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同身受: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的感官与感觉(复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专刊)
  • 感同身受: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的感官与感觉(复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专刊)
  • 感同身受: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的感官与感觉(复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专刊)
  • 感同身受: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的感官与感觉(复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专刊)
  • 感同身受: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的感官与感觉(复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专刊)
  • 感同身受: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的感官与感觉(复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专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感同身受: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的感官与感觉(复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专刊)

298 全新

仅1件

上海奉贤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董少新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8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9-24

青山老逸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董少新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8
  • 版次 1
  • ISBN 9787309138641
  • 定价 60.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2015年5月16—17日,来自中国大陆、英国、中国台湾、比利时、法国和加拿大的16位学者齐聚复旦大学,共同探讨感觉文化与中西文化交流两个学科领域的交叉与互鉴问题。每位学者以各自论文为基础,从学理、方法、视野、材料等方面作了阐发和讨论,与会学者在会后对各自论文又作了大幅修订。现在呈现给读者的这部论文集,就是由各位学者会议论文经修订和翻译后汇辑而成的。遗憾的是,由于篇幅所限,工作坊过程中学者们的精彩讨论虽已整理成文字稿,但无法编入本文集了。与会者中,钟鸣旦先生和蒋薇博士的会议论文因有他用而未收入,但我们也有幸得到埃克塞特大学约翰·威尔金斯教授的授权,收入他的相关论文一篇。在这15篇论文中,有7篇原文为英文,由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的研究生和博士后译为中文。全书由编者统稿编次,尽量统一体例,并对明显的文字疏漏作了订正。因部分论文所讨论的时段超出“近代早期”,所以本论文集标题改为“感同身受——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的感官与感觉”。由于编者学识有限,全书一定还存在不少需要改善之处,祈请学界批评指正。至于本论文集是否达到了工作坊的预期目标,是否对学界在理论方法上有所启发,我想还是请读者亲自细读各篇论文吧。
【目录】
       目录

       

       前言

       大卫·豪斯 作为感觉交流的文化交流:感觉研究中的中西文明相遇

       孟华 法国18世纪“景德镇神话”何以形成

       ——一个感觉史意义上的中法文化交流的个案

       科琳娜·瓦格纳 从瓷器到人:视像、感觉、艺术和医学

       约翰·威尔金斯 盖伦论味觉与嗅觉

       布兰登·加拉赫 灵性感知传统的延续和转变

       顾卫民 16—17世纪耶稣会传教艺术中的天使的形象

       董少新 “黑睛小眼”与“碧瞳深目”的对望以及关于眼睛的审美

       赖毓芝 知识、想象与交流:南怀仁《坤舆全图》之生物插绘研究

       潘夏梨 技贯中西:乾隆宫廷西洋画师王致诚(1702—1768)作品中的文化交流

       白若思 17—18世纪中国艺术在俄国与俄国中国风的特点

       施静菲 全球史视野下的“西洋”多层木套杯与跨文化的清宫

       夏伯嘉 明末清初在华传教士的饮食内容

       何安娜 “美味之盐”:近代早期酱油传入欧洲史

       可飞鲨 乐怀璧 19—20世纪英国对中国性实物的收藏及其文化的解读

       庄岳 痰嗽之声:“通过仪式”与“社会戏剧”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