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嘉庚回忆录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陈嘉庚回忆录

2022-02-01

57.4 4.9折 118 全新

库存42件

北京平谷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嘉庚 著

出版社泰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2

版次1

印刷时间2022-02

印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平装

货号bkq9787551906654

上书时间2024-05-01

京创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嘉庚 著
  • 出版社 泰山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2
  • 版次 1
  • ISBN 9787551906654
  • 定价 11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570页
【内容简介】
《陈嘉庚回忆录》于1946年初版,1979年后多次再版。这是陈嘉庚先生于1943年至1945年躲避日寇、在印尼避难时所写的回忆录,他在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凭着惊人的记忆力,以真诚质朴的笔调,详尽地描述了自己四十多年的人生经历,记录了南洋华侨为襄助祖国抗战而做出的贡献,并陈述了他为发展教育和社会进步所进行的种种艰苦卓绝的奋斗。书中所记叙的事实,都是他亲身经历的历史。身处南洋,心向中国,特别是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日子,他领导南洋侨界筹款,并动员南洋侨界参与抗日运动。1940年,率侨团返国,不辞舟车劳顿,奔走于南北各地慰劳考察,并访问了共产党治理的延安,认为延安“勤劳诚朴,忠勇奉公,务以利民福国为前提,并实行民主化,在收复区诸乡村,推广实施,与民众辛苦协作,同仇敌忾,奠胜利维新之基础”。他为抗战奔走呼号,为胜利竭尽全力,所作所为,正印证了他“毕生以诚信勤俭办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崇高信念。
【作者简介】
陈嘉庚,华侨实业家、教育家,福建厦门人。1890年,随父亲前往新加坡经商。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热心教育事业,自1913年起,创办集美中学和小学;1921年,创办厦门大学。九一八事变后,在新加坡组织华侨救国活动。抗日战争时期,创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自任主席,开展救国活动。1940年回国观光,目睹国民党统治的腐败,赴延安访问,慰问抗日军民,拥护共产党的团结抗战政策。抗战胜利后,创办《南侨日报》,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和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常委会委员、中国侨联主席等职。
【目录】
弁言
编  南侨回忆录
  一  印赠《验方新编》
  二  登报征求良方
  三  世界书局待印医书
  四  自印医书未遂
  五  与清脱离
  六  闽省光复与南洋华侨
  七  创办集美小学校
  八  县立小学校之腐化
  九  闵垣师范学校
  一  填池为校址
  一一  筹赈天津水灾
  一二  创办集美师范及中学
  一三  师范生按县分配
  一四  集校第一次更动
  一五  集校第二次更动
  一六  师范中学师资之困难
  一七  集校第三次更动
  一八  集校安定
  一九  添办水产航海学校
  二  添办农林学校
  二一  添办女师范幼稚师范及商科
  二二  补助小学校
  二三  反对厦门开彩票
  二四  倡办厦门大学
  二五  演武场校址之经营
  二六  厦大假集美开幕
  二七  厦大校长更动
  二八  厦大第一次募捐无效
  二九  厦大第二次募捐无效
  三  厦大第三次募捐无效
  三一  厦大募捐理想之失败
  三二  集美、厦大之支持
  三三  厦大献与政府
  三四  参加捐办星洲大学
  三五  英政府自办星洲大学
  三六  南侨中学校之兴设
  三七  南洋各属之华侨教育
  三八  南洋教育之弊端
  三九  济案筹赈会
  四  胶款诉讼案
  四一  公时纪念像
  四二  鸦片与黑奴
  四三  马来亚稻田与华侨
  四四  伍朝枢遇刺
  四五  国旗之意义
  四六  决定拥护中央
  四七  新加坡华侨中学新校舍之建筑
  四八  许案与叶渊
  四九  许案之结局
  五  广西与华侨
  五一  改良华侨丧仪
  五二  “九・一八”与南洋之抵制日货
  五三  闽南水灾捐
  五四  闽省禁止师范学校
  五五  闽建设厅才难
  五六  汪精卫小孩弄火
  五七  对王正廷之劝告
  五八  清衣冠之遗留
  五九  妇女服装应改善
  六  跳舞营业之毒害
  六一  南侨救乡运动第一次
  六二  救乡运动第二次
  六三  救乡运动第三次
  六四  救乡运动失败之原因
  六五  助款兴集校
  六六  回国就学须注意
  六七  反对西南异动
  六八  购机寿蒋会
  六九  七七抗战侨民大会
  七  新加坡筹赈会成立
  七一  闽侨宜多捐
  七二  侨生与祖国
  七三  马来亚筹赈会议
  七四  虚荣终失败
  七五  劝募救国公债
  七六  闽代表来洋筹款
  七七  筹备南侨总会
  七八  南侨总会成立
  七九  冯君明见
  八  提案攻汪贼
  八一  日本抗议荷属义捐
  八二  南侨总会任务
  八三  闽省府来募公债
  八四  武汉合唱团南来募捐
  八五  华北汉奸来电
  八六  补助宣传抗敌之上海《神州日报》
  八七  救济罢工反日之铁矿工人
  八八  华侨大会堂与图书馆
  八九  新加坡继设水产航海学校
  九  维持中英感情与抗战
  九一  设立救济残废伤兵委员会
  九二  华侨司机回国
  九三  派员视察西南运输
  九四  供给军需药品
  九五  同情英对德宣战
  九六  回教代表南来
  九七  侯西反君对筹赈会之努力
  九八  侯西反之出境
  四九九  敌陆军与联军之比较
  五  联军海空可胜敌
  五一  胜利可期附述志诗
第二编  战后补辑
  一  敌寇投降之喜讯
  二  回新加坡
  三  日文书《华侨研究》中一段
  四  南侨总会通告号
  五  电印尼主席促进中印民族友谊
  六  调查我侨损失
  七  五百社团欢迎会答词
  八  重庆庆祝大会来电
  九  出任调解劳资
  一  组织回国卫生观察团
  一一  编辑《大战与南侨》
  一二  福建会馆振兴教育
  一三  我之华侨团结观
  一四  华侨损失调查之结果
  一五  筹赈会之结束
  一六  中国与安南
  一七  住屋与卫生
第三编  个人企业追记
  一  未成.人经过
  二  母丧停柩
  三  回梓葬慈亲
  四  厦市大火灾
  五  四次南来景象已大非
  六  祸真不单行
  七  气数或当然
  八  收束之结果
  九  初步好机会
  一  同业多庸常
  一一  福山黄梨园
  一二  创办冰糖厂
  一三  还欠志愿尚未遂
  一四  黄梨园种树胶
  一五  参加恒美米厂
  一六  顺安债还清
  一七  承购恒美米厂
  一八  遭遇两不幸
  一九  树胶园卖出
  二  七年总核算
  二一  在暹罗开黄梨厂
  二二  后来居上
  二三  第四次回梓
  二四  第五次南来
  二五  欧战发生
  二六  四年总核算
  二七  租轮船四艘
  二八  购置东丰船
  二九  复购谦泰船
  三  两轮船沉没
  三一  四年又总算
  三二  第五次回梓
  三三  三公司俱失
  三四  出入略相抵
  三五  第六次南来
  三六  四年再核算
  三七  宁人负我
  三八  扩充熟胶品制造厂
  三九  气数已造极
  四  三年总核算
  四一  工厂如师校
  四二  胶利已失望
  四三  抵制日货遭火灾
  四四  三年再总算
  四五  改作有限公司
  四六  不景气仍严重
  四七  胶厂概停作
  四八  好机会复失
  四九  本公司收盘
  五  牺牲非孟浪
附录  畏惧失败才是可耻
  一  追忆往事
  二  实业及教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