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诉中的博弈:我的公诉战争 作者签赠
  • 公诉中的博弈:我的公诉战争 作者签赠
  • 公诉中的博弈:我的公诉战争 作者签赠
  • 公诉中的博弈:我的公诉战争 作者签赠
  • 公诉中的博弈:我的公诉战争 作者签赠
  • 公诉中的博弈:我的公诉战争 作者签赠
  • 公诉中的博弈:我的公诉战争 作者签赠
  • 公诉中的博弈:我的公诉战争 作者签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公诉中的博弈:我的公诉战争 作者签赠

35 九品

仅1件

福建厦门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爱君 著

出版社中国检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9

上书时间2024-10-03

旧书有价的书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爱君 著
  • 出版社 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3
  • 版次 1
  • ISBN 9787510204333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8页
  • 字数 219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诉讼中的博弈系列
【内容简介】
  司法之于民意,就像山涧的溪水与沿途的植被。一方面,纯净清澈的溪水执著的要奔向大海(正义),滋养着沿途的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另一方面,也从一路经过的土壤中汲取着水分,聆听着花的低语、鸟儿的需要、树的呻吟。这些都更坚定了清溪奔向大海的决心,也更让他明白自己的价值,所以,他时而驻足聆听,时而调整路线,在不断的交融中,构建着沿途的平衡与和谐。

  辩护人与公诉人的关系相生相克、立体多维,难以言表。有时,像国际社会中的两个国家,为了共同的目标(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结成同盟、友好合作,为了各自的利益,又剑拔弩张、针锋相对;有时。像魔镜与人,映衬出公诉人自己难以发现的缺漏与不足;有时,像武林中的两大高手。在不断的博弈中享受着释放与升华。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多么美好的心灵之约。但事实上让一个毫不知情的法官能洞悉每个公诉人在法庭上的意图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将自己怀揣的明白化为对方的理解,这既是为自己赢得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也是对对方工作的尊重与体贴。我相信没有一个法官喜欢无缘由的让公诉人难看,很多情况下,良好的合作关系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心态与方法。

  很多人为了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往往会滔滔不绝、不厌其烦地讲,结果常常是对方不仅不会接受,还会觉得厌烦。当我们遭遇一个满腹苦衷、满腔愤懑的人时,怎样才能让他放松下来?让他尽情倾诉。怎样才能获得他的好感与信任?耐心倾听他的倾诉。说理不意味着说最重要,有时沉默才是金。
【作者简介】
 李爱君,1969年生,法律硕士。南京市人民检察院监委会专职委员兼公诉一处处长。第二届全国十佳公诉人第二名,全国检察业务专家,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首届十佳检察官,江苏省检察官培训中心聘任教师,江苏省教师,江苏省警官学院兼职教授。出版专著:《审查起诉重点与方法》。
【目录】

第一章 自我博弈——职业素养与内心世界

第一节 我是谁

一、我是公诉人

二、从犯罪嫌疑人到被告人,要一直跟着程序走

三、惩恶还要扬善

第二节 优秀公诉人的炼成

一、心理素质是锻炼出来的

二、理论功底有赖于不懈怠的思考

三、办案技巧要靠经验积累

四、办案感觉是法律素养、洞察能力和社会良知的综合

第三节 如果失败是必须的,那就微笑着去拥抱

一、我的一些亲历——踏人社会的第一场博弈

二、站在公诉人的角度,刑辩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三、拥抱失败的同时,你也站在成功的起点

第四节 情感与责任怎样才能守恒

一、法律人的情感与正义观

二、情感与责任有时会发生碰撞

(一)法律跟不上情势发展

(二)法的一般规定是正当的,但由于个案的特殊性

导致适用法律的结果偏离一般社会情感

(三)社会公众的普遍道德水准与法的期待有差距

(四)证据规则适用结果使得社会一般情感得不到满足

三、情感与责任的守恒实则是博弈的过程

第五节 司法与民意怎样才能契合

一、我眼中的民意

二、司法与民众需求

三、能动司法是促成司法与民意契合的不二选择

四、实践中能动司法的一些个案


第二章 不辩之辩——隐形博弈

第一节 办案中的博弈大多是看不见的

一、办案中要与许多对象进行博弈

二、想要说服别人先要说服自己

第二节 在罪与非罪之间徘徊

一、时常在罪与非罪之间犹豫

(一)有些法律条文过于原则,留下太多的解释空间

(二)有时,我多么希望法律能给我一定的解释空间

(三)犹豫之后的抉择

二、在几种情形下的纠结很痛苦

(一)行为人的行为依法构成犯罪,但承办人认为不应当被评价为犯罪

(二)行为人的行为应当以犯罪评价,但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三)承办人确信行为人犯了罪,但证据不足以证明

三、有时罪与非罪的界限很模糊

(一)证据是否充分

(二)行为人是否具备特定身份

……

第三章 与辩护人的博弈——对抗与合作并存

第四章 与法官博弈——说服与合作同在

第五章 与当事人博弈——释法与平衡的艺术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