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德·钱德勒作品
¥
155
3.9折
¥
398
九五品
库存2件
作者[美]雷蒙德·钱德勒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6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9-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雷蒙德·钱德勒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6
-
版次
1
-
ISBN
9787532775279
-
定价
39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000页
-
字数
1416千字
-
原版书名
Collected Works of Raymond Chandler
- 【内容简介】
-
本套装由《长眠不醒》、《再见,宝贝》、《高窗》、《湖底女人》、《小妹妹》、《漫长的告别》、《重播》、《“低俗”小说:钱德勒短篇小说全集》(上、下)、《谋杀的简约之道:钱德勒散文书信集》共10册组成。
- 【作者简介】
-
雷蒙德钱德勒(18881959),美国传奇作家,将侦探小说带入文学殿堂的大师。生于芝加哥,7岁时父母离异,随母亲移居英国伦敦,在公立学校接受教育。17岁时前往巴黎学语,18岁时移居德国学德语,19岁时回到英国。由于家境原因,钱德勒没有上大学。他取了公务员,发现工作枯燥乏味,六个月后辞职,在伦敦做了几年自由撰稿人,靠写作无养活自己。24岁时返回美国定居洛杉矶,期间做过各种零工,在五金店跑过腿,在杏园摘过杏,给网球拍穿过线。“一战”爆发后,29岁的钱德勒加入加拿大远征军,被派往国前线担任排长,差一点死在战场。31岁时带着心灵创伤回到美国加州。此后进入一家经营石油业务的公司担任文员,生活渐渐步入正轨,一路升为副裁。35岁时,母亲去世。36岁时,钱德勒与一位比他年长十八岁的离异女子茜茜结婚。44岁时,因酗酒被公司解雇,决定专注写作。钱德勒花了五年时间,为通俗杂志撰写大量短篇侦探小说,写作技巧益炉火纯青,形成了风格鲜明的“钱德勒式”文风。51岁时,首部长篇小说长眠不醒横空出世,塑造了“硬汉侦探”马洛的经典形象;此后相继推出再见,吾爱高窗湖中的女人小妹妹等一连串杰作,踏足好莱坞撰写剧本,两次获奥斯卡很好编剧提名。63岁时,当钱德勒创作漫长的告别时,年迈的妻子正重病在床,钱德勒一边照顾妻子一边写作,在痛苦中完成了这部封神之作。66岁时,妻子去世,钱德勒陷于悲痛和酗酒引发的抑郁,一度轻生。69岁时,完成生压轴长篇小说重播。71岁时,钱德勒向自己的经纪人求婚,遭女方父亲反对;同年出任美国侦探作家协会一职;3月26,因肺炎逝于加州。
精彩内容:
谋杀的简约之道
无论何种形式的小说,都希望自己真实可信。老派小说现在看来生硬虚,几近滑稽,但当年甫一读到,却并不会有这种感觉。像菲尔丁①和斯摩莱特②这样的作家,从现代角度来说似乎是写实的,因为他们笔下的角大多狂放不羁,能把警察远远地甩在后面。但是简·奥斯汀笔下那些乡绅生活纪事,虽然其中人物生颇为拘谨,却也能让读者从心里觉得真实可信。现如今,社会上和情感上的虚伪之风大行其道。只要再不吝加上一味知识分子的自命不凡,那么不管是报书评栏目上的调调,还是小俱乐部里读书讨论小组那种蠢笨热切的氛围,都唾手可得。正是这些人一手打造了当今的小说——都是些靠推销工作成的货,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势利眼顾客自我感觉良好,虽然不便明说。批评家都是好哥们儿,会为小说加盖封印、保驾护航。甚至还有势力庞大的幕后集团,对小说精心呵护、加以灌溉,让你觉得他们是在培育,其实只不过是为了书。只要书款结付慢了一点,你会发现他们标榜的理想主义是什么玩意儿了。
侦探小说很少会被拿来促销,原因不一而足。这些小说通常写的是谋杀,所以缺少鼓舞人心的元素。谋杀是个体的失意,因此也是整个种族的挫败,也许包含某些社会学意义,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但谋杀历来都不是什么新闻。如果一部推理小说像是写实作品(实属罕见),那么必须用事不关己的语气来写,否则除了变态,谁也不想成为该书的作者或是读者。谋杀小说自说自话的腔调也让人提不起劲儿来,字里行间只顾解决和回答自己的问题,不留任何讨论的余地,专享能探讨的,是写作技巧是否精妙。但这一点,算是以鉴定写作质量为生的人,量起来也很难避对书籍预售量的过度关注,那50万掏钱买书的读者更不必说了。
侦探小说(也许我还是这么称呼它比较好,因为这一行当还是以英式写为主)要想找到读者群,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蒸馏”过程。实际情况的确如此,而且还将长期维持现状。原因何在?值得深究。但是我没有这样的耐心。在我看来,也无需坚称侦探小说是一种至关重要、意义重大的艺术形式。世上本无“至关重要、意义重大的艺术形式”,艺术是艺术,而且少之又少。人的增长不会使艺术的数量增加,而只会让生产和包装艺术替代品的技术愈发娴熟而已。
然而侦探小说,哪怕是老派的侦探小说,也很难写得好。和严肃小说比起来,个中佳作更难寻觅。二流作品比广为流传的作品活得还久,其中有些根本不该问世,却赖着不肯死,像公园里的雕像一样,经年不倒,又乏味不堪。这对那些所谓有鉴赏能力的人来说,是件恼人的事情。他们不喜欢看到,几年前那些极富见地的重量级小说如今只能厕身图书馆“去年很受欢迎图书”架上,只有个别近视的顾客弯下身子匆匆一瞥,又快步离开。与此同时,一帮大妈在推理小说书架前你推我搡,只为到一本《三朵牵牛花谋杀案》或是《凹壁瓶探长援兵天降》这样的流。他们同样不喜欢看到的是,“真正重要的小说”蒙尘于再版柜台,但《死神穿黄吊袜带》却已经出到第50版,或是印数达到10万册,遍布各地的书报亭,而且显然并不是以告别的姿态出现在那里。
不瞒您说,我自己也不喜欢看到这些事情发生。我在不矫情的时候也写侦探小说,而那些老不死的作品,着实是我的劲敌。如果每年有300篇高等物理发表出来,而且还有好几千篇其他什么类似的东西活蹦乱跳地等着被发表,更不必说还有人读它们——那么纵然是爱因斯坦,也难有用武之地。海明威曾经说过,“好作家从不和活人竞争”。然而的侦探小说作家(还是有那么几个的)不仅要和这些不愿入土为安的死鬼竞争,还要和一大波活着的较量。而且因为这类作品的特质之一,是书中对读者有吸引力的东西永远不会过时,因此使得角力双方难分胜负。主人公的领带也许有些不合时宜,那个满头银发的探长也许是坐着轻便双轮马车来的,而不是警笛长鸣的流线型小轿车,但到了现场要做的事情还是老一套:核对时间、查看烧焦的纸片、研究到底是谁踩坏了书房窗下开得正盛的野草莓丛。
然而我对写侦探小说产生兴趣,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动机。在我看来,如果要写出这么多侦探小说,而且又没有什么即时回报,对批评家的赞誉也并无奢望,那别指望作者才华横溢。从这一点来说,批评家高高挑起的眉毛和出版商下三滥的商业运作也合情合理了。大路货的侦探小说也许并不比一般的普通小说更差,但是后者你根本见不到,因为不会出版。而大路货的——或者只是比大路货略好那么一点的——侦探小说却可以面世。不仅有人出版,而且还会小批量贩售给租书店,甚至还有人看。更有一些乐天派,还会花两美元全价买下这本书,因为它看起来崭崭新的,封面上还有一具尸体的图片。奇怪的是,这样庸不堪、像是挤牙膏一样挤出来的大路货,虽然和真实可信毫不沾边,生硬机械,却和这类艺术形式中那些所谓的大师杰作并无云泥之别。行文也许拖沓了一
- 【目录】
-
《长眠不醒》
《再见,宝贝》
《高窗》
《湖底女人》
《小妹妹》
《漫长的告别》
《重播》
《“低俗”小说:钱德勒短篇小说全集》(上、下)
《谋杀的简约之道:钱德勒散文书信集》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