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修订版)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修订版)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修订版)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修订版)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修订版)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修订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修订版)

50 7.7折 65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令金 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3-07

亦云之屋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令金 著
  •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4
  • 版次 1
  • ISBN 9787511720757
  • 定价 6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68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修订版)》着重从历史学角度考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和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通过考察一些重大起伏点,诸如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遇到的挑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论争、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学说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发展生产力思想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等,叙述陈说事情原委,分析归纳前因后果,借鉴汲取经验教训,研究总结历史规律,为当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修订版)》内容博大精深,资料翔实可靠,行文规范流畅,结构浑朴完美,融思想与科学、知识与生活于一体,合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于统一。
【作者简介】
  王令金,男,山东平度人。1958年生,1976年参加工作。1980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读书。1984年,毕业分配到山东纺织工学院工作。1992—1993年,在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进修中国革命史硕士研究生课程。现任青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中国革命史学会理事,山东省统战理论研究会理事,青岛市统战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近些年来,出版个人专著《中国革命概论》等2部,主编研究生教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及导读》等2部,参编著作《明史知荣辱》等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略论近代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影响》等50余篇,承担中央统战部、山东省委统战部和青岛市委统战部调研课题6项,主持山东省、青岛市规划科研项目各1项。研究成果多次获得省、市级奖励。
【目录】
修订说明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概念解说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含义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展现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研究框架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及其与各种“主义”的碰撞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提供了现实需求
二、中国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创造了历史条件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途径
一、西来欧美
二、东来日本
三、北来俄国
四、简单的结论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遇到的挑战
一、各种新思潮的涌现
二、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论战
三、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第二章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一节论战的背景
一、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
二、国民党政府开始对全国实行统治
第二节不同观点的对立
一、资本主义说
二、封建说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说
第三节论战的意义
一、认清了中国社会性质的是非,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二、培养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毛泽东思想的创立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现状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基础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四、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文化基础
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衰交替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国际环境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与科学内涵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同“左”右倾错误的斗争
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第三节毛泽东的历史功绩
一、正确认识毛泽东的晚年错误
二、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绩
第四节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
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先导
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
四、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了引领作用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学说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中国国情决定:革命必须以暴制暴
一、中国处于“国际帝国主义宰割下”
二、中国封建军阀官僚实行残暴统治
三、中国革命必须以暴制暴
第二节暴力革命道路的创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一、马克思主义传统革命道路:“城市中心论”
二、适合具体国情的中国革命新道路:“乡村中心论”
三、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意义
第三节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坚持运用
一、“农村包围城市”格局的逐步形成
二、中国革命与反革命的战略决战
三、“武装夺取政权”的最终实现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误入歧途:“左”倾错误的泛滥
第一节“左”倾思潮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一、“左”倾思潮产生的国际国内背景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误入歧途
第二节“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及分析
一、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破坏了知识分子政策,影响了国家发展
二、“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
三、“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全国内乱,是非颠倒
第三节历史经验教训
一、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不倒,共产党的本质未变
二、掌握阶级斗争规律,不为表象所惑
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个人崇拜
四、清除谬误,拨乱反正

第六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一节问题的由来
一、“两个凡是”的提出及其反响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酝酿与发表
第二节进展的情况
一、对真理标准问题的不同态度
二、中央工作会议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推向高潮
第三节讨论的意义
一、解放了思想,清除了障碍,端正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二、推动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深远意义

第七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基础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社会基础
第二节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与现实
一、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与重要意义
第三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实践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及含义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意义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意义
第四节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含义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八章新世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第一节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提出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涵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
第三节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一、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二、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
三、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
第四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中国梦的提出
二、中国梦的内涵
三、中国梦的意义

第九章马克思主义发展生产力思想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毛泽东关于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理论
一、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关于发展生产、建立工业化国家的论述
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关于实现工业化、进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论述
第二节邓小平关于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理论
一、关于工业现代化的论述
二、关于农业现代化的论述
三、关于国防现代化的论述
四、关于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论述
五、关于实现现代化的综合论述
第三节江泽民关于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理论
一、关于工业现代化的论述
二、关于农业现代化的论述
三、关于国防现代化的论述
四、关于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论述
五、关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论述
第四节胡锦涛关于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理论
一、关于工业现代化的论述
二、关于农业现代化的论述
三、关于国防现代化的论述
四、关于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论述
第五节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
一、工业、交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
二、农业、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
三、国防、军事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
四、科技、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
五、文化、卫生、体育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

第十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要求
一、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质
二、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
三、实事求是的方法要求
第二节依靠群众,为民谋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目的
一、群众路线的基本含义
二、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
三、群众路线的当前实践
第三节勇于胜利,不断进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方向
一、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义,中国共产党人勇往直前,夺取了革命的彻底胜利
二、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人历尽艰辛,取得了建设的辉煌成就
三、改革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含义,中国共产党人披荆斩棘,赢得了改革的基本成功
主要参考文献
一、经典著作
二、历史资料
三、学术论著
后记
再版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