处理好六项要求之间的关系 29
2 2 8 实现六项要求的最终目标是取得最高的效益 30
第 3 章 创新设计的内容和态度 31
3 1 创新设计要有切实的内容 31
·Ⅶ
3 1 1 创新设计工作融入国家的总目标之中 32
3 1 2 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选择创新设计的任务 32
3 1 3 考虑客观环境和条件 33
3 1 4 选择创新设计任务要紧抓良好契机 34
3 1 5 对确定的创新设计任务进行详细剖析 38
3 1 6 寻找创新设计任务的重点和难点 38
3 1 7 创新设计要勇于克服困难 39
3 1 8 研究成果必须依靠不断积累 39
3 2 创新设计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理念 40
3 2 1 勤奋和刻苦 41
3 2 2 严谨和求实 43
3 2 3 改革与开放, 开拓与奋进 45
3 2 4 勤于思考, 善于创新 47
3 2 5 “勤奋、 求实、 改革 (开拓)、 创新” 要有正确的目标 49
第 4 章 创新设计的步骤、 程序及科学方法 50
4 1 创新设计要有合理的步骤、 程序 50
4 1 1 做好创新设计首先要做好调研 51
4 1 2 做好创新设计应事先制订好规划 53
4 1 3 做好创新设计科学实施是关键环节 56
4 1 4 做好创新设计要重视检查总结和评估 58
4 2 创新设计要广泛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 60
4 2 1 现代科学哲学思想和方法 62
4 2 2 逻辑学原理和方法 63
4 2 3 现代心理学原理 63
4 2 4 系统论和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 63
4 2 5 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 智能化技术和数字化技术 64
4 2 6 各种优化理论和方法 66
4 2 7 试验方法 67
4 2 8 预测学理论和方法 67
第 5 章 创新设计工作者自身的四项潜能 68
5 1 创新设计工作者具备的良好思想品德 68
5 1 1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9
5 1 2 集体主义思想 69
5 1 3 坚持真理 70
5 1 4 良好的品德 71
5 1 5 严谨的学风和作风 72
5 1 6 良好的习惯 73
5 2 创新设计工作者要有必需的知识和能力 73
5 2 1 学习和掌握各种必需的知识 74
·Ⅷ
5 2 2 以顽强拼搏的精神进行学习 76
5 2 3 培育各种必需的能力 77
5 3 创新设计工作者具备健康的身体和珍爱生命 79
5 3 1 重视体育锻炼, 增强身体素质 79
5 3 2 注意疾病预防, 保持身体健康 80
5 3 3 重视安全, 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 80
5 3 4 健康和维持生命的意义 81
5 4 创新设计工作者要有坚韧的毅力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81
5 4 1 坚韧的毅力 82
5 4 2 顽强的斗志 84
5 4 3 良好的心理素质 85
5 4 4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88
第 6 章 集体 (单位) 的四项潜能 89
6 1 发挥集体 (单位) 的潜能 89
6 2 远见卓识和善于组织的领导 90
6 3 足够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 91
6 4 团结协作的集体 93
6 5 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94
第 7 章 创新设计客观因素的影响 96
7 1 客观因素的影响 96
7 2 善于发现和利用良好的机遇 96
7 3 选择好合适的环境 98
7 4 充分利用好客观条件 99
第 8 章 创新设计动态因素的作用 101
8 1 充分发挥动态因素的作用 101
8 2 不断学习, 学用结合 102
8 3 经常检查, 定期总结 103
8 4 学习和总结的作用 107
第 9 章 用科学哲学思想来统领设计工作 108
9 1 科学哲学思想的六个特点 108
9 2 “以人为本” 109
9 3 全面性和系统性 110
9 4 实践性和科学性 111
9 5 继承性和创新性 112
9 6 协调性和稳定性 113
9 7 可持续性和长期性 114
9 8 六个特点与五项原则的一致性 115
第 10 章 创新思维、 创新原理和创新技法 117
10 1 创新思维的种类及其作用 117
·Ⅸ
10 2 常见的创新思维形式 118
10 3 创新原理的种类及其作用 128
10 4 常用的创新原理 129
10 5 创新技法的种类及其重要作用 138
10 6 常见的创新技法 140
10 7 TRIZ — —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147
第 11 章 创新设计方法论的应用 151
11 1 创新设计方法论在各项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151
11 1 1 技术 152
11 1 2 艺术 153
11 1 3 文化 154
11 1 4 人本 155
11 1 5 商业 155
11 2 创新设计方法论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 156
11 2 1 创新设计方法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156
11 2 2 创新设计方法论在工艺设计中的应用 158
11 2 3 创新设计方法论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159
11 2 4 创新设计方法论在流程设计中的应用 160
11 2 5 创新设计方法论在工程项目设计中的应用 160
11 2 6 创新设计方法论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应用 161
11 2 7 创新设计方法论在商业设计中的应用 162
11 2 8 创新设计方法论在服务设计中的应用 162
11 2 9 创新设计方法论在其他设计中的应用 162
第 12 章 著者课题组在创新设计研究中取得的成果 163
12 1 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分类及和谐设计 163
12 1 1 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分类 163
12 1 2 创新设计方法论的体系和规则 164
12 1 3 和谐设计的概念和内涵 165
12 2 一般动态设计的内涵扩展及深层次的研究 166
12 2 1 一般动态优化设计的内涵扩展 166
12 2 2 动态优化设计的深层次研究 167
12 3 三化综合设计法与基于系统工程的综合设计法 168
12 3 1 由动态优化、 智能化和可视化组成的三化综合设计法 168
12 3 2 基于系统工程的产品综合设计理论和方法 170
12 4 顶层设计和系统化设计的研究 174
12 4 1 顶层设计的概念和方法 174
12 4 2 系统化设计的概念和方法 175
12 5 编纂了设计类工具书 179
12 6 切实做好科学研究 180
·Ⅹ
12 6 1 “振动利用工程” 学科的创建 181
12 6 2 振动同步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 181
12 6 3 “故障旋转机械非线性动力学及诊断理论和方法” 的研究 182
12 6 4 “工程非线性振动问题” 的研究 182
12 6 5 “产品设计方法学” 方面的研究 182
12 6 6 提出了 “科学方法论的体系和 12 对规则” 183
第 13 章 创新设计方法论应用的智能化及专家系统 184
13 1 创新设计方法论应用智能化的重大意义 184
13 2 专家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发展 185
13 3 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 186
13 4 知识库的共性核心知识 187
13 5 比较推理形式 188
13 6 最简单的专家系统 189
13 7 基于逻辑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194
第 14 章 做好创新设计的关键因素及制约因素的分析 198
14 1 创新设计的关键因素和制约因素 198
14 2 创新设计要突出重点和抓住难点 200
14 3 创新设计要处理好目标、 内容和方法三者之间的关系 201
14 4 创新设计工作中制约因素的分析 203
14 5 要理解 “用好方法论规则是一把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205
14 6 倡议在全社会普及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207
14 7 创建使集体和个人向最优方向发展服务中心的构想 207
附录 209
附录 A 闻邦椿教授提出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和规则 209
附录 B 教则闻济于百徒 授则兴邦于天下— — —记闻邦椿院士 212
附录 C 用好科学方法论规则 创造更高的人生价值— — — “教则闻济于百徒 授则
兴邦于天下: 记闻邦椿院士” 读后感 216
附录 D 创新循其规 无处不生辉— — —探析闻邦椿院士积六十载之努力获取辉煌
创新成果之谜 219
参考文献 230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